标题:畲族与妈祖文化 内容: 在福建,妈祖信仰不仅在汉族社会中有根深蒂固的影响,而且在东南少数民族社会中也有重要影响力。 据畲族学者蓝兴发的研究介绍,福建闽东地区的“畲族也拜妈祖”,在畲族社会里长期流传妈祖济世救民的故事。 妈祖文化对畲族的服饰及节日习俗都产生一定的影响,“1949年以前,闽东畲族中、老年妇女都普遍穿着用青色布做底、红色布做领袖、手袖与大襟边的上衣,搭配着上半截为红色布、下半截为青色布的外裤。 畲民称之为阿婆衫(妈祖服式)……畲民说,妈祖是神,可穿全红,而我是平民,只能取其红色的一段,以示对神的尊敬,藉以保护平安。 ”闽东畲族长期以来与汉族同胞和睦相处,同住同劳动,千百年来把妈祖祀为地方保护神。 大凡沿溪两岸乡村都盖有妈祖庙,塑有妈祖神像。 在畲族渔民或耕海者的连家船只里还供奉妈祖香位,每逢农历初一、十五日进行焚香礼拜。 大凡畲族巫师做道场,请神时也要请妈祖。 福安市城关,早在明代以前,在城内龟湖山就盖有一座天后宫,占地一亩。 内设有戏台,经常演戏。 畲汉民众请香络绎不绝。 他们又筹集资金在城关出水处即溪口官道旁建天后宫,占地三亩多。 畲族农民雷神富祖公三代住在宫里,劳动于宫周,负责看守宫庙,打扫卫生、维持妈祖香火、接待来往香客。 父亡子接,子死孙传。 宫里置有水田一号,每年收入田租稻谷三吨左右,作为宫庙的维修与祭祀开支。 畲族人民家里一逢不幸,就进庙点香秉烛,进行朝拜,祈求妈祖保佑平安,化险为夷。 四民百姓每年进庙大祭三次。 每次都请畲族巫师做道场(保安清醮)和请戏班唱戏一至三天。 祈求风调雨顺、国泰民安。 驱逐麻瘟疫瘴、五瘟邪气、保护田园大熟,五谷丰登。 大祭时间为:农历正月妈祖巡游、三月二十三日妈祖生日,九月初九妈祖升天。 值此三次,畲族男女不远千里络绎而来。 溪边渔民船只云集。 庙里清香、朝拜人群水泄不通。 庙前、路口搭起一座座彩门、上挂“天灯”与大幅标语。 火铳声、炮竹声、锣鼓声、笙乐声此起彼落。 白日,人们舞狮舞龙;黑夜,宫里好戏连台,好像湄屿潮音一般的壮观。 此外,妈祖庙每隔三、五年还要由福首(董事)组织人马到湄州岛请妈祖“正身”。 1997年农历正月二十三日,福安市坂中畲族乡坂中村畲族和汉族联合去湄州岛请香。 畲汉两族共同建庙、共同请香,共享妈祖文化,好一派民族团结合作、和谐相处的人文景象! 发布时间:2025-03-15 08:54:10 来源:政卿事迹网 链接:https://www.zenqin.com/time/80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