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吕布是一代猛将,是如何沦落成三姓家奴的呢? 内容: 吕布是东汉末年群雄之一,以勇武闻名,号称“飞将”,时有“人中吕布,马中赤兔”之说。 在小说《三国演义》中,吕布出场时是丁原义子,因丁原反对董卓,吕布一时杀败董卓,但后来被李肃用赤兔马和财物收买而杀掉丁原投奔董卓,与董卓结为父子,也因此被张飞称为三姓家奴。 “三国第一好汉”吕布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 是如何沦落为“三姓家奴”不得善终的? 吕布是人们童年时代崇拜的偶像巨星之一,男生一般都津津乐道于对三国英雄的排名,经常会为自己崇拜的英雄排名高低而争执不下。 争论到激烈处,难免会反目成仇、大打出手。 尽管打的鼻子流血手脸破皮的孩子们一个个心里发誓:再也不搭理那个狗屁不懂的蠢蛋了,友谊的小船似乎说翻就翻了。 不过,就象民间老话说的那样:“小孩没有隔夜仇”。 睡了一觉后,第二天,大家似乎忘记昨天的不愉快了,小伙伴们又凑在一起叽叽喳喳的争论谁是第一条好汉了。 经过多次的争论,很多男生最终会同意将吕布排为“三国第一条好汉”。 不服? 别的不说也罢,“三英战吕布”! 三国世界里的好汉们,谁还创造过这一堪称吉尼斯世界纪录的巅峰对决? 刘备的武力值,暂且不提罢。 那家伙别看是老大,舞动双剑,好像很牛掰的样子。 其实大家都知道,他就是个打酱油的! 关羽、张飞,那可都是百万军中取上将首级如探囊取物般轻松的主啊。 即便如此,哥仨还是和吕布战得不分上下! 欺负人不带这样的呀! 估计很多孩子们都曾替吕布鸣过不平吧。 或许正是这样一种深植内心的英雄情结,所以现在很多以三国为背景的手游,所塑造的吕布都是威风凛凛、英勇无敌的形象,甚至还给他贴上“战神”的标签。 女生们自然不会,也不屑于像那帮子拖着鼻涕,似乎永远长不大的男生们那样,去争论谁是第一条好汉这样的愚蠢问题。 天性爱美,又情窦初开的少少女们,估计内心都默默地都把吕布想象成心目中的白马王子了。 哦,不对,是赤兔王子! 《三国》里不是说了? “马中赤兔,人中吕布”! 人家颜值肯定是杠杠滴! 要不,有“闭月”美誉的“四大美女”之一的貂蝉姑娘,会上杆子的投怀送抱? 在满脸髯须粗俗鄙陋的前三国世界里,面润如玉、武艺高强的吕布,估计是无数少女们的梦中情人。 可惜的是,我们观念中上述吕布的形象和事迹,很多是后世戏曲、小说的杜撰和虚构。 那么,历史上的吕布究竟是怎样一个人呢? 史书等记载的吕布,与小说《三国演义》亦真亦假的吕布,又有哪些异同呢? 今天,我们主要依据史书记载,剥离小说家的虚构之言,还原一个比较真实的吕布。 吕布,字奉先,五原九原人。 还有人说,吕布故里在并州定襄县东南的中霍村。 吕布自小弓马娴熟,在并州当差。 并州刺史丁原很器重他,倚为心膂。 至于《三国演义》称丁原认吕布为义子,于史无徵。 东汉末年,外戚、大将军何进与宦官集团矛盾激化。 何进秘密矫诏一些地方军阀率军入京,欲联手铲除宦官集团。 时任骑都尉的丁原受诏入京,受执金吾一职。 并州牧董卓也奉诏率军入京,抵达后,恰逢宦官们谋杀何进。 何进部下袁绍、袁术等又起兵入宫,纵火焚烧,意欲诛灭宦官集团。 宦官们劫持少帝逃出宫去,却被董卓率部截杀,迎少帝还宫。 董卓初入京,兵微将寡,恐难以服众,于是每隔四、五日,晚上命令部分将士偷偷潜出军营,在附近隐藏起来。 第二天早晨,再让这些将士们大张旗鼓返回军营,对外却宣称是董卓部下将士正络绎不绝的赶赴长安。 同时,董卓还吞并了何进部下,实力大增。 董卓又诱使吕布杀丁原,吞并其部众。 董卓很器重吕布骁勇,甚至与吕布发誓约为父子。 吕布为何叛杀丁原,投靠董卓? 按照《后汉书》、《三国志》等史书记载,及《三国演义》等小说戏曲等艺术作品的虚构,基本都认为吕布系受董卓利诱,做出如此不齿人伦之事。 利诱固然属实,但史书语焉不详的“利诱”,及小说所谓的“赤兔”、金银珠宝,似乎主要着眼于借此突出吕布见利忘义的卑鄙品性。 却有意或无意忽略了以下三点:一是董卓曾任并州刺史。 吕布故乡所在五原郡亦属并州,二人完全可以此缘故,攀攀交情。 二是董卓与吕布早年性情经历非常相似。 《后汉书·董卓传》记载董卓年轻时“性粗猛有谋”,“膂力过人,双带两鞬,左右驰射,为羌胡所畏”。 《吕布传》也记载吕布“骁武”。 自古有言“英雄惺惺相惜”,吕布舍丁原而投靠董卓,或许有此因素影响。 三是董卓入京后,面对残破的朝廷,董卓依靠强力,使濒临崩溃解体的朝廷,暂时得以维持。 董卓还顺应大势和人们的呼声,彻底摧毁祸国殃民的宦官集团,以往遭受宦官迫害的名宦贤臣,或平反昭雪,幽滞之士,多所显拔。 死者则追认褒奖,荫极子孙。 《后汉书·董卓传》记载:“卓乃与司徒黄琬、司空杨彪,俱带鈇锧诣阙上书,追理陈蕃、窦武及诸党人,以从人望。 于是悉复蕃等爵位,擢用子孙。 ”董卓的心腹,并无显职,仅充任将校。 所以,当时很多人应对董卓革新政治寄予厚望。 这对虽不晓圣人经典,却也粗通伦理的吕布,应该有一定的吸引力。 势力大增的董卓为显示其对朝廷的控制力,于是不顾群臣的反对,依靠武力,强行废黜少帝刘辨为弘农王,立陈留王刘协为帝不久,又杀害刘辨及何太后,董卓也假传皇帝诏命,自封为相国,入朝不趋,剑履上殿,专擅朝政。 董卓大权在握后,暴虐本性顿现,凌虐君主、百官、百姓,“纵放兵士,突其庐舍,淫略妇女,剽虏资物,悉取藏中珍物。 又奸乱公主,妻略宫人,虐刑滥罚,睚眦必死,群僚内外莫能自固。 ”致使天怒人怨。 不过,董卓自恃吕布等骁勇之士,加之凉州英勇善战之兵,对吏民们的怨愤,毫不萦怀,专横跋扈,凶性不改。 董卓对吕布非常信任。 稍迁其官为骑都尉,中郎将,封都亭侯。 董卓擅政,激起众多地方军阀的不满,勃海太守袁绍等东汉地方军阀以捍卫皇室、讨伐董卓为名,纷纷起兵。 卓闻兵起,徙天子都长安。 卓留屯洛阳。 那么,董卓部与袁绍等部都发生过哪些战争? 史书记载有:1、 河内太守王匡部屯河阳津。 卓遣疑兵,做出将於平阴渡河交战的样子,暗地里却派潜遣精锐军士从小平北渡,绕到王匡部背后,发动突袭,大破之,王匡部死者略尽。 2、 曹操不满诸将只顾私利,不顾大义的行径,率所部先至荥阳汴水,遇卓将徐荣部,与战不利,士卒死伤甚多。 曹操侥幸逃脱。 3、 孙坚部屯扎鲁阳。 卓遣步骑数万人迎战。 孙坚部为卓军所攻,坚与数十骑溃围而出。 4、 孙坚部屯扎于梁县阳人。 董卓遣陈郡太守胡轸为大督护,吕布为骑督,率步骑五千迎战。 胡轸好大喜功,且御下苛刻。 吕布等暗中捣乱,军众扰乱奔走。 卓军大败,枭其都督华雄等。 据上述记载可见,在董卓与袁绍等部的战争中,吕布不但没有竭尽全力抵御敌军,反而挟私怨捣乱,以致战败。 华雄死于孙坚部下之手。 所以《三国演义》第五回中的“关羽温酒斩华雄”、“三英战吕布”皆为小说虚构之言。 董卓也自知凶恣,吏民怨愤,每怀猜畏,命吕布随身护卫,以备不测。 就象俗话所说,“一个锅里搅勺子——碍不住盆沿碰碗沿,勺子哪能不碰锅沿儿? ”董卓虽认吕布为义子,宠信无比,但日常过日子,磕磕碰碰总是难免。 《后汉书》记载,吕布曾有一次所作所为不合董卓意,卓拔手戟掷之。 布拳捷得免。 吕布赶紧改容顾谢,董卓也转变念头,不计前嫌,与吕布和好如初。 吕布做了什么事,激怒董卓,以至刀剑相向? 而吕布只要卑声下气地道歉谢罪,就能瞬间获得董卓的饶恕? 可见吕布所犯事,应不是什么大事;董卓脾性暴躁易怒,也是事实。 《后汉书》则记载吕布与董卓侍婢私通。 罗贯中就利用这些史事,捕风捉影的演绎出汉朝司徒王允设计“美人计”、“连环计”,以貂蝉离间董卓、吕布,致使二人反目成仇的传奇故事来。 司徒王允等官僚利用董卓、吕布之间的矛盾,策反了吕布。 以吕布为内应,刺杀董卓。 论功行赏,王允以布为奋威将军,假节,仪同三司,封温侯。 董卓死后,掌持朝政的王允等人处置董卓旧部措施不当,导致董卓部将李傕、郭汜等率军攻陷长安,杀王允等。 吕布将数百骑,逃出武关。 此时关东已乱,各地军阀割据混战不已。 吕布最初投奔南阳袁术。 以杀董卓功,在袁术处肆意妄为,引起袁术的不满。 吕布无法存身,于是离开袁术,转投河内太守张杨。 在张扬斡旋下,李傕等封吕布为颍川太守。 可是张扬部下贪图李傕等拘捕吕布的高额悬赏利诱,意图对吕布下手。 吕布只得逃离河内,转而投靠袁绍。 并率部与袁绍部合力,消灭张燕所部。 吕布战功卓著,引起袁绍猜忌,派武士夜里偷袭吕布,欲杀之。 吕布早有防备,只好逃离,准备再次投靠张扬。 途径陈留时,太守张邈遣使迎之,相待甚厚,临别把臂言誓。 这是吕布反身逆袭的开始。 张邈,字孟卓。 他本与曹操交情深厚。 二人好到什么程度呢? 曹操征讨占据徐州的陶谦时,对家里人说:我若战败不还,你们就去投靠孟卓。 但是,二人怎么又交恶了呢? 归根究底,还是利益诱使耳。 兴平元年,曹操再次东击陶谦,令张邈、陈宫屯东郡。 陈宫趁机劝说张邈利用曹操主力尽出,后方空虚的有利时机,援引吕布,图谋大事。 张邈心动,于是和陈宫等东迎吕布为兗州牧,据濮阳。 郡县纷纷响应,唯有鄄城、东阿、范三城不降。 曹操得知后方失陷,率军返回击布,累战,相持百余日。 是时,爆发旱灾、蝗灾,粮食匮乏,百姓相食,吕布率军移屯山阳。 二年间,兖州诸城尽被曹操收复。 在钜野之战中,吕布被曹操击败。 只好投奔此时占据徐州的刘备。 张邈则到袁术处求救,留弟张超和家属屯扎雍丘。 操围超数月,屠之,灭其三族。 邈未至寿春,为兵所害。 刘备领徐州,居下邳,与袁术相拒。 袁术劝说吕布趁此良机,夺取徐州,并许下丰厚的贿赂。 布即勒兵袭下邳,获备妻子。 刘备无奈,请降于布。 吕布恼恨袁术事先许诺的好处没有兑现,于是任命刘备为豫州刺史,遣屯小沛。 布自号徐州牧。 术惧布为己害,为子求婚,吕布答应了。 术遣将纪灵等率步骑三万攻击刘备,备求救于布。 吕布部下皆劝吕布趁机借刀杀人,剿灭刘备。 吕布不允,他认为,只有与刘备联合,才能抗衡袁术,于是率军救援刘备。 吕布“辕门射戟”确有此事。 袁术称帝,遣使联络吕布。 沛相陈珪恐术、布联盟,更难控制。 于是劝说吕布绝交袁术,与挟持汉献帝的曹操结盟。 吕布从之。 袁术大怒,遣数万大军分七路攻击吕布。 吕布用陈珪计谋,策反投靠袁术的韩暹、杨奉部,合击袁术军,大败之。 建安三年,吕布复与袁术联盟,遣部将高顺率军攻刘备于沛,破之。 曹操遣夏侯惇救备,被高顺击败。 曹操于是亲自率军讨伐吕布,将其围困于下邳城中。 吕布暗地里遣人求救于袁术,自将千余骑出战。 败,走还,保城不敢出。 术亦不能救。 曹操堑围之,掘沂、泗水灌城,三月,吕布部下离心。 吕布部将侯成与诸将共执陈宫、高顺,率众降。 吕布被擒。 他本欲投降曹操,曹操也打算接纳吕布。 刘备为削弱曹操,消除后患,于是以丁原、董卓事提醒曹操。 吕布、陈宫等皆被曹操所杀。 一代勇士至此殒命。 吕布可谓一介骁勇武夫,估计文化素养不会太高。 但是他或许有自己的为人处世的底线,那就是不做背叛国家的事情。 正像曹操所说,当时割据的军阀们,谁不想称帝称王呢? 但是吕布即便占据兖州、徐州,始终没有做此等事,而是以受汉献帝策命官职为荣。 至于后世以吕布反复无常指责他,虽有一定道理。 但弃暗投明,良臣择明主而仕,是支撑古代士大夫们不断择业→跳槽再择业的重要伦理信念。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本来只是丁原部属的吕布弃丁原而投董卓,本身无错。 错就错在,你跳槽就跳槽吧,干嘛要把前老板给杀了? 大丈夫应来去光明磊落,要象关羽那样,虽战败投降曹操,不过与曹操事先有约,知道刘备讯息后,再弃曹操再投刘备,来去以礼。 相比较而言,吕布杀丁原,这事做的挺缺德的。 发布时间:2025-04-01 08:17:22 来源:政卿事迹网 链接:https://www.zenqin.com/time/88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