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赵国经历的两次废长立幼分别在何时?有何影响 内容: 下面由趣历史小编给大家带来赵国经历的两次“废长立幼”分别在何时? 感兴趣的小伙伴可以接着往下看废长立幼,是指在古代历史上,废掉嫡长子的继承权,把该权利转给除嫡长子以外的其他儿子的做法。 众所周知,废长立幼,往往是取祸之道。 比如东汉末年,袁绍和刘表,都犯了废长立幼的错误。 其中,就袁绍来说,建安七年(202年)夏五月二十八日(6月28日),袁绍去世。 在袁绍去世后,袁谭、袁尚为了争权夺利而相攻,最后被曹操各个击破。 建安十年(205年),袁谭被杀,袁尚与二兄袁熙逃亡辽西乌桓。 到了建安十二年(207年),曹操北定乌桓,袁尚、袁熙败走辽东,被公孙康所杀。 而就荆州牧刘表来说,本来有长子刘琦可以继承自己的位置,但是,他废长立幼,选择了年幼的刘琮。 公元208年,刘表去世,刘琮即位,立即就归降了曹操。 相对于袁绍和刘表,曹操则没有废长立幼,也即让年长的曹丕即位。 而就笔者今天要说的战国时期,赵国这一诸侯国曾不止一次废长立幼。 在这几次废长立幼的事件,有两次对赵国产生了极为不利的影响,促使赵国最终走向了灭亡。 一一方面,就赵武灵王这位君主,废长立幼,最终导致沙丘宫变。 具体来说,在战国中期,赵武灵王的第一位夫人是韩国国君的女儿,生下太子赵章后不幸去世。 赵武灵王后来娶了一个应梦美女名吴娃,她相貌端庄,性格温柔,深得武灵王宠爱。 后来,吴娃生下一子,名何。 数年后吴娃病逝,对此赵武灵王十分悲痛,每当想起吴娃,总是愁肠百结,为了报答吴娃对自己的钟爱,赵武灵王决定圆其遗愿。 乃废太子章而传王位于吴娃之子何,是为赵惠文王。 在废长立幼之后,赵武灵王自号主父,让曾经辅佐自己坐稳王位的国相肥义教导扶助次子赵何。 天赋聪敏的赵何,在肥义的帮助下很快进入了王的角色。 学会了治理赵国的一套本领。 但是,废长立幼的问题,还是无法避免。 就赵武灵王的长子赵章来说,原本被立为太子,现在却只能臣服于年幼的弟弟赵何,这在心理上是极为不平衡的。 与此同时,赵惠文王赵何日益坐大,不足50岁的赵武灵王突然生起了一种失落感。 他看着被废的公子章一副大度无私一如既往地孝敬自己的作派,开始后悔自己当时的一时冲动,废了太子又让了王位。 而这,促使赵武灵王决定平衡赵章和赵何之间的势力,这在一定程度上为沙丘宫变的爆发埋下了伏笔。 二对于赵武灵王这位君主,在深感内疚的同时,计划着一个弥补公子赵章的办法。 公元前296年,赵武灵王封公子章于代,号安阳君,使大臣田不礼佐之。 公元前295年,赵武灵王经过深思熟虑之后,打算把公子章立为代王。 意赵王何和代王两王并行,自己作为主父,能够在这两个王之间居中调停,从而宠幸执掌赵国大权。 当然,找屋里名望的这一计划遭到宰相肥义的明确反对。 公元前295年,赵武灵王来到沙丘宫这个地方。 赵章与其亲信田不礼谋,乃假主父之命,召赵何。 赵何欲往,肥义察觉情形不对,为保赵何,自己先亲往。 肥义在去主父宫途中惨遭刀斧手杀害。 赵章见事情败露,急领亲兵攻打赵何宫,结果被赵何的手下击败。 赵章在被击败之后,便快马逃入主父宫,求父亲庇护。 主父心软,遂纳赵章。 很快,李兑、赵成带兵包围主父宫,要求主父交出赵章,主父不允。 李兑、赵成乃遣人索之于宫中,得赵章而杀之。 最终,不仅赵武灵王的长子赵章被杀,赵武灵王也被困在沙丘宫中,最后被活活饿死。 由此,非常明显的是,因为赵武灵王废长立幼,导致赵武灵王、赵章、肥义等人被杀,这无疑是赵国的巨大损失。 并且,因为沙丘宫变,原先呆在赵国的乐毅、剧辛、庞煖等人,也选择离开赵国。 凡此种种,都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赵国的衰落。 三另一方面,到了赵国后期,赵悼襄王这位君主废长立幼,直接葬送了赵国的江山。 赵悼襄王(? -公元前236年),嬴姓,赵氏,名偃,赵孝成王之子,战国时期赵国国君,公元前245年―公元前236年在位。 对于赵悼襄王来说,原本有长子赵嘉,这位公子不管是德行还是能力,都是胜任赵国君主之位的。 但是,赵悼襄王却选择将品行不端的赵迁立为太子。 赵迁不仅能力比不上赵嘉,更在品德上放纵不羁。 虽然赵国的贤臣都劝谏赵悼襄王不要废长立幼,不过,赵悼襄王显然是执迷不悟。 赵悼襄王九年(公元前236年),赵悼襄王去世,赵迁继任赵国国君之位,史称赵王迁。 赵王迁二年(秦王政十三年,公元前234年),秦国派将领桓齮率军攻打赵国的平阳和武城(一作武逐),赵国将领扈辄率军前往援救。 秦军在平阳(一说武城)击败赵军,杀死扈辄,并斩杀赵军十万人。 同年十月,秦将桓齮再度率军攻打赵国。 对此,赵王迁任命将领李牧为大将军,率军前往抵抗秦军。 李牧率军在宜安、肥下与秦军交战,大败秦军,桓齮逃回秦国。 赵王迁因李牧击败秦军有功,于是封李牧为武安君。 也即李牧这位名将的存在,力保赵国没有走向灭亡。 四最后,赵王迁七年(秦王政十八年,公元前229年),秦国大举兴兵攻打赵国。 在这场战役中,秦王嬴政可谓势在必得,王翦统率驻扎在上郡的军队攻下井陉,杨端和率领河内驻军一同进攻赵国。 面对准备消灭赵国的秦国大军,赵王迁自然继续仰仗李牧这位名将。 对此,李牧和将军司马尚率军顽强抵抗秦军。 于是,秦国派人用重金收买赵王迁的宠臣郭开,让他在赵王迁面前诋毁李牧和司马尚,说他们企图兴兵反叛赵国。 值得注意的是,在得知这一消息后,赵王迁并没有明辨是非,直接派人剥夺了李牧等人的兵权。 李牧不接受命令,赵王迁派人暗地里趁李牧没有防备将他抓住杀害,并撤免司马尚的官职。 对此,在笔者看来,冤杀李牧,无疑成为赵王迁一生最大的错误了。 当然,这也是因为赵王迁品行不端,宠幸郭开等佞臣,至于郭开这位佞臣,早已和秦国眉来眼去了,所以在赵王迁面前陷害李牧。 赵王迁八年(秦王政十九年,公元前228年),李牧这位名将被杀后,秦国名将王翦趁机猛攻赵国,大败赵军,杀死赵葱,颜聚逃走,秦军于是攻克邯郸,俘虏赵王迁,赵国灭亡。 值得注意的是,在赵王迁被俘获后,赵悼襄王的长子公子嘉,则跑到代地建立代国,以此继续抵抗秦国。 发布时间:2025-04-15 08:13:31 来源:政卿事迹网 链接:https://www.zenqin.com/time/95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