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中,是益州的门户,刘备和曹操为了争夺汉中,进行了一年多的惨烈交锋,刘备的部将吴兰、雷铜等于此役阵亡,曹操也痛丧股肱夏侯渊,双方都是损失惨重。
刘备善于识人,这个地球人都知道。那么,刘备是基于什么考虑,在这个关头选择让魏延独当大任呢?难道此时的魏延能力已经超越了张飞?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并非如此,刘备这么选择,更多的是出于长远考虑。
一、开始培养年轻一代
魏延之前和刘备一起入川,立下不少战功,被封为牙门将军。牙门将军这个官职,是刘备首创的,先前由赵云担任,这个职务某种程度上代表着刘备对魏延的看重。
欲成大事,首先要有人才,刘备一代雄主,当然明白这个道理,只是他前期颠沛流离,没有培养人才的条件。汉中之战,张飞、马超、黄忠、赵云都投入了战斗,战斗结束后,刘备马上开始新一代人才的培养,所以才有了擢拔魏延镇守汉中,刘封、孟达攻打上庸,因为刘备明白,想和曹操掰手腕,光靠之前的那几员老将是远远不够的,部队亟需补充新鲜血液。
二、魏延的品性
一个人能不能成大事,品性很重要。马谡是个聪明人,但刘备评价马谡“言过其实”,这类人就一定不能重用。
那魏延品性如何呢?如果看《三国演义》,给人感觉魏延就是个骄傲自大、有勇无谋之辈,其实不然。
此外,《三国志》中记载,“延既善养士卒,勇猛过人”,证明了魏延在军事方面过硬的素养,是个合格的军事主官,所以说魏延是个值得培养的人物。
三、张飞的缺点
说了这么多,假设让张飞担任这个汉中太守,会怎么样呢?
张飞在前期曾经坑过刘备一把,刘备接手陶谦的徐州时,和袁术作战,让张飞留守下邳,结果张飞丢了下邳,让刘备很被动,所以张飞是属于有前科的人。
张飞能力当然也很强,“川中诸将,以飞为雄”,但是张飞有个致命的缺点,就是喜欢鞭打士卒,这一点让刘备对他很不放心。
先主常戒之曰:“卿刑杀既过差,又日鞭挝健兒,而令在左右,此取祸之道也。”飞犹不悛——《三国志·蜀书·关张马黄赵传》
所以说,刘备选择让魏延临危受命,既是给新一代人才树立榜样,又是看中了魏延的品性才能,综合来讲,刘备对魏延比较放心。魏延受命之后,也豪言称:“如果曹操亲自带大军前来,我就守住汉中;如果只是派偏将带十万人马前来,我就歼灭他们。”不过魏延的这句话并没有机会验证,因为曹操不久之后就病逝了,而继位的曹丕一门心思和东吴死磕,也不怎么向西用兵。
总的来说,名将的成长需要机遇,汉中就是刘备给魏延提供的一个大舞台,虽然魏延没什么机会表演,但是从后期魏延的战斗来看,刘备的眼光确实不凡,几次北伐,立下大功,甚至大破魏国名将郭淮,是季汉后期的顶梁之柱。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