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初出茅庐前,曾就天下形势,结合刘备匡复汉室之志,定策三分天下,立足荆州,跨图益州,东联孙吴,北拒曹魏,待天下有变,荆,益二路出兵北上,则大业可成,汉室可兴。刘备叹服,乃拜请出山。目标既有,方针路线确定。赤壁之战后,刘备谋得荆州三郡,后又图得益州,进而夺取汉中,诸葛亮之初期谋划,大体完成。
夏侯惇
这里独说夏侯惇,少年杀辱其师者,以烈气闻名。《三国演义》中,罗贯中将其描绘成勇武少谋之人,其拔矢啖睛之勇可与关羽刮骨疗伤相并。演义中夏侯惇三番五次找关羽单挑,都能全身而退,比之无数偃月刀下冤魂,可谓不易。然正史中,夏侯惇与这种形象大相径庭,
除忠心外与夏侯惇能统领全局的大局观也大有关系,其镇守后方屯兵纳粮,施以政治清明,为曹操建立魏国立下不世之功,由是“君惇常与同载,特见寻重,出入卧内,诸将莫得比也”可见其得曹操之器重。由是夏侯惇官拜大将军,为魏军总司令。这种曹魏元勋之死,必是朝野震动,军权交替,军心不稳,诸葛亮待得“天下之变”,修复蜀吴关系,决定北伐出征。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