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宫六院七十二嫔妃”是指什么大家都熟知吗?接下来趣历史小编给大家带来相关的文章
我们通常以“三宫六院七十二嫔妃”形容帝王的后宫,其中“三宫六院”其实是因明清故宫的建筑而来,而“七十二嫔妃”则是泛指帝王后宫规模庞大,而并非特指皇帝后宫人数。至于皇帝后宫的人数,则完全取决于皇帝本人的喜好。
“三宫六院”和“七十二嫔妃”的由来
关于“三宫六院七十二嫔妃”,其实只是民间对于皇帝后宫的说法,这个说法可以分为两部分,其中“三宫六院”是指后宫居所,而“七十二嫔妃”指的则是后宫的人数。
“三宫六院”之说其实起源较早,《礼记》有载“王后六宫,诸侯夫人三宫也”,也就是说六宫最早指王后居所,而三宫则指诸侯夫人的居处。随着分封制的消亡,三宫的含义又有了变化,汉代时以皇帝、太后、皇后合称三宫,或以太皇太后、太后、皇后合称三宫。唐穆宗时又将两宫太后与皇后合称三宫。而六宫则称作六苑,不再特指皇后,而以后妃所居宫院(苑)代指后妃。
故宫的“三宫六院”
现代的“三宫六院”之说,其实源自于明清故宫的建筑而来,三宫指的是就是乾清宫、交泰殿和坤宁宫,“六院”其实是十二院,则分别指“三宫”东、西两路的“东六宫”和“西六宫”。其中,东路六宫为景仁宫、承乾宫、钟粹宫、景阳宫、永和宫和延禧宫;西路六宫则为永寿宫、翊坤宫、 储秀宫、咸福宫、长春宫、太极殿(启祥宫) 。因各宫均为庭院格局建筑,故称为“东六院”和“西六院”。因“三宫六院”均处于故宫的内廷,主要为皇帝后妃居所,故而明清之后以“三宫六院”泛指皇帝后宫。
所谓的“七十二嫔妃”,其实也并非皇帝后宫的具体人数,而是泛指皇帝后宫人数众多。《礼·昏仪》规定,“古者天子后立六宫,三夫人,九嫔,二十七世妇,八十一御妻”,这个规模已经远超“七十二”这个数字。秦汉时则秉承周制建立后妃制度,并开始建立相应的后妃等级制度。不过,历朝历代的后宫等级有所不同,例如汉代后妃分为皇后、夫人、美人、良人、八子、七子、长使、少使八级。唐朝则分为皇后、妃(四人)、嫔(九人)、婕妤(九人)、美人(九人)、才人(九人)、宝林(27人)、御女(27人)、才女(27人)九级。
不过,历朝历代对于皇帝后宫的规模设置普遍比较庞大,但却少有皇帝能够将其册满。
皇帝后宫规模更多取决于皇帝个人
关于皇帝后宫的规模,其实大致可以划分为两个阶段,明朝以前皇帝较为自由,后宫女子基本都可以算作皇帝的储备后妃,以至于很多皇帝发明出各种各样的玩乐项目。明清时期后宫制度则相对较为完善,虽然后宫人员众多,但却很少能够随心所欲。
西汉以前,皇帝后宫人数普遍偏少(传说秦始皇后宫超过千人),随着皇宫规模的扩大以及皇宫制度的完善,皇帝后宫人数开始急剧扩张,到汉武帝时突破千人,汉桓帝时达到五六千人,到晋武帝司马炎时开始破万,而在唐玄宗开元、天宝年间达到顶峰,一度达到四万人。
而自唐朝之后,帝王后宫规模又再度开始减少,明清时期后宫制度相对完善,很少再有皇帝无节制的扩大后宫,因而始终维持在万人上下。
如前文所说,明朝以前皇帝相对较为随心所欲,后宫的规模和后妃的人数完全取决于皇帝个人的喜好。不过,皇帝宠幸的人数虽然较多,但能够真正被册封者其实只是少数,例如隋炀帝杨广,作为历史上著名的暴君,他的好色那是出了名的,然而能够获得册封的,也不过9人而已。
说到历史上后妃最多的皇帝,我知道的有三位,其中康熙后妃多达66人,乾隆则有43位,唐玄宗李隆基则有38人。而历史上后妃最少的,除了那些早逝没有娶妻的皇帝外,应该就是明孝宗朱佑樘了,他是历史上唯一一个履行一夫一妻制的皇帝。
东北方言是东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东北方言的历史成因是由当地各民族语言文化相互融合而产生的。东北方言的形成也有其认知动因,隐含型东北方言和半隐含型东北方言是通过人类的隐喻和转喻思维得以体现。字面型东北方言也并非其构成因子字面..
2025-08-08在佤族地区普遍流传着“司岗里”的传说。西盟地区的佤族解释,“司岗”是石洞,“里”是出来,意即人类很早是从石洞里出来的。传说从石洞里最先出来的是佤族。石洞位于阿佤山中部,离西盟县城以西约六十多里地的附近的山上。至今西盟等地的佤..
2025-07-29居住在福建、浙江、广东等地的畲族人民在“二月二”歌会和平时空闲的时间里,都喜欢打“尺寸”。“尺寸”的打法是这样的:许多人在空场上围成一个大圆圈,一人站在圈内,手持一根一尺多长叫做“尺”的小木棍,还有一根筷子长短叫做“寸”的小..
2025-07-28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