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米族主要分布在哪里?普米族的文化艺术

2025-05-16 08:25历史文化

我国的普米族主要分布在云南省的兰坪、丽江、维西、永胜等县和宁蒗彝族自治县,还有一部分居住在四川省木里藏族自治县和盐源县。根据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统计,普米族人口数为33600。使用普米语,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木里和宁蒗的普米族曾使用过一种用藏文拼写的文字,但流行不广。现在通用汉文。

各地普米族有不同的自称,云南省兰坪、丽江、维西、永胜的自称“普英米”,宁蒗的自称“普日米”或“培米”,都是白人的意思。汉族的历史文献上称普米族为“西蕃”或“巴苴”。根据本民族传说和历史记载,普米族原来聚居于青藏高原,系青海、甘肃、四川边沿一带的游牧部落,后来逐渐从高寒地带沿横断山脉向温暖和水草丰茂的地区迁徙。大约在公元七世纪以前,他们已居住于现在四川的越西、冕宁、汉源、九龙和石棉等地,是当时西昌地区的主要民族之一。《宋史》记载,当时,有人“入西番求良马以中市”,说明普米族先民和汉族以及其他兄弟民族已有密切往来。至元代,四川邛部州(越西)一带,有“六番”居住。蒙古进军大理时,原居西昌地区的普米族一支由其部落首领率领加入蒙古军,进入云南的宁蒗、丽江、维西、兰坪、永胜一带定居下来。居于云南地区的普米族,元朝时属丽江路军民总管府(后罢府置宣抚司)的总管(或宣抚)的统治。明代属于丽江、永宁府土官知府统治。清雍正年间,丽江世袭土知府改为流官知府,世袭土官知府改为土通判。四川的普米族则受盐源木里的土司和本民族的头人统治。

文化艺术

普米族是能歌善舞的民族。每逢婚丧节日,都举行“对歌”,形式多为叙事歌,另有短调,内容以青年爱情生活为主。普米族人平时也爱唱纳西、白和汉族的山歌。民间流传有许多传说故事。舞蹈多反映耕作、狩猎、纺织等生产劳动,用葫芦笙、笛子等伴奏,舞步刚健明快。

风俗习惯

普米族的服饰,男子各地大同小异,上着麻布短衣,下穿宽大长裤,披白羊皮坎肩。较为阔绰的人,穿氆氇和呢质大衣,以毛布裹腿,腰间佩刀。妇女服装各地区则不尽相同。永胜、宁蒗地区的普米族妇女爱包大头帕,着大襟衣、百褶长裙,用宽大而染有红、绿、蓝、黄的彩带束腰,背披羊皮。兰坪、维西一带的妇女,爱穿青、蓝、白色大襟短衣,外着坎肩,穿长裤,腰系绣有花边的围腰布,耳坠银环,手饰镯圈等物。普米族群众主食玉米,辅以大米、小麦、青稞、燕麦、养子、稗子等。喜食用猪肉做成的“琵琶肉”,也常食牛、羊和兽肉,喜饮茶,嗜烟酒。普米族的房屋为木结构,墙壁用圆木重叠垛成,用木板盖顶,四角竖圆柱,中央立一大方柱,普米族群众称之为“擎天柱”,认为是“神灵”所在的地方。一般住宅为二层,楼上住人,楼下关牲畜。屋内设火塘(锅庄),中支铁三角架,后方置神龛。火塘是家庭活动中心。室外挂牛、羊头颅,以示财富。

宁蒗、永胜地区的普米族群众实行大家庭制,数代同堂。兰坪、维西的普米族家庭两三代人即分家。实行男子财产继承制,诸子平分,盛行转房、传幼子的习惯。亲属称谓尊长房,即伯父的子女不论年龄大小,一律都称兄姊,叔父的子女皆称弟妹。宁蒗地区少数保留母权制残余的普米族群众以主妇为家长,女子不仅有财产继承权,而且在社会上有较高的地位。婚姻多行一夫一妻制,选择配偶由父母作主,盛行姑舅表优先婚配。早婚。婚后妇女有“不落夫家”和兄死弟妻寡嫂的习俗。丧葬习俗,宁蒗地区的普米族群众实行火葬;兰坪、永胜地区的实行土葬;维西地区的兼行火葬和土葬。

宗教信仰与重要节日

普米族群众崇拜多神,祭祀祖先。兰坪称巫师为“师毕”,宁蒗称为“讳规”。各地有请巫师祭山神、龙潭和锅庄神堂的宗教仪式。还有信仰喇嘛和道教的。

普米族的节日主要有大过年、大十五节、尝新节等,有些地方也过清明节、端午节等节日。大过年即过春节,届时,同一氏族的各家要祭“锅庄”。吃年饭,举行赛马、打靶等各种游艺活动。宁蒗普米族群众于旧历腊月十四日过大十五节,人们身着新装,上山露营,举行篝火晚会。尝新节,即每到大小春收获季节,人们用新粮酿酒、煮饭祭祀祖先,宴请亲友,庆祝丰收。

  • 哈尼族主要分布区域在哪里?哈尼族概况介绍

    2000年人口普查资料显示,哈尼族总人口为143.97万人,主要聚居于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的红河、元阳、绿春、金平四县,思茅地区的墨江哈尼族自治县、普洱哈尼族彝族自治县、镇源彝族哈尼族自治县、景东县、江城哈尼族彝族自治县、澜沧县..

    2025-05-17
  • 阿昌族主要分布在哪里?阿昌族概况介绍

    我国的阿昌族主要分布在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的陇川、梁河等县,此外,也有少数分布在盈江、潞西、瑞丽及保山地区的龙陵和腾冲两县。根据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统计,阿昌族人口数为33936。使用阿昌语,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缅语支,分..

    2025-05-16
  • 普米族语言由什么组成?普米族文字词汇

    普米族的文字处于民间创制的萌芽阶段,如建造木楞房砍伐木料时,为区分和防止木料遗失及安装时出现差错,往往在圆木上刻画一些特定的符号,其中有些符号具有一定的意义。由于刻画符号的随意性,因而不易流行。善于学习的普米族曾用藏文字母拼..

    2025-05-16
  • 藏传佛教佛塔文化艺术

     佛塔是佛教用来供放僧侣舍利(梵文音译,意为尸体或身骨)、经卷和各种法物的一种雄伟建筑物。佛塔又称为佛宝塔,源于古代印度,梵语称“堵波”,也译作“诸波”、“浮图”。意为“方坟”、“圆冢”、“灵庙”等。藏语称为“乔典”,蒙语称..

    2025-03-29
  • 古希腊的雕塑艺术是人类文化艺术史上的奇迹

    古希腊的雕塑艺术是人类文化艺术史上的奇迹古希腊的雕塑艺术是人类文化艺术史上的奇迹,人们在沉浸于这些雕像的力与美的同时,也不免会产生一个疑问:为什么古希腊雕塑都是裸体的呢?这个问题曾困扰了几个世纪以来的无数智者、学者、专家和研..

    2024-11-23
  • 腊月十五:普米族的大十五节

    每年腊月十五为大十五节,届时,人们盛装聚集在村寨旁的神山上,烧香祭神。以家庭或家族为单位。在神山上野炊做饭,老人们饮酒对歌作乐,年青人则举行赛马、打秋千、跳民族舞等娱乐活动。以庆祝新年“吾昔节”的结束。宁蒗普米人在腊月十四日..

    2024-09-13

最近更新

月排行榜

微信分享

微信分享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

链接已复制
Copyright © 2025 政卿事迹网 ICP 浙ICP备2023018011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