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古塔地区满族民间木雕具有浓郁的民族特点和鲜明的地方特色。早期居住在山区的满族人的住房多数是用圆木经过凿刻制成,房顶上覆盖桦树皮代替瓦盖,烟囱是用空心大树代替,这种用木头经过简单加工建成的房子,满语叫“周斐”,俗称“木克楞”。笔者于1977年冬天在镜泊湖南湖头房身沟里还看到过保存完好的“木克楞”房子,生产队看人参场的几个老人仍住在里面,当时正值三九严寒,“木克楞”里面却温暖如春。
居住在山区的满族人根据山区松鼠、野鼠多容易糟踏粮食的特点,利用木材资源,创造一种独特的贮存粮食的仓库——“苞米楼子”,满语叫“哈实”。是一种用四根圆木为柱,搭起来的离地式的贮粮仓,上面横木是凿刻而成。这种苞米楼子至今在东北部分农村仍然沿用。
山区满族家庭的围墙多数是木头障子、木头栅门。至今镜泊湖南湖头的五风楼村几乎家家户户都保存着木头障子、木头栅门。这里山区的“木克楞”的房子,空心木头立起来的烟囱、木头搭起来的苞米楼子、木袢子障子、木头栅门,形成了一个粗犷完整的木雕工艺群体,一幅美丽的“山乡风貌”。
满族人用大直径的圆木刻成独木舟,即满语的“威呼”,是满族先人的水上交通工具。用小径圆木制成的“爬犁”是满族人冬季雪上(或冰上)的重要交通工具。用桦木筛板制成的造型似小船的“摇车”,至今在农村满族家庭还在使用。用空心木刻成的“马槽”至今仍为山区农民养牛、养马时沿用。
满族先人家庭使用的炊具、用具大部分是木材刻制而成,如木头水瓢、木头碗、木头盆(参见本书前面彩色插页“木瓢”)。还有洗衣服用的洗衣板,捶衣棒,砸乌拉草用的乌拉草棒子等都是由一块木材切削制成。木桶,满语叫“服寺黑”,则是以木板拼制,外围用竹条箍起来的工艺较为精制的一种器皿。
满族人在生产中应用木雕也是比较广泛的,他们用带叉的小径木撼成权子,把木材切成薄板制成木锹,利用木材的自然弯曲度制成木犁,把小径的木材拭成三道弯的镰刀把等等,都是满族人利用木材完成的造型独特、雕工粗放的生产工具,这些生产工具至今在偏远山村仍在沿用。
满族人还有用木头雕刻神像的习俗。“萨满供奉的神及祖先是削木为偶,身裹熊皮,男女各一,平时供在西墙上的阁板上面,家祭时排诸神之列”。萨满最尊敬的神,有吉星神,“木制,头顶为圆锥形,头的四周刻九个人面形,每面刻目、鼻、口,惟在两面之间,有一目公用,身成圆柱形,下面四座脚,左右两木偶,为其使者,亦木制”。笔者于1963年在宁安县旧街乡卜家村卜氏同学家玩的时候,偶然的机会看到了卜氏西墙的阁板上有四个小木头神像,每个神像大约有半尺高,用红布覆盖着。
满族民间木雕,产生于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表现了满族的独具风采的艺术风格,所以代代传承,相约成俗,沿袭至今。
傣族彩绘木雕是傣族传统工艺,具有显著民族特色。取材方便。雕凿用具多为1把刀子及一些形状各异的小凿。工艺精巧,雕绘图像以龙、麒麟、孔雀、人物、佛像及花卉为常见。应用广泛,龙舟上的龙头翅尾,佛寺的门窗柱饰,牛车前直立的鹤头,屋架上..
2025-11-16满族入关前,其先世的婚姻制度,曾有过行歌求偶、指腹为婚、服务婚等多种形态。入关后,受汉俗与其他民族婚俗的影响,婚姻制度不仅程序化,而且把本民族的夜婚制度也杂揉其间,形成了既别于汉族婚俗又有自身婚姻特色的一套独特的婚姻制度。清..
2025-10-16妇女怀孕,在满族人看来是一件吉事。因此全家人都对孕妇给予特殊的照顾。婆婆不但要向儿媳传授一些保胎、生育知识,同时也提出许多清规戒律。妇女一怀孕,就不能再参加他人的婚礼,更不允许侍奉祖先神。怀孕5个月时,不能到马棚,不许牵马,不..
2025-10-15竿祭习俗源远流长。早在《尼汉书》中,已记载了东北地区三韩诸国“邑立苏涂,建大木,以悬铃鼓,事鬼神”(《后汉书》卷85《东夷传》,第2819页)的仪式。有人认为“满入杆祭之俗始此”,(魏声和《鸡林旧闻录》,吉林文史出版社1986年标点本..
2025-10-15除了对乌鹊和狗的崇拜之外,在满族的一些氏族,主要是社会形态较为落后的“新满州”人中,还保留了一些与早期渔猎经济密切相关的信仰。史书记载:“(新满州)昔年惟知渔猎,乏农商与工,读书者亦乏其人,渔者系祷河神,猎者系祷山神,究不知..
2025-10-15民间禁忌,同民间宗教和信仰一样,也较复杂。作为特殊的民俗,禁忌包含三个方面的意义。一是对受尊敬的神物不许随便使用,因为它们具有神圣和圣洁的性质,违犯这种禁忌会招致不幸;二是对受鄙视的财物,不洁、危险之物,不许随便接触,违反这..
2025-10-15在古代,徽州地区由于林木资源非常丰富,木雕通常选用当地所产的质地细美、纹理清晰、材质柔软、易于雕刻的木材,常见的如松木、杉木、梓木、樟木、柏木、银杏树等亚硬或软木。徽州木雕对材质没有过分的讲究,却很注重画面的题材和工艺的精美..
2025-10-11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