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219年,是三国名将关羽,一生中最为辉煌的一年,在这一年,他的主公刘备,自立为汉中王,不仅将他拜为了前将军,还赋予了他假节钺的权力,使他成为了刘备麾下,地位最高的武将;同样是这一年,他出兵襄樊,不仅围困了曹魏名将曹仁,还水淹七军,迫降了五子良将中,地位最高的于禁;西凉名将庞德,就算曾射中他的前额,也未能避免被擒杀的厄运。于是关羽威震华夏,就连曹操也吓得差点迁都。
今天,趣历史不讨论,关羽之死,到底该由谁来负主要责任,主要来探讨一下,这件事情中,出现的一个怪象——我们都知道,背叛关羽的主要人物,主要有两个,即糜芳和傅士仁。《三国志》记载:“羽之出军,芳、仁供给军资,不悉相救,羽言‘还当治之’,芳、仁怀惧不安。于是权阴诱芳、仁,芳、仁使人迎权。”可是,如今人们在评价此事的时候,大都会谴责糜芳,很少有人提及傅士仁。
一、糜芳比傅士仁名气大
糜芳虽然没有被单独列传,但是在他的哥哥糜竺的传后,却附有对他的记载,他的出身,与刘备的关系,背叛的原因,降吴后的经历,以及最终的结局,都有交待。而傅士仁这个名字本身,都没有出现在《三国志》中,史料中仅称其为“将军士仁”,“傅士仁”的称呼仅出现在演义中。两相对比之下,人们自己对更“关注”糜芳,从而让他背负了更多的骂名。
二、糜芳前后态度的对比
三、糜芳还害死了自己的哥哥
在前面我们已经提到,史料中关于傅士仁的记载,少之又少,人们仅只道他在襄樊之战时,背叛了关羽一事,但是糜芳却在导致关羽被擒杀,以及荆州沦陷之后,还间接导致了一件事,让很多人愤恨不已——他投降东吴之后,自己官拜将军,晚年也得以善终。可是他的哥哥糜竺,却觉得愧对刘备,纵使糜竺主动请罪的时候,刘备已经说过,罪在糜芳,不怪糜竺,可是糜竺还是因此而忧郁成疾,并最终因此去世。所以糜芳的罪行,便显得更加可恨了,于是骂名再度增加。
通篇分析之后,我们不难得知,背叛刘备,导致关羽被擒杀一事,在真实历史上,傅士仁要与糜芳负同样的责任;在《三国演义》中,他则要负主要责任,如今人们却只骂糜芳,不骂傅士仁,主要是因为傅士仁知名度低,在史料中少有记载,没有之前忠于刘备的对比,也没有引起,其他的后续反应。这并不是说,他不可恨,只是也没能引起关注而已。
今天趣历史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禅让制的文章,欢迎阅读哦~春秋时期宋武公十八年(前748),宋武公崩殂,公子力继位..
2025-05-15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