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趣历史小编给大家准备了:古代砍头和圣旨,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
古代处决犯人,基本上是不存在刀下留人的,对于古代斩首的犯人,由当地官员,审理完成后,把案件的材料,层层上报,最后转到刑部,由刑部主审官,下达对犯人斩首的指令,古代判决犯人斩首,也是比较谨慎的。
至于说下圣旨,刀下留人的情况是不存在的
一般案件,皇帝是不会亲自过问的,由皇帝出面主审的案件,那也是惊天大案,这样案件的主角,由皇帝亲自下旨审判,皇帝一定是在考虑成熟了,才会下旨处决犯人。
古代皇帝圣旨一下,基本上就没更改的可能,所以刀下留人是不存在的,一般的案件,皇帝不过问,就更不可能,有被处决的犯人,等到刀下留人的圣旨。
古代皇帝下旨斩杀犯人的时候,会点燃红蜡烛,摆上香案,在处决犯人的圣旨上打上红勾,但这人命关天,古代皇帝要下旨斩杀犯人的时候,也有个特别的规矩。
就是皇帝在勾选,处决犯人的红勾之前,为了怕皇帝冲动,没考虑仔细,就冲动下旨杀人的情况,那些当朝的大臣,都会下跪,例行公事的恳请皇帝三思而行。
这就是按照惯例,给皇帝提个醒,不要冲动,这些程序都走完了,皇帝要是还依然要处决犯人,那就是无可挽回了。
所以古代刑场,要被斩首的犯人,是等不来刀下留人的圣旨的,皇帝主审的案件,一旦判决了,皇帝是不会推翻自己之前的判决。
一文献资料简述唐代和宋代是我国黄酒酿造技术最辉煌的发展时期。酿酒行业在经过了数千年的实践之后,传统的酿造经验得到了升华,形成了传统的酿造理论,传统的黄酒酿酒工艺流程,技术措施及主要的工艺设备至迟在宋代基本定型,唐代留传下来完..
2025-06-11跪拜礼的尴尬我国以礼仪之邦著称,礼仪文化发达,可是在对外交往中,尴尬却不少。2000多年间,封建王朝在对外交往时,一直坚持外国来使必须向皇帝行跪拜礼。显而易见,施行这种礼节,有损尊严,常常遭到抵制。唐玄宗开元元年(公元713年),白衣..
2025-06-08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