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的三个君主中,刘备是最爱哭的一个,那么刘备真的是没什么实力,只靠卖惨得来的蜀汉吗?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趣历史小编一起往下看。
刘备有几次哭,非常的著名,也非常地见成效:
一哭徐庶,徐庶是有名的孝子,在其母被曹操扣留之后,无奈之下,只能归顺曹操,徐庶一走,于刘备而言,无疑是在失去左膀右臂的同时,又壮大了敌人的实力,所以,在送走徐庶的时候,刘备痛哭流涕,意想不到的是,徐庶十分地领情,不但承诺进曹营之后一言不发,还向刘备推荐了更为足智多谋的诸葛亮,如果没有这一哭,刘备的实力恐怕不会壮大。
三哭子龙,常山赵子龙,一勇挡万将,长板坡,赵子龙七进七出救阿斗,将阿斗完好无损地交给刘备,谁想刘备接过阿斗便摔了下去,一把将子龙抱住痛哭流涕,这一哭,哭得子龙对刘备再无二心,鞍前马后,任劳任怨,如果没有子龙交命,刘备恐怕早就一命呜呼了,何来蜀汉基业?综上所述,说刘备的江山是哭出来的,也是不无道理的。
另一方面在小说三国演义中,刘备的实力无疑是最弱的,即使是在正史之中,刘备的实力也是最弱的。
可是现如今的大部分人们最为敬佩的是枭雄曹操,曹魏的实力甚至是要比孙权和蜀汉加起来都要厉害。不过曹魏最终的赢家不是曹氏宗亲,反而是司马懿。话说回来,在小说三国演义里,刘备表现的是非常仁义的。
这样对刘备进行描写与很多因素有关,历史上的刘备与小说中的刘备可有很大的区别。小说中的刘备,遇有大败和将士阵亡只会哭鼻子抹眼泪,三国演义对刘备这样的描写,结果导致了后人们认为刘备的江山是哭出来的。
这样想就大错特错了,历史上的刘备可不是这样。首先刘备在历史上并非窝囊废,并非只会用哭和泪水换来江山。要知道,蜀汉能够建立,刘备也是必不可少的一个人。因此刘备绝不是会哭那么简单。
论出身,魏蜀吴三国的首脑,曹操系世家子弟,其祖曹腾官至中常侍大长秋,为皇后亲信,其父曹嵩位居太尉,掌管军事,与司徒、司空并称“三公”;孙权本将门之后,出道时已有其父兄替他拼杀奠定的雄厚基业;独刘备乃草芥庶民,织席贩履为生,完全凭数十年东征西讨,终至称王称孤,与早已割据坐大的吴魏三分天下,鼎足而立。平心而论,不能不说刘备是比曹操、孙权更为杰出的英雄。而且刘备取天下纯以宽厚,曹操夺天下好耍阴谋;刘备处事,“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曹操待人,“宁可我负天下人,不叫天下人负我”。二者在人格上也有优劣之别。
论得人心,刘备也堪称首屈一指。关羽、张飞是何等人物,一个自视甚高,一个暴躁难驯,就连号称卧龙、每自比于管仲乐毅的诸葛亮,有时也极难驾驭。可刘备居然能同关张二人寝则同床,恩若兄弟,且又能使他们于稠人广座之地侍立终日,不忘君臣之礼。这恩威两面的尺度,如何把握才能恰到好处,实在是刘备独到的学问。大抵刘备能得部下死力,而卒成帝王之业,不可谓与此无关。故而后来决意替关张二弟报仇,置社稷于不顾,亲提数十万大军伐吴,甘冒矢石之危,以至兵败猇亭,无论如何,都是令人理解而大受感动的做法。人格的感召力量,在刘备身上,可说是达到了完美的体现。
论见识器度,刘备更足令历朝历代所谓圣君明主,黯然失色。白帝城托孤,刘备对诸葛亮说:“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国,终定大事。若嗣子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自秦至清,抱定“家天下”传统不放的皇帝,有谁敢对功高权重的大臣,作如此一番说话?单以此点而论,刘备也不失为名垂千古的英雄。
现如今看来,小说三国演义对刘备的仁义描写,只能说是让刘备表现的更为仁慈。因为在小说中,刘备是受到追捧的,三国演义是捧刘贬曹的。从这一点来说,刘备受到了三国演义作者罗贯中的赞扬。
历史上的刘备对于人才是非常重视的,其次刘备更是善用人才,这一点是很难得的。知人善用,这一点就是刘备最大的特点。举个例子来说,刘备进行汉中之战,携带的谋士是法正而不是诸葛亮。为什么呢?因为诸葛亮的内政非常厉害,但是军事就差很多了。这样一来刘备只选择带了法正,没有带诸葛亮,这就是知人善用的表现。这才是历史上真实的刘备。
礼仪的作用概括地说,是表明大家不一样位置的互相联系和调整、处置大家互相联系的手法。礼仪的作用表如今以下几个方面:1.尊重的作用尊重的作用即向对方表明敬重、表明敬意,一起对方也还之以礼。礼尚往来,有礼仪的往来行动,蕴含着互相的敬..
2025-06-28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