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伦春族早期的教育主要是民间教育,内容主要是生产技能、生活知识、狩猎经验、思想品德的教育以及高尚情操的培养,形式主要是采取口耳相传,在实践中面授。
1695年,鄂伦春族地区开始设立学校,有了正规的教育。当时虽有鄂伦春族子弟入学,但效果不大。民国时期也提倡在鄂伦春地区设立学校,鄂伦春族中的有识之士在这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其中保忠是鄂伦春族历史上第一个兴学的提倡者和组织者。在他的努力下,先后成立了几所鄂伦春国民学校,由于当时黑龙江省教育厅以及一些热心鄂伦春教育事业的人士的努力,办学效果显著。日伪统治时期,“不开化其文化”的愚民政策,使鄂伦春族的学校教育几乎陷于停滞。
1949年后,在国家的重视和支持下,鄂伦春族的教育事业迅猛发展。各定居点都建立了小学,有的还附设了初中班。1980年,国家投资建立了具有现代化教学设备的鄂伦春中学。鄂伦春孩子上学一律享受助学金。到1981年,鄂伦春族基本普及了初中教育,培养出了百余名大专毕业生,使他们成为从事各行各业的人才。现在,鄂伦春族还有了自己的大学生,整个民族的素质都有了很大提高。据统计,1997年内蒙古自治区鄂伦春旗有小学校118所,中学校28所,学龄儿童入学率达97.57%。全旗十年制义务教育普及率连续十年达100%。
鄂伦春民族在长期的生产斗争与生活实践中,创造了自己的民族文化。其中包括医药卫生知识与经验。鄂伦春族常用药物以植物药为主,有少量动物药,未见矿物药。植物药多数专作药用,但有的兼作食用或以食为主。动物药用较多,具有民族特色。常用..
2025-08-10“鄂伦春”为民族自称,意为“使用驯鹿的人们”,或者意为“山岭上的人”。“鄂伦春”这一名称在清朝文献中多为“俄尔吞”、“俄乐春”、“鄂鲁春”、“俄罗春”或者“俄伦春”等,最后,统一称为“鄂伦春”。对鄂伦春族的族源,目前有几种说..
2025-08-10鄂伦春族是与大自然息息相关的民族,因此鄂伦春人民所信奉的萨满教就是以“万物有灵”为思想基础的古老宗教。萨满教产生于以渔猎为生的民族中,产生于共同劳动、平均分配的社会关系中。鄂伦春族的萨满教没有系统的教义和成文的经典,也没有具..
2025-08-10“鄂伦春”这一名称于清初始见文献记载。《清太祖实录》卷五十一在一份奏报中首次提到“俄尔吞”;康熙二十二年(1683)九月上谕中称之为“俄罗春”。此后才比较统一地以鄂伦春这名称来称呼他们。鄂伦春一词有两种含义.一为使用训鹿的人,一为..
2025-08-09黑河市爱辉区新生鄂伦春民族乡的鄂伦春群众跳起萨满舞。 7月28日,黑龙江省黑河市爱辉区新生鄂伦春民族乡第四届“古伦木沓”节开幕。通过专场文艺演出、鄂伦春族传统体育比赛、篝火晚会等活动祭祀火神。“古伦木沓”为鄂伦春族语,意为..
2025-08-06鄂伦春族信奉原始的萨满教。萨满男的称“尼罗萨满”,女的称“阿西萨满”。萨满的来源有:一,得病后许愿当萨满,经萨满跳神病愈,即还愿成为萨满;二,老萨满死后,他的神会找另一个人附体,找到的这个人能说出老萨满的情况,就可以成为萨满..
2024-11-14斜仁柱是鄂伦春族游猎生活的居所(又称撮罗子)。斜仁柱建筑的整体外观呈圆锥形体,是用直径约10厘米,长约4到5米左右的细木杆(多为桦木、柳木或是落叶松细杆)20到30根,最多有用40根搭建的。择地建斜仁柱时,首先用三根细木杆(最好是木杆顶部有..
2024-09-24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