瑶族自唐末宋初形成为单一的人们共同体后,由于迁徙频繁,居住分散,经济发展特殊,故名称也复杂多变。瑶族名称可分为自称和他称两种,自称有90余种,其中自称为“绵”、“门”、“敏”为最多,约占瑶总人口的65%以上。他称则更多,有400余种,多与瑶族崇拜、政治、经济、居地、服饰、姓氏等密切相关。例如崇拜盘瓠的称盘瑶,崇拜盘古的称盘古瑶,崇拜盘王的称盘王瑶,崇拜密洛陀的称布努瑶;反映了政治内容的有安宁瑶、太平瑶、本地瑶、外瑶等等;反映其经济生活的有山子瑶、过山瑶、蓝靛瑶、木皮瑶、石灰瑶等。[page]以居地称呼的有东山瑶、西山瑶、八排瑶、平川瑶、高山瑶等;以服饰称呼的有红瑶、白瑶、黑瑶、花瑶、白裤瑶、青衣瑶等;以姓氏称呼的有十二姓瑶、胡家瑶、盘家瑶、赵家瑶、侯姓瑶等。***成立以前,由于历代封建统治者推行民族歧视和民族压迫政策,瑶族的“瑶”字加上带污辱性的“犭”旁,称作“猺族”。新中国成立以后,***执行民族平等政策,废除了过去对少数民族带有歧视、侮辱性的名称和字眼,把“猺”改为“瑶”,把自称、他称的各地瑶人统称为瑶族。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瑶族人民创造了光辉灿烂的历史和文化,为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缔造和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早在秦汉时期,荆蛮中的一支瑶族先民,就活动在洞庭湖和鄱阳湖的平原地区。
但因历代封建统治阶级不断推行阶级压迫和民族压迫政策,瑶族人民为了生存,被迫不断向南迁移,由平原,越丘陵,入溪谷,进山区,辗转流离,最后只得在荒山野岭中寻找落足之地,过着艰苦的游耕生活。勤劳勇敢的瑶族人民,在长期辗转迁徙的过程中,凭着自己的双手和智慧,披荆斩棘,垦地造田,栽种树木和土特产品,为开发祖国南部山区做出重要贡献。瑶族人民在长期的生产活动中,积累了丰富的知识和经验,创造了绚丽多彩的文化艺术,如五彩斑斓的刺绣和蜡染,《评皇券蝶》等一批民间文献,著名的长鼓、铜鼓舞和民间流传的歌谣等等。这些绚丽多彩的文化艺术,在我国的文化宝库中,独放异彩。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瑶族传统节日。流行于广西龙胜、全州等地区。每年农历六月初六举行。这天清晨,人们带上酒、豆腐、生猪肉、活鸭到历年撒秧的秧田边,供祭五谷大仙,祈求消灾灭虫、保护秧苗。祭时,摆上借口,点上香烛,然后杀鸭或公鸡,将血沉在酒杯、纸钱、..
2025-07-14介绍 “耍歌堂”节,又叫“耍望”节,是广东省连南瑶族自治县、连山瑶族自治县瑶族人民的隆重节日“耍歌堂”是瑶语译音,意为庆丰收。也是青年男女对歌觅友的节日。三五年举行一次,一般在金秋季节,十月十六日左右。祭祀耍歌堂是连南排瑶祭..
2025-07-13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