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自刘备死后,诸葛亮为何开始败多胜少了呢?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趣历史小编一起往下看。
一谈起三国,最让人印象深刻就是刘备“三顾茅庐”,请卧龙先生诸葛亮出山助他争夺天下,事实证明,诸葛先生的确是一个合格的谋臣,是刘备争夺天下最好助力。但这些的前提是刘备活着,诸葛亮这个谋臣才能发挥出最大才智,成为蜀国最大的助力,古语言: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为后人留下一段唏嘘的历史。
在诸葛亮的带领下蜀国渐渐弥补之前北伐所带来巨大创伤从而日益强大起来,公元228年关,卧龙先生与朝中诸城商议后决计再次出兵夺下陈仓,怎料到陈仓城早已被敌军围的密密严严,一只苍蝇也飞不进去,蜀国大军在城墙外蹲守、攻打20余日无果,只能无功而返。
三年之后,卧龙先生发明了一种很现代化运输粮草的方法,从根本上打败了他的老对头---司马懿,从此司马懿再不断然出兵,经此一役,蜀国俨然在战场上占了上风,故决议乘胜追击,但却不曾想因为粮草问题只能放弃继续进攻,班师回朝。公元234年,是诸葛亮为蜀国打的最后一场大仗,他的冤家——司马懿知道诸葛亮的身体因为为蜀国殚精竭力,已经消耗了太多精力,决定按兵不动,司马懿知道在蜀国失去他们的主心骨——诸葛亮之后整个蜀国就如同探囊取物一般容易,果然失去了那一次绝佳的机会后,诸葛亮没能在为蜀国再次开疆扩土,就去找他的伯乐——刘备去了。
话说回来姜维——诸葛亮亲自栽培为蜀国尽力可造之材,在策反敌方大将钟会时陷入圈套、身陷囹圄,被敌军逮住后自知无力回天后发出一句呐喊:“我计不成,乃天命”。点出了自己悲剧性结局的根本原因。
古人把自己的君上称之为天,姜维的天命就是他的君上、蜀国的帝王刘禅,若能刘禅能知人而用,“远小人而重君子”不去包庇、纵容李严,当时原本十拿九稳的一仗不会因为粮草运输不力不战而败,根本就不会今天这样的局面。卧龙先生或许不会抱憾而亡,姜维或许也不会因此被捕。究其深远,如果刘禅有其父一把知人善任,或许诸葛亮就不会自立碑故去之后屡战屡败。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