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书画作品的“门道”

2025-08-26 08:23历史文化

我们现在说的中国近现代书画,通常是指从辛亥***开始,到上世纪70年代改革开放之前这一阶段的书画作品。在这一历史阶段中,中国画坛可谓风云际会、群星璀璨,产生了多位划时代的艺术巨匠,如人们比较熟悉的齐白石、徐悲鸿、黄宾虹、吴昌硕,再到后来的李可染、李苦禅、王雪涛等。他们所取得的艺术成就汇聚在一起,足以与历史上任何巅峰时期比肩。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它必将成为中国美术史上最辉煌的时期之一。

具体说到收藏这个时期的书画作品,我有以下几点建议供大家作为参考。

第一、“买自己喜欢的”

收藏讲究缘分,而缘分不仅仅指机遇,同时还是兴趣,更是心境。如果单纯把收藏看成是钱的增值,时间一长就会使自己的心情变得很纠结,令收藏艺术品中蕴含的迷人乐趣大打折扣。我的一位好友一次与我同去看拍卖预展,一进展厅,他就看到了一幅尹朝阳在1999年画的《青春远去》系列中很重要的一幅“林中嚎叫”,他马上喊了起来:“这幅画不就是画的我们吗?”他毫不犹豫地将这幅作品拍了下来。这样的收藏不仅满足了他的精神需要,同时也给予他很好的经济回报。

对真正的收藏家来说,没有哪一次收藏不是费尽心思的。我的另一位好友2002年在拍卖会上曾见过一幅齐白石大师的《喜上眉梢》,3年后当他无意间在一个小城市的画廊再次见到这幅画时,立刻心跳不已,可待一个星期后筹足资金,再去这家画廊时,此画早已售出。为了寻得此画下落,他用了将近一年时间,最后终于如愿以偿,收入囊中。

第二、“买最好的”

最好的才最具收藏价值。举个例子,众所周知周思聪是当代很多知名画家的老师,是上世纪最伟大的女画家之一,她在去世前创作的为数不多的荷花作品被公认为是其艺术成就的最高峰。几年前,一位收藏家为了收藏其中一幅荷花作品,竟花了近30万元,远远超出了当时10万元左右的市场价格。但行家心里都清楚,这样的作品是最具升值空间的。

第三、“买够得着的”

收藏有地域性,艺术家因其成长、生活的地域不同,作品也会呈现出不同的面貌,这也就是我们常说的风格、流派。对于我们来说,收藏投资则要尽量选择离我们比较近的艺术家,比如说我们生活在北方,就尽可能去收藏“京津画派”画家的作品,因为这些画家们就生活在燕赵大地,很多好作品都留在了这里。去一趟北京画院齐白石纪念馆,就能看到最好的齐白石真迹,能非常方便地获得对画家、画作最直接的感受。

四是、“买还没涨起来的”

虽然目前中国书画、油画等艺术品的价格已经很高了,但对于一般收藏者来说机会还是有的。要想在收藏方面真正有所收获,必须下一番苦功,进行全面认真地研究。哪些画家的作品值得买,为什么值得买,自己要做到心里清楚。齐白石的作品已经很贵了,那王雪涛、李苦禅呢?只有经过认真努力的钻研,才可能掌握蕴含在收藏中的无穷奥妙。

  • 收藏有风险 入“市”需谨慎

    收藏本是一件美好的事情,但当收藏变成了可以升值保值的投资时,一切就都变了。从过亿的拍品,到过亿的赝品,国内的拍卖市场似乎永远不缺少“眼球”。最近在艺术品拍卖市场,一条2.2亿元成交的汉代玉凳同样赚足了眼球,当然它的代价便是赝品..

    2025-08-26
  • 书画收藏的技巧与评估

    收藏书画作品,已是很多私人和企业考虑的投资意向。确实,在资金充裕的情况下,收藏些美术作品,装饰在居室、会议室时时揣摩、观赏,既陶冶情操,提升文化品位,又使资金保值、升值,进而促进了文化事业的发展,保护了文化遗产,真是几全其美..

    2025-08-26
  • 扇面书画收藏日趋升温

    中国扇子历史悠久,从实用品、礼仪物演变为艺术品,经历了漫长过程。近年来,扇画行情水涨船高。2006年,匡时春拍扇子专场,齐白石的大尺寸成扇《红梅蜜蜂》和《蝴蝶兰》以46.2万元和44万元成交,创下当时中国扇画在世界拍卖市场上的新纪录。..

    2025-08-26
  • 李国昌:学术是当代艺术收藏的基本支撑

    中国当代艺术收藏圈子里,李国昌是个响亮的名字。从注重学术推广的墙美术馆(始建于2006年),到全国首家创新性的“艺术银行”(2007年),到创建资本雄厚的中国当代艺术基金(2008年),再到具有良好学术口碑的“中国当代艺术国际论坛”(2009年第一..

    2025-08-26
  • 书画收藏的五个技巧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国内艺术收藏力量不断增强,中国书画的地位及价值将无法估量,对书画有爱好的人,除收藏欣赏之外,还作为一种保值、增值的投资方式。书画收藏与许多投资有相似之处,也有不同之处。关键在于要掌握收藏书画的五个基本技巧..

    2025-08-26
  • 金融资本为收藏市场增添新动力

    近几年,资本市场发育迅速,一些机构投资者涉足收藏,强有力地推动了我国艺术品市场的发展,给传统收藏带来了挑战,也带来了空前的机遇。据笔者了解,这些金融资本的“操盘手”或是以上市公司为后盾,或是某个行业民营企业的经营者,他们携带..

    2025-08-26
  • 收藏:不求永远占有 只求曾经拥有

    藏品真与假困惑着人们,赝品否定着真品,道德堕落者不断在制假,藏者的乐趣和智慧便在这真与假的辨识中得到满足和挥发。自信是在智慧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收藏需要自信,但更需要智慧和眼力。所以一般人是“玩”不起的。有心人更将票证时代的..

    2025-08-04
  • 收藏最重的意义在于传承文化

    当今社会多有观点认为目前的艺术品市场以投资为收藏目地的成分太大,艺术拍卖难以体现艺术品真正的艺术价值或文化历史价值。甘学军先生在这一点上持赞同态度。他认为现在国际上却有此潮流。现在的艺术市场已经不是传统收藏的感觉,已经成为一..

    2025-08-04
  • 冷眼面对艺术品收藏热 艺术投资需谨慎

    收藏一直是投资的热门话题,进来艺术品投资火速升温,更有专家认为,高档的艺术品可以称为软黄金,比黄金还有价值。因为艺术品不但可以投资,还可以提高人的美学和精神的境界。那么,面对艺术品投资市场,我们究竟应该拿什么眼光来对待?应该..

    2025-08-04
  • 书画收藏小窍门

    居室挂字画,可以宣染艺术气氛、开拓视野、增添美感、陶冶情操、怡悦身心。但是,挂字画相当有讲究。下面教您窍门1.装裱加框俗话说“人要装,画要裱”,一幅画装裱、加框后,即显露出高雅的魅力。中国字画、源远流长,字画的装裱,也要相益得..

    2025-08-04
  • 中国画市场神话破灭 谁的作品值得收藏

    中国画市场突然繁荣所形成的市场冲击波让许多人一时蒙住了理智的眼睛,往往凭耳朵就开始了中国画投资。于是,一些所谓的老年书画家、速成画家纷纷粉墨登场,而那些早已失去艺术生命和创造力的所谓“大家”也在不断地重复,年复一年地“艺术”..

    2025-08-04
  • 收藏书画艺术品之十八般武艺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尤以中国独有的书画艺术品独具魅力,而书画艺术的稀缺性和不可再生性使它有着坚挺上扬的市场价格,正因如此,诱人的收藏热和由此产生的“收藏文化”的形成也就不难为人所理解。收藏书法和绘画更是学问无穷,要收藏书画艺术..

    2025-08-04
  • 木版水印成收藏新宠

    书画收藏历来是收藏的热门,涉足书画收藏的每一个人,恐怕都不可避免地碰到过木版水印带来的惊喜和烦恼。几年前,一位有着几十年玩画经验的朋友,拿来一幅原装旧裱的张大千的山水画,岁月留痕清晰可见,画款、印俱佳,纸、墨、绢、裱俱老。画..

    2025-08-04
  • 禁画撑伞的女人油画,作者因此画终身残疾无人敢收藏

    作为十大禁画之一,《撑伞的女人油画》可能是最容易被忽视的一副,因为它的名气非常大,而往往会让人忘了这幅画其实是..

    2025-06-17
  • 纪念系列藏品要看血统才能具有收藏升值

    春节、2008北京奥运会、2010上海世博会……每到值得纪念的日子,各家发行机构都会推出纪念版贵金属收藏品。金银纪念币、金条银条和各种形式的贵金属藏品在市场上大量出现,每个都打出了“值得珍藏”、“升值潜力无限”的噱头。这些纪念版贵金..

    2025-06-02
  • 酒瓶收藏的意义和价值

    酒瓶是一种特殊的工艺品,集酒艺、酒史、陶艺、瓷艺、考古、文物、绘画、书法、诗词、雕刻、民俗、礼仪、风景名胜于一体,综合体现了悠久灿烂东方文化。同时,也反映了社会政治和经济状况。酒瓶收藏有何价值呢?我认为有三:史料价值、和科技..

    2025-05-21
  • 关山月书画作品欣赏

    国画大师关山月是当代岭南画派的代表人物之一。1912年10月25日生于广东省阳江县。1933年毕业于广州市立师范学校,后任..

    2025-05-13
  • 收藏印章边款很讲究

    自明代中叶以来,篆刻的边款艺术成就与明清流派印章艺术是并驾齐驱的。这一显著特点,说明清流派印章艺术是秦汉印优良传统一脉相承的发展产物,那么,明清卓有大成的边款艺术则是秦汉印苑里所未曾有的全新创作。鉴定一方印章是否为明清时代的..

    2025-05-13
  • 海派“玩家”收藏经:冷门中玩出精品

    关于“玩”,京城大藏家王世襄曾说:“一个人连玩都不会,他还能做什么!”晚他一辈的上海收藏家金晓东把这句话奉为经典。他收藏也是从这个“玩”字出发。不限门类,不论贵贱,全凭自己的喜好。不过海派收藏家与京派藏家也有不同之处。北京人..

    2025-05-12
  • 艺术品投资资本唯炒 收藏唯实

    国人有句流传了上千年的老话:“盛世收藏乱世金”,一针见血的点明了艺术品投资市场的浮沉起落。如今,经历了32年改革..

    2025-05-12

最近更新

月排行榜

微信分享

微信分享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

链接已复制
Copyright © 2025 政卿事迹网 ICP 浙ICP备2023018011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