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腊八节”的前身真的是“腊祭”吗?
“腊八节”又和“腊祭”有什么关系?
【腊八与腊祭】
腊八,本是汉传佛教节日。
相传释迦牟尼在苦行林修行,日食一麻一麦,六年未取菩提,便逐出苦行林。后至尼连禅河沐浴。一位牧女见其虚弱不堪,便用乳糜(奶与谷物共煮而成)供养于他。释迦牟尼得此恢复体力。后释迦牟尼至伽耶村菩提树下入定七日,终悟道成佛。
后来人们为了纪念佛祖悟道成佛,也为了牢记佛祖在成佛路上的苦难,汉地的僧人们便在十二月初八(在汉传佛教中,农历十二月初八为释迦牟尼的成道之日。在藏传佛教中,佛陀获得正等觉果位的日子是藏历的四月十五)用“杂拌粥”代替“乳糜”供佛祖后舍粥济民,以示纪念。
宋《梦粱录》载:此月(十二月)八日,寺院谓之"腊八"。大刹等寺,俱设五味粥,名曰"腊八粥";亦设红糟,以麸乳诸果笋芋为之,供僧,或馈送檀施、贵宅等家。
“吃”这种形式很容易在民众间得到认同。随着后世“腊八粥”在民间的普及,还产生了岳飞创腊八粥、朱元璋创腊八粥等故事。从而给“腊八”增加了非宗教性的内涵,淡化了“腊八”及“腊八粥”的佛教标签,进而更加的扩大了“腊八”的适用群众范围,成为全民性的民俗节日,而不再单是佛教信徒们的宗教活动。
腊祭,是华夏民族的传统祭祀活动。
“腊”,繁体字写为“臘”,《说文》:“冬至後三戌,臘祭百神。”
腊祭历史悠久,此典可推至三代之上。汉《风俗通义》载:“夏曰嘉平,殷曰清祀,周用大蜡,汉改为臘。臘者,獵也,言田猎取禽兽,以祭祀其先祖也。或曰:臘者,接也,新故交接,故大祭以报功也。”
按古籍《玉烛宝典》载:臘者,祭先祖。蜡者,报百神。同日异祭也。
臘祭与蜡祭是在同一天进行的两个不同的祭祀活动,后二者合一,统称为“臘祭”。所以“腊祭”相当于年终的一次盛大的祭祀“团拜会”~~
《旧唐书·礼仪五》载:唐礼:四时各以孟月享太庙,每室用太牢,季冬蜡祭之后,以辰日腊享于太庙,用牲如时祭。
古书《新唐书·礼乐一》载:臘,蜡百神于南郊宋《政和新仪》载:腊前一日蜡百神。四方蜡坛广四丈......
宋《五礼新仪》载:腊前一日蜡东方、西方为大祀,蜡南方、北方为中祀,并用牲牢。
可见腊八是纪念性节日,而腊日是祭祀性节日,其属性上大相径庭。
另外,在举行日期上两者也有不同。
“腊祭”的日子,各朝各代略有不同。
《玉烛宝典》载:汉以戌日为腊,魏以辰,晋以丑。
其注曰:王者各以其行,盛日为祖,衰日为腊。汉火德,火衰于戌,故以戌日为腊;魏土德王,土衰于辰,故以辰为腊;晋金德,金衰于丑,故以丑为腊。
也就是说,汉代沿袭古制,以冬至后第三个戌日为腊日。而到了魏晋时期,鉴于自己篡权夺天下的背景,推崇五德的相生之说,以示自己的道统是顺应天意,便对腊日进行了改期。魏以冬至后的第三个辰日为腊日,晋则以冬至后第三个丑日为腊日。掩耳盗铃玩的那叫一个溜~~
而现在网上多认为,到了南北朝时期“腊日”被固定在了十二月初八,是“腊日”与“腊八”合并的证明。其主要史料为《荆楚岁时记》载有“十二月八日为腊日”之说。
而此说可能是一种误解,或至少有待推敲。
因为在南北朝时期,各政权还是以干支日期来推算“腊日”的。
按《资质通鉴》载:夏,四月,戊戌朔,(杨隆演)即吴国(南朝吴)王位。大赦,改元武义。建宗庙社稷,置百官,宫殿文物皆用天子礼。以金继土,腊用丑。
《南齐书》载:(南朝齐)改《元嘉历》为《建元历》,木德盛卯终未,以正月卯祖,十二月未腊。
《魏书》载:“未祖辰腊,牺牲用白。”后改“祖申腊辰”。
所以《荆楚岁时记》记载的“十二月八日为腊日”,很可能是地域性习俗,或因孙綝的故事而记录的。
按《资治通鉴》载,三国时期,因孙綝专权,吴景帝孙休决定在腊祭之日除掉孙綝,“戊辰,腊会,綝称疾不至,吴主强起之。”此年为曹魏甘露三年,戊寅年。查万年历可知,此年的戊辰腊会恰巧为农历十二月初八。
到了唐代,“腊祭”的日子初为寅日后为辰日。
《旧唐书·礼仪四》载:“辰日腊享于太庙,用牲皆准时祭。”
另据《宋史·礼六》载,和岘曾上书道:唐乘土德,贞观之际,以前寅日蜡百神,卯日祭社宫,辰日享宗庙。开元定礼,三祭皆于腊辰,以应土德。
到了宋代,腊日又变回了冬至后的第三个戌日。且蜡百神、祀社稷、享宗庙同唐制,皆用戌腊一日。
《宋史·太祖一》载:壬戌,定国运以火德王,色尚赤,腊用戌。
而此时盘踞北方的辽国则“腊用辰”,如《辽史·太宗下》载:“十二月癸亥朔,戊辰,腊,赐诸国贡使衣马。”可见辽国水克火的小心思昭然若揭呀~~(注:辽国的“腊仪”以拜日,设围捕猎为主,很有华夏上古之气息。)
而恰在此时,“腊八”也在这个时候段出现了~~
宋《梦粱录》载:此月(十二月)八日,寺院谓之"腊八"。
虽然宋代已有“腊八”。但此时“腊八”还只是佛教独有的宗教性节日。并未和传统的“腊祭”合为一说。
如宋《东京梦华录》载:(十二月)初八日,街巷中有僧尼三五人,作队念佛,以银铜沙罗或好盆器,坐一金铜或木佛像,浸以香水,杨枝洒浴,排门教化,诸大寺作浴佛会,并送七宝五味粥与门徒,谓之“腊八粥”。都人是日各家亦以果子杂料煮粥而食也。腊日,寺院送面油与门徒,却入疏教化上元灯油钱。
腊八和腊日分属两个条目,且寺院在腊八送粥,腊日送面与油,活动各有不同。
随着佛教的广泛传播,尤其是到了元朝,全民参与的“腊八”在民间的重要性逐渐代替了皇帝家的“腊祭”,成为了十二月初最为重要的民俗节日。
一方面,蒙古族建立的元朝,其核心的祭祀内容和传统华夏政权是有本质上的差异的。而且蒙古人也没有想和汉族进行文化同化、文化认同的打算。故此“腊祭”的重要性被降低。另一方面,普通民众也无需“蜡百神”,反而是“腊八”来的和人们的生活更贴近一些。
待明朝建立后,“腊祭”也没有得以恢复。
以至在《大明会典》中,都没有出现有关“腊祭”的条目。
虽然在《明史·礼四》有:“(五祀)洪武二年定制,岁终腊享,通祭于庙门外。”的字样。
但到了洪武八年,便将“五祀”拆为孟春祀户、孟夏祀灶、季夏祀中霤、孟秋祀门和孟冬祀井分别祭祀了。
而此时“腊八”则持续得彰显其节日的重要性。
《明史·礼五》载:凡立春、元宵、四月八日、端午、重阳、腊八日,永乐间,俱于奉天门赐百官宴,用乐。
可见在明代,“腊八”与“腊祭”并未合并为一,而是“腊祭”直接消失了。
清初虽有“八蜡之祭”,但按《清史稿》载:“八蜡之祭,清初关外举行,庙建南门内,春、秋设坛望祭。世祖入关,犹踵行之。乾隆十年,诏罢蜡祭”。其典是春秋两季的十五日进行,可见在时间上“腊祭”已经被春秋二祭所合并。
在乾隆年间,时任山东布政使黄叔琳及吏部左侍郎蒋溥也曾先后上书乾隆,希望恢复“腊祭”之典。后经大学士伯额尔泰、大学士伯张廷玉、大学士徐本、查郎阿、陈世倌等人的集议,鉴于当时已经建社稷坛并于春秋两祭,恢复“腊祭”之礼以“大腊一礼,援引虽亦有据,举行殊多未安。盛世典文,理求精确,似不必概遵古制。”为由被否决。
所以,即便要说“腊祭”被合并了,也是合并给了春秋二祭,而非“腊八”。
随着时间的推移,“蜡百神、祭社稷”这种官方主导的祭祀活动也随着封建王朝的结束,退出了历史舞台。卫塞节(即佛陀出生、成道觉悟、逝世的一天,相传此三日均为公历5月的一个月圆之夜。)也被联合国定为夏历的四月十五。
而“腊八节”则因“腊八粥”,在民间得以传承,继续做为民间的重要民俗节日散发着活力。
【腊八粥】
“腊八节”最富盛名的节日食俗就属“腊八粥”了。
因前文所述佛陀故事,每至腊八,寺院舍粥便成了惯例,因此人们也将十二月八日(腊月初八,简称“腊八”)寺院所舍之“杂拌粥”称之为“腊八粥”。
“吃”作为日常核心,而“杂拌粥”也未给日常烹饪增加繁琐,所以方便了“腊八粥”的传播,促进了民间佛教信徒们也普遍效仿。
到了元代,佛教最兴,各式佛教庆典均受到皇家的重视。元《析津志》载:“十二月,宫苑以八日佛成道日,菱腊八粥,帝师亦进。士庶有力之家,丰杀不同,馈送相尚,亦故典也。”
进而“腊八粥”在元代再也得到一次从上至下的推广,成为一种汉族全域性的民俗性食俗。
明《帝京景物略》载:是日,家效庵寺,豆果杂米为粥,供而朝食,曰腊八粥。
而且随着人们日常食材的丰富,腊八粥的做法也变得多样、讲究起来。
明《酌中志》载:先期数日将红枣槌破泡汤,至初八早,加粳米、白米、核桃仁、菱米煮粥,供佛圣前,户牖园树、井灶之上,各分布之,举家皆吃,或亦互相馈送,夸精美也。
到了清代,民间还经常斗粥攀比,以“品多者多胜”。五谷干果应有尽有,只要你的家庭条件允许,基本是能放的都往里面放。
清《燕京岁时记》载:腊八粥者,用黄米、白米、江米、小米、菱角米、栗子、红江豆、去皮枣泥等,合水煮熟,外用染红桃仁、杏仁、瓜子、花生、榛穰、松子,及白糖、红糖、琐琐葡萄,以作点染。切不可用莲子、扁豆、薏米、桂元,用则伤味。
时至今日,每到腊八,人们也会暖暖的喝上一碗腊八粥,消去冬季的寒冷。
【腊八蒜】
除了腊八粥,腊八还有泡腊八蒜这种流行于北方的节日食俗。
腊八蒜的制作方法很简单,将剥了皮的蒜瓣儿放到一个可以密封罐子或瓶子中,然后倒入醋,再封上口,放到一个冷的地方,待到十多天后即可食用。
慢慢的,泡在醋中的蒜会变得通体碧绿,如同碧玉翡翠。不但少了生蒜本身的辣味,还多有了些酸味,在春节期间和饺子组成了完美CP。
腊八蒜制作简单,唯一需要把握的就是,是否能把腊八蒜泡的碧绿。老人常说,只有“腊八”这天泡腊八蒜,蒜才会泡的绿。其实不然。
腊八蒜变绿,是因为蒜在醋的浸泡过程中蒜产生了绿色素,所以变绿。蒜在变色过程中,先是产生蒜蓝素,然后再转变为蒜绿素。但蒜绿素持续的时间很短,很快就会变为蒜黄素。
所以在古代,你要想在春节吃到绿色的腊八蒜就要腊八开始泡。提前的话,浸泡时间太长,蒜会变黄发黑。晚了的话,又泡不出颜色。所以才产生了腊八蒜只有腊八泡才会绿的误解。
还有人说泡腊八蒜的时候,蒜的根不能切,这样蒜才是活的,才能绿~~其实你把根切了,它也是活的~~蒜的活性和这个根无关。而且如果你不切掉根,因为根部的组织紧密,醋很难渗透进去,所以泡出来的蒜有时根部一小块是白色的,并没有变色。
腊八蒜是否能泡绿,一方面要控制温度,一方面要有足够的酸度。温度过高或酸度不够,都会影响蒜变绿的进程。蒜酶只有在低温的时候才能保持活性,所以在没有冰箱的古代,只有冬天能泡制腊八蒜。另外不能蒜太多,醋太少,醋将将没过蒜瓣,这样的话酸度是不够的。而人们常说泡腊八蒜的罐子要把水控干,也是怕掺水降低了酸度。
另外,我们在原材料时,可以选用紫皮蒜,并可以选用一些出了芽的蒜。因为市场上有些蒜为了提高保质期,做了去活性的处理,这样的蒜再怎么泡,也是泡不绿的。而出芽的蒜,具有活性的可能性则更高些。
腊八蒜除了有食用的功效外,还有催账的效用。
到了腊八,也说明年关将近,各店铺、商号乃至个人,都要开始盘点、结算,也要开始回收欠款。如民谚有云“腊八粥、腊八蒜,放账的送信儿,欠债的还钱。”
中国是一个含蓄的国家,直接要账有时难以拉下面子。所以人们会给债主送去腊八蒜,“蒜”与“算”同音,也就是提醒对方该算账结账了。点到不说破,给彼此都留了面子,不至于坏了关系。如果这时对方还不明白事理,那债主也就不用再拘着面子了~~
导读:每个民族都有每个民族的传统节日,这些都是经过一系列的岁月所沉淀下来的规矩。它不仅代表了这个民族的形成轨迹,也是作为一个民族向外展示最好的方式。今天,万年历小编带大家走进尝新节,去了解下尝新节是哪个民族的节日,尝新节的习..
2025-10-13导读:中国民族节日众多,而吃立节就是其中的一个特色节日。那么你知道吃立节是哪个民族的节日吗?吃立节是什么时候?这项与众不同的节日是专属于广西壮族自治区龙州县、凭祥市一带壮族人民的节日。吃力寓有欢庆之意,也可称之为大节。今天万年..
2025-10-13导读:晒衣节是我国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具有悠久的历史,节日的早上,各家各户的老者指挥年轻人有秩序地把箱子、柜子及衣服、鞋子等搬到房外晒谷坪,摊开在竹垫上或挂在竹竿上,等候烈日曝晒,整个寨子色彩斑斓,成了衣物的“海洋”。那么,..
2025-10-13节日送礼新意为先在我国,逢年过节送礼这一传统没有变,可送礼的内容却大大不同。提着水果篮儿、点心匣子走亲访友的着实不多了。人们送礼越来越趋向于实用化、个性化。这是现代人消费观念的转变,也是社会的一种进步。春节前,正赶上一位朋友..
2025-09-26俄罗斯的传统节日主要包括新年和四季节日(送冬节、桦树节、丰收节和迎冬节)。除此以外,由于东正教长期作为俄罗斯的国教,影响深远,不少宗教节日已经成为俄罗斯人传统生活不可缺少的部分。新年(元旦):俄罗斯的新年曾经定在每年初春时分的3月..
2025-09-24突尼斯节日突尼斯新年(元旦)1月1日突尼斯当地的风俗,在新年团年的时候,喜欢大家欢聚一堂,热热闹闹。把迎新年的筵席摆到酒店大堂,这在突尼斯,是一个约定俗成的规矩,所有的酒店都这么做。我听了很感概,感觉这和他们的民族经历有关,因..
2025-09-241、1月1日……阳历新年(元旦)2、5月1日……国际劳动节3、7月5日……独立日4、11月1日……革命周年纪念日5、穆哈兰姆月首日……回历新年(宗教节日)6、穆哈兰姆月第十日……ashura(宗教节日)7、逊尼派(回历3月12日)什叶派(回历3月17日)……圣纪..
2025-09-23要了解韩国的文化,参观它的节日是一个方法。包括农历中的传统节日,韩国人主要有哪些节日呢?韩国元旦:1月1日-2日尽管韩国人过春节,但阳历的元旦也有两天的法定假期而庆祝新年。一般头一天早上家人在家里吃年糕汤,下午开始去长辈家拜年或..
2025-09-23相关简述跳公节,为期三天,是广西壮族自治区那坡县彝族村寨的传统节日。 彝族节日。彝族跳公节流传至今也已有千余年的历史,它本是欢庆出征的战士凯旋和纪念胜利的节日,各地过这一节日的时间不相统一,不过大都集中在农历四月上旬。彝族跳..
2025-09-21简介:西林、那坡、靖西县一带壮族民间节日。内容:每年四月插秧季节举行。姑娘和年青媳妇们用田中的泥浆向路过田边的男子泼去,以此劝告男子务农。传说: 传说古时有一个已婚男子经常外出唱歌,农忙季节也不回归。一天,他的妻子正与一群姑..
2025-09-21仫佬族传统节日。流行于今广西罗城仫佬族自治县及附近的宜山、柳城、河池等地。一般在农历八月十五日举行。这一天,小伙子和姑娘们穿着新衣服,打着布伞,带上粽耙等食物,成群结队到野外“走坡”。节日的“走坡”,以唱山歌为主,男女青年通..
2025-09-21旧时仡佬族传统节日。流行于今广西壮族自治区隆林各族自治县等地。每年农历八月十五前第一个虎日举行。以寨为单位合伙杀一头公牛,取出牛头、牛心,加以分割,每家一份,供各家八月十五日晚祭祖用。其余的举行会餐,余下的再分各家。..
2025-09-21砍火星节,苗族传统节日,流行干贵州关岭一带,是万盛区境红头苗的两大群众性传统节庆之一(还有是踩山会),历史悠久。砍火星在苗语里叫“若琐”,是苗族同胞在一年的辛勤劳动之后,庆祝丰收、消除灾难的一种神圣习俗。这一活动不同于踩山会..
2025-09-21节日和节日文化是“嵌入”在社会结构中的一个部分,它是一种社会性的存在。建立在现实生活基础之上的宗教及其节日也自然会随着赖以生存的社会环境的改变而发生变迁。以藏传佛教文化为主题,以寺院为节日活动中心的传统藏传佛教节日,因依存的社..
2025-09-20藏族节日是藏族民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藏族传统文化、宗教文化和民间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藏族节日文化在其社会发展和历史沿革中形成、发展和丰富起来的,它承载着藏民族在生产活动、宗教活动和文化活动中的思想观念、精神风貌、价值取..
2025-09-20乌干达节日:新年1月1日建军节2月6日乌干达解放日4月11日复活节3月24-27日成立日3月25日乌干达全国解放阵线成立日劳动节5月1日开斋节5月7日烈士节6月3日独立日10月9日圣诞节12月25日..
2025-08-10泰国的节日可谓种类繁多,不仅有西式新年元旦,中国农历新年春节,泰国农历新年宋干节,还有各种宗教节日和王室成员诞辰日。此外各地方还根据自己习俗的不同有各种民间节日和地方节日。泰国的节日中比较有特色的有每年4月13日至15日的泰国农历..
2025-08-09贝宁节日:新年(1月1日)烈士日-反击雇佣军袭击科托努纪念日(1月16日)开斋节3月3日宰牲节(3月6日)青年节(4月1日)耶稣受难日(4月14日)复活节(4月16日)劳动节(5月1日)宰牲节5月10日耶稣升天节(5月25日)圣神降临节(6月4日)独立日(8月1日)圣母升天..
2025-08-09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