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坛位于北京城的南端。始建于明成祖永乐十八年(公元1420年),原名“天地坛”,是明清两代皇帝祭祀天地之神的地方,明嘉靖九年(公元1530年)在北京北郊另建祭祀地神的地坛,此处就专为祭祀上天和祈求丰收的场所,并改名为“天坛”。天坛共占地270万平方米,规模宏伟,富丽堂皇,是中国现存最大的古代祭祀性建筑群。它以严谨的规划布局,奇特的建筑结构,瑰丽的建筑装饰著称于世。
天坛的建筑设计十分考究,“圜丘”、“祈谷”两坛同建在一个园子内。圜丘坛在南部,是天神的地方。祈谷坛在北部,是祈求丰收的地方。依照古人的思想观念,认为天地的结构是“天圆地方”,因此天坛围墙平面南部为方形,象征地象,北部为圆形,象征天象,此墙俗称天地墙。天坛的主体建筑均集中在南北向的中轴线上,“圜丘”、“祈谷”两坛也在这条中轴线上,各个单体建筑之间用墙相隔,并由一座长360米,宽30米的丹陛桥相连。圜丘坛又称祭天坛,始建于明嘉靖九年(公元1530年),是一个三层汉白玉雕砌的圆台,坛面、栏板、栏柱均为艾叶青石雕成。圜丘台正北是供奉皇天上帝牌位的地方——皇穹宇,其正殿为单檐圆形亭式殿堂,以此象征天象;鎏金宝顶,碧蓝色琉璃瓦盖顶;殿内由八根金柱和八根檐柱支撑着巨大的殿顶,天花藻井层层内收,构造十分精巧别致,是中国古代建筑中罕见的杰作;东西有殿房各五间。殿外以圆形高墙围绕,墙高3.72米,直径61.5米,周长193米,这就是著名的回音壁,为天坛的著名奇观。
天坛的主体建筑是祈年殿,每年皇帝都在这里举行祭天仪式,祈祷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祈年殿呈圆形,直径32米,高38米,是三重檐亭式圆殿,宝顶鎏金,碧蓝琉璃瓦盖顶;殿内九龙藻井极其精致,富丽堂皇,光彩夺目。大殿结构十分独特,不用大梁和长檩,檐顶以柱和枋桷承重,中央的四根立柱高19.2米,代表一年中的四季,外围两排各有12根柱子,分别代表十二月和十二时辰。大殿建于高6米的三层汉白玉石台上,使大殿产生出高耸云端的巍峨气势。祈年殿,体态雄伟,构架精巧,内部空间层层升高向中心聚拢,外部台基屋檐圆形层层收缩上举,既造成强烈的向上动感,又使人感到端庄、稳重。色彩对比强烈,而不失协调得体。使人步入坛内如踏祥云登临天界。
斋宫在西天门内,是皇帝祭天前沐浴斋戒的地方。斋宫外围有两重“御沟”,四周以回廊163间环绕。正殿月台上有斋戒铜人亭和时辰牌位亭。铜人手持斋戒牌,传说是仿照唐代名臣魏征的形象铸造的。东北角的钟楼内高悬着明成祖永乐帝在位时制造的一口太和钟,皇帝祭天时,从斋宫起驾,开始鸣钟,到皇帝登上圜丘坛,钟声即止。祭祀典礼结束时钟声再起,宏亮的钟声为祭祖典礼大壮声威。
天坛从总体到局部,均是古建佳作,是工艺精品,极具艺术价值,是华夏民族一个漫长的历史时期思想文化的遗迹和载体。天坛是物化了的古代哲学思想,有着较高的历史价值、科学价值和独特的艺术价值,更有着深刻的文化内涵。
天坛在建筑设计和营造上集明、清建筑技术、艺术之大成。祈年殿、皇穹宇是木制构件、圆形平面、形体巨大、工艺精制、构思巧妙的殿宇,是中国古建中罕见的实例。天坛又以大面积树林和丰富的植被创造了“天人协和”的生态环境,是研究古代建筑艺术和生态环境的实物,极具科学价值,是皇家祭坛建筑群中杰出的范例。
中国网
国子监位于北京安定门内成贤街孔庙的西侧。国子监是元、明、清三代国家设立的为官府培养后备人才的最高学府,始建于元代大德十年(公元1306年),按照“左庙右学”的传统规制,国子监与孔庙相毗邻。国子监的中心建筑是辟雍,为北京“六大宫殿..
2025-09-132011年10月23日,由中华民族园羌族馆和中央民族大学羌族学生共同主办的“喜迎羌年,共镌赞歌”为主题的2011年北京羌历年庆祝活动在中华民族园拉开了序幕。活动当天,在京羌族同胞通过祭祀祈福、论坛交流、民族联欢会等形式,唱响一曲新年的赞..
2025-08-29十三陵位于北京市昌平县北天寿山的南麓,是明朝迁都北京后十三位皇帝陵墓的总称。陵区面积达40多平方公里,朝宗河萦绕东去,龙虎山东西对峙,景色秀丽,气势宏伟。长陵是明朝第三位皇帝朱棣的陵墓,居陵区的正中,东侧是景陵、永陵、德陵三陵..
2025-07-2950年前,我多次陪老舍先生到京南下洼子的松柏庵去视察刚刚开学的私立艺培戏校,也就是北京戏校的前身,校舍就是一座破庙,周围是一片乱坟茔。前不久,全国政协组织我们到北京戏校参观,这个学校的首届毕业生、现任校长孙毓敏对我说:“邓先生..
2025-06-21词曲:郝云演唱:郝云歌词制作:小树林小树林专业为您打造精准歌词好听歌曲百度搜索小树林歌词制作小树林祝您马上有钱马上有房马上有对象小时候跟着爸妈去拜年每次都能争到很多压岁钱上学之后把存下的这点钱都换成了明信片一张张贴上邮票寄上..
2025-06-05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