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民初,随着社会的日趋开化和交通通讯条件的改善,四川闽粤移民后裔与原乡的交流又得以恢复。由于时代的特殊性,这个时期四川和原乡的交流也往往具有了鲜明的时代特色。比如联宗组织逐渐打破了原乡地域的观念,闽粤移民在“同姓即一宗”的理念下,和湖广移民后裔或其他地域群体加深了联系,共同建构世系和宗族组织。同时,国族观念也随着国家对乡政的控制加强而渗透到乡村中,成为联宗的重要理论基础和合法政治依据。另外值得注意的是,四川族裔和原乡的沟通,也为“客家人”这一新生概念的传播提供了平台。正是在此过程中,“客家人”一词首次进入到四川闽粤移民后裔的视野中,被一些族谱所吸纳,为以后族群观念的进一步传播和整合奠定了基础。相关的信函和访问记录,本刊已经刊发过不少。现在刊发的是1930年代,广东五华县族人寄给四川隆昌县知名文士郑绍昌(俊三)的信件。郑绍昌曾在隆昌莲峰书院、泸州江阳书院、鹤山书院、叙州三台书院就读,曾师从隆昌名举人范运鹏和泸州名进士黄绍谋学习。郑绍昌在隆昌从教三十载,深得地方人士嘉赏。为了厘清家族的源流,郑氏在30年代初相继向浙江、广东和本省成都、泸州、富顺、内江等地寄出信函,广为调查。本刊所发的信函便是五华给他的回信。(陈伟平)
20世纪30年代的四川闽粤移民宗祠
俊三宗长暨四川隆昌诸宗人大鉴:
来信已悉,(至粤)道线自广东城向东南而行,水道一对可到汕头。由汕头乘火车向西北而行,五旬钟久可到潮州府城。由府城乘电船而行,六七十里可到梅县(旧嘉应州)。由梅县向西而行百余里,即五华县。此处亦近江河,而磨刀石即在东门外一里许,梨树下离城三十五里,此系龙宗公派下苗裔。雪塘、马垇亦离城三十里,此系龙辉公派下,人口各有几百许。走马岗离城五十余里,此系龙耀公派下,为五华族中最盛之区,人口有几万以上,皆唐举公之遗裔。岐岭系唐彦公后,离城六十余里。连陞君即此派,住城南太平街,以商农为业者居多。大水约罗星寨坟茔尚多,但祖祠已圮,现在人口甚稀,仅有名亚发者,近五十余岁,历代先祖之坟,此人可以分明,宜速着子侄来访,迟恐难追云。
再者愿望调查由粤迁蜀各县近况如何:三世祖法宽公移四川,六世祖廪公邑庠、裔孙候振邑庠;十一世祖献耀公生四子玉振、琚振、珮振、琯振移四川某县未详。献廷公,妣林氏,生六子鹏振、祥振、复振、元振、璿振、荣振;献章公生子辛振、卓振;献良公生子道振,以上俱移四川富顺县居住。十二世祖恭振公生子应远、应达兄弟二人移四川成都府新津县邓公场居住,恭公骸骨后归带去川中安葬云。瑄振、瑛振及十三世祖应贵公俱移四川某县未详。
上所列俱系唐举公派下龙辉公裔孙,原籍雪塘。
通信处:五华县水寨米行街周悦兴号转或城南太平街郑连陞转交雪塘亦可。
十一郎龙辉公十五世孙宝珊、展玉偕侄兰合、汉南、玉波、其祥,广东中山县香洲埠水产学校毕业震环即仲仁同覆。
民国丙寅(1926)下缺
20世纪30年代四川闽粤移民宗族在祠堂内的合影
梁园位于广东省佛山市松风路先锋古道,是广东四大名园之一。始建于道光(1820-1850年)年间,由清朝官吏梁霭如、九章、九华、九图等叔侄四人,在佛山营建的大型庭园,历时四十余年陆续建成。梁园是佛山梁氏宅园的总称,主要由“十二石斋”、“群..
2025-08-22余荫山房,又名余荫园,位于广州市番禺区南村镇,始建于清代同治六年公元1867年,园占地面积1958平方米,距今已有130多年历史。余荫园有两个显著的特点:一是“缩龙成寸”。园内的建筑布局非常精巧、藏而不露,在不足2000平方米的园地中,把中..
2025-08-21印象连山戏水狂欢欢乐戏水壮瑶民族风情表演 8月6日上午,一年一度的“七月香”壮家戏水节在广东连山开幕。当天上午,壮乡连山万人空巷,吉田河上人声鼎沸,歌声飞扬。数万名当地民众和壮家姑娘小伙与闻讯而来的数千名游客在吉田河亲水广场上..
2025-08-06颜伯龙(1898~1955)满族,正黄旗,北京人。名云霖,字伯龙(以字行),号长白布衣,所居椿草堂。民国时期京津画派着名的花鸟画家,工山水、人物、翎毛、走兽。因颜先生不喜仕途,只想做一介布衣,潜心作画,又因颜先生祖籍长白,故称“长白布..
2025-06-22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