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武元年(1368年),朱元璋在南京称帝,国号大明,这也是中国最后一个汉人统治的封建王朝。历代君王都希望自己的王朝能够永世长存,英明神武的朱元璋也不例外,因此他在子嗣的培养上颇为用心。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早年朱元璋立朱标为太子,并且亲自调教,将朱标培养成一位德才兼备的储君。可惜朱标早亡,导致朱元璋多年的努力功亏一篑。最终,朱元璋选择了朱标的儿子作为储君,再一次担负起调教朱允炆的工作。并在自己死后将皇位传给了孙子。
可惜朱允炆没有守护好爷爷留下的宝座,继位不久,他便被自己的叔叔燕王朱棣逼死在南京城,提前去向朱元璋报道了。那么,朱棣如此强大,为何朱元璋死前不将皇位传给他,而是选择了难当大任的朱允炆呢?
虽然朱标早逝,但是他的儿子朱允炆怎么算也是嫡孙,是正统的朱元璋和马皇后的后代。我们再来看朱棣,朱棣的生母在史书上记载不详,虽然朱棣继位后将自己的生母改为了马皇后,但有大量史料证明他绝非马皇后亲生。
其实这只是我们后人的讨论,朱棣的母亲到底是谁,朱元璋心里清楚得很。虽然朱棣的确具有较强的能力,但是朱棣的出生决定了他与朱允炆在朱元璋眼里的尊卑。秉持着立尊不立长的原则,朱元璋毅然决然地选择了朱允炆,从而放弃了朱棣。
其次,朱棣是朱元璋所有儿子中和自己最为相像的一个。这原本对于朱棣来说是加分项。可惜,在老爷子朱元璋眼里这是一个减分项。
朱元璋起事于元朝末期,当时国家非常贫穷,老百姓甚至连吃的都没有,朱元璋靠武力获得了天下,面对满目疮痍的江山,朱元璋陷入了沉思。
然而朱棣虽然和自己很像,在这样的历史时期下,朱棣所继承的是自己的缺点,这个缺点有可能将帝国长期拖入战乱,反而不利于国家的长久发展。
正是因为这个原因,朱元璋果断放弃了朱棣,他不需要一位穷兵黩武的继承人,他要的是宽仁治国的仁君。
朱元璋放弃朱棣的第三点,那就是民心所向。在满朝的文武大臣中,绝大部分人都与朱标公事多年,和朱标建立了身后的感情。朱标虽然离世,但是他的儿子朱允炆深受大臣们的喜爱。
而燕王朱棣远在北京,他身边自然而然有自己的人马,如果朱棣继位,大臣们可能岌岌可危。面对这样的政治危机,明朝大臣们出人意料地保持意见的一致。
他们希望通过对朱允炆的支持,保证自己现有的尊贵,正所谓人不为己,天诛地灭,大家用一致的意见左右了皇帝朱元璋的想法。最终,朱元璋毅然决然地选择了年幼的朱允炆,放弃了强大的朱棣。
不过朱元璋和他的大臣没也没有错看朱棣。朱棣继位后仍然坚持与北方蒙古人作战,给国家带来了沉重的负担,自己最终也身死草原。而当年反对朱棣的大臣们,也被朱棣全部替代。朱棣甚至将大明的首都迁到了北京,从而架空那些曾经心存幻想的大臣们。
元至正四年(1344年),淮河流域发生重大灾害,先是旱灾和蝗灾,然后是瘟疫。濠州钟离太平乡的农民因为没有雨水,生活本..
2025-09-06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