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顾茅庐是三国演义里的经典桥段,事实上诸葛亮并未受三顾之礼,而是自己亲自到刘备府上求官的,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趣历史小编一起往下看。
魏略的这段对话,很像是战国策上策士的口气,很容易让人相信。事实,完全不是那么回事。
诸葛亮在自己的出师表中有这么几句话臣本布衣,躬耕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沉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有了这几句话作证据,魏略所言,不攻自破。
至于谁向刘备推荐孔明,襄阳耆旧记中说是司马徽,当然是将卧龙之名据之以告,非三国演义中只称其号。而三国志*诸葛亮传中则有所不同,是徐庶所说。有人说三国志肯定所说非虚。不然,凡是史书必是有人以客观的形式所写,难免有一些客观因素在作怪。陈寿是晋朝史官,其父曾在马谡手下当副将,街亭之役失败后,也受到诸葛亮处罚。于是乎便有了亮才于治戎为长,奇谋为短,理民之干优于将略云云。晋朝皇帝的祖宗是司马懿,陈寿大概不想惹祸,不大敢称赞诸葛亮的军事才干。但陈寿也为诸葛亮说了些公道话,如孔明之所以连年动众,未能有克实是因为1。所与对敌,或值人杰 2。众寡不牟,攻守异体(就是敌众我寡) 3。就是没有人才可荐。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