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趣历史小编就给大家带来清朝皇帝过夜,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清朝后宫美人那么多,皇帝为什么只能和皇后过夜?这里边有什么原委吗?皇帝究竟在怕什么东西?
清朝后宫规模庞大,嫔妃众多,根据史料记载,康熙时有名有姓的嫔妃达55人,加上官女子,他的妻妾之数达200人左右,其他皇帝虽然略少些,但相对于常人来说,也是难以企及的数量了。
论理,作为九五之尊,皇帝要临幸哪个嫔妃,和哪个嫔妃过夜,应该是随心所欲吧?可是清朝皇帝却不是。他们如果要和女人过夜,也只能是和皇后,而平日里如果想临幸哪位嫔妃,还得经过皇后的同意。
这究竟是怎么回事?我们往下看。
满清本身是游牧民族,行为向来豪迈奔放,在入关前是没有侍寝制度可言的,自入关后,也可能是能力实在有限,也可能是为了表明自己正统地位,他们的许多制度开始跟明朝靠拢,而侍寝制度基本上就来一个搬运。
在明朝,皇帝本来也能与嫔妃过夜的,直到嘉靖时期,才规定嫔妃不可再与皇帝过夜,而嫔妃要侍寝,还得到皇帝寝宫。
这种制度的改变,源于一件非常惊心动魄的大事件,嘉靖当时差点死在一群宫女手里,这件事就是壬寅***。
终于,在嘉靖二十一年这一年,嘉靖前往宠妃曹氏的翊坤宫过夜时,十几位宫女合伙用绳套将其脖子套住,试图勒死他,谁知宫女们毕竟都是第一次作案,行动能力和心理素质实在有限,在发现绳套打了死结后所有人一顿手忙脚乱,最后心理纷纷崩溃,各自跑开了。
宫女们最后当然都被凌迟处死,留宿的翊坤宫主人曹妃和主谋王宁嫔也都难逃死罪。嘉靖则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再不敢留宿嫔妃寝殿了。规定以后皇帝要么独自过夜,要么在皇后处。嫔妃侍寝只能前往皇帝寝殿,不可过夜。
那么,清朝后宫嫔妃是如何侍寝的?
在清朝,除了皇后,其他嫔妃的名字都会被写在一个绿头签上。皇帝每到晚膳时,敬事房太监会将摆放绿头签的盘子端上来,皇帝如果没有兴致,会将手一摆,太监退下。如果皇帝将某嫔妃牌子翻过来,意味着要该嫔妃侍寝。绿头牌翻过来后,敬事房太监赶紧下去通知该嫔妃做好准备。
被翻牌子的嫔妃,需要香汤沐浴,然后一丝无挂钻进红色锦缎被子,由太监抬到皇帝的龙床上。其中过程还有些复杂,《清宫词注》是这么记载的:
“妃嫔召幸,遣内侍叩宫门,直趋卧榻,用红锦被裹而负之以行。至第一间房,除去衣锦,裸体而进;至第二间房,复取衾裯;至第三间房,方是皇帝寝室。”
而在皇帝行事时,敬事房太监还会在寝殿外等候,如果皇帝超过规定时限,敬事房太监就要在皇帝寝殿外高声诵读祖训了,一般来说这时候皇帝也没了兴致了,就此鸣金收兵,那滔滔不绝的祖训才就此打住。然后该嫔妃会再次被卷进红锦缎被抬回去,不得过夜。
至于皇后,是不需要绿头签的,皇后在宫中除了有自己的寝宫,她在养心殿还有自己的寝殿,叫体顺堂,皇帝想要跟皇后行事,就得自己去体顺堂找皇后,当然,他也可以在这里住上一整夜。
值得一提的是,皇帝要传召哪位嫔妃侍寝,是需要经过皇后同意的(帝宿某处,御某人,有册籍报后《清稗类钞·宫闱类》),只有盖上皇后的凤印,才是名正言顺的侍寝。
可是吧,能被皇帝传召的嫔妃,必定是有点手段的,作为一个男人,皇帝很多时候容易鬼迷心窍,沉迷其中无法自拔的,那时候就算敬事房太监怎么诵读祖训,都没用啊。这该怎么办?他们的老祖宗努尔哈赤早早就料到了这个问题,他曾告诫子孙:
“不得迷恋妃嫔以荒废政务,如皇帝违此祖训,皇后即应劝谏。而对有过失的嫔妃有权责杖”。
当年作为妃子的慈禧,就曾吃过这么一次亏。
予即听朝,勿诵训。
咸丰上朝去了,可是事情还没完。在他退朝后,听闻皇后在坤宁宫,便大感不妙了,因为坤宁宫是皇后执行赏罚权力的地方,果然一去,便看到他的心肝儿肉懿贵妃跪在地上,慈安端坐正堂中,数落着她的罪状,一边还命人施予杖刑。从这件事来看,慈安和慈禧的梁子似乎老早就结下了呢。
一,为皇帝安全着想
相对而言,嫔妃比皇后危险系数要高得多,在异常讲究伦理秩序的古代,作为九五之尊皇帝的正妻,皇后被赋予女性中至高无上的地位,连带她的家族也荣耀万分,所以让皇后伤害皇帝,基本上是不存在的。
而嫔妃就不一样了,她们之间会争宠,会想要上位,譬如壬寅宫变中的王宁嫔就是嫉妒宠妃曹氏,才策划宫女们在曹妃宫中勒死嘉靖的。此外这些嫔妃背景不一,像根基非常薄弱那种,万一遇到个光脚不怕穿鞋的,哪天想不开结果了皇帝都有可能啊。
二,担心皇帝沉湎女色荒废政务
身居百花丛中,但凡定力不足的人,很难不流连六宫,因此荒废政务。而皇帝只能和皇后过夜的情况下,基本能断绝大部分可能,加上连侍寝时长都有规定,这皇帝和嫔妃待在一块,基本就是为了繁衍后代而已了,哪里还有功夫谈情说爱,沉迷其中?
从某方面来说,皇后代表着皇帝的德行,所以,即便个人房事需要皇后过问和干涉时,皇帝再不乐意,也只能接受,毕竟上面是祖制,下面是舆论压力啊。
皇帝大婚程序非常复杂,首先总管太监到皇后家中奏请皇后梳洗打扮,然后请皇后拿上两个苹果,亲王福晋为皇后披上盖头,把御笔龙字和金如意放在轿中,并送皇后上轿。喜轿由十六人抬着,一路走正门直抬到乾清宫,亲王福晋扶皇后下轿,接过苹果,..
2025-09-24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