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趣历史小编就给大家带来战国七雄韩国,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三家分晋之后,韩国作为战国七雄之一,韩国的存在感为什么那么低?韩国的实力究竟是什么样的?
三家分晋是指春秋时期最强的国家晋国被赵、韩、魏三大家族瓜分,得到赵、韩、魏三国之事。公元前403年,赵、魏、韩三大家族被封为新诸侯,此时韩国正式立国。后世的历史学家通常将韩、魏、赵三国与秦、楚、燕、齐合称为战国七雄。在战国七雄之中,直至公元230年韩国灭亡,韩国共存在了173年,虽然与赵、魏一样都是后辈国家,但韩国却是家底最薄、存在感最低的国家。
韩国在战国七雄中存在感最低的原因
1、韩国起家晚、家底薄
三家都是晋国大夫,但是韩氏却不同于魏氏和赵氏,魏氏来自周朝,祖上曾经位列诸侯,在周朝灭后入晋国做官。赵氏与晋国公族没有任何的血缘关系,赵氏实际为嬴姓,但即便如此,赵氏在晋国史上的地位却最显贵。反观韩氏,祖上本是晋国公室,世代在晋国为官,本是最受人瞩目得到家族,却家道中落,甚至后人韩厥曾沦为赵氏家臣,虽然赵氏很善待韩厥,与韩厥交好并且支持韩厥重新立族,但因正因如此,赵、韩两族在世代交好的同时,韩也总要臣服于赵。
纵观晋国各个世家,韩氏是最低调的家族。从晋文公始,晋国执政宰相由各大世家轮流当职,称为正卿。正卿的任职时间没有规定,一般都可以安安稳稳做一辈子,直至去世时自动卸任,换做另一个大家族接任。而在韩氏出任正卿期间,都没有选择终身制的方法,不管是韩厥还是韩起,都是最终告老还乡,自动退休。韩氏最大的特点就是从不主动招惹是非,并且韩氏之人特别长寿。正是因为韩氏的谨小慎微,才保住了这个家族,使家族顺利延续。
是从春秋时期进入战国时期的标志性事件,司马光曾经在《资治通鉴》中记录了这一点。韩国的选择以及韩国的态度是韩国地位低的一大原因。韩氏在于赵、魏氏同朝为官时,很友好,几乎没有起过争端,因此三家在对土地瓜分的问题上少有分歧和摩擦。
但是也正因为三大家族入朝为官时关系紧密,很多土地都没有明确的归属,所以在分家时就要划分清楚。晋国是一个疆域辽阔的国家,用现在的地名来说,就是占有山西省的大部分、河北省的中南部、河南省的北部和陕西省的中部。
从领土来讲,虽然总体面积不及楚国,但这些地方却是膏腴之地,不仅经济很发达,又人口繁茂,赵、韩魏三家在划分之时花费很大心思。
对于赵国来说,晋阳是赵氏的首府,邯郸、代地也是赵氏的领地,因此三处都是赵氏传统封地。对于魏国来说,在付出领土支离破碎、并且抵抗凶悍的秦国的代价的同时,获得了河东之地,这个晋国最精华的领土。
对于韩国来说,领土既没有支离破碎,又占据交通要道,周边小国也不会对其造成威胁,可以说在这次划分中,韩国占尽了优势。
其实韩国在此次领土划分中是有目标的,根据《战国策》记载,韩康子曾经受到了段规的劝谏,段规劝说其在划分之时要得到郑国的临近领土,方便将来吞并郑国来扩大疆土。韩国在分家后将原本在河东的国度迁到了宜阳,从地图上可以看出,宜阳处于南部。
离魏国更远一些,远离是非,韩国特别擅长自保,安于享乐,喜欢稳重求胜,也正是因为这样的治国政策,使得韩国不思进取,很快成为了地位最低的国家。反观魏国,一直在致力于变法,招募了李悝和吴用,废弃井田制,建立募兵制,不断自强,成为了战国七雄中地位最高的国家
韩国虽然采取稳重求胜的治国政策,但是也进行了变法。韩国的冶炼之术是很发达的,有很多好的兵器都出自于韩国,曾有“天下强弓劲弩皆出于韩”一说,但是韩国稳重求胜的态度并没让韩国掀起太大的风浪。
韩国一共进行了两次“努力”,首先是在公元前375年,韩国灭掉了郑国并吞并了中等老牌诸侯,然后是韩昭侯在位时推行变法,韩国此后变为封建制国家。自此之后,韩国再也没有进行突破,始终坚持以生存为主的信念,哪个国家的实力更强韩国便依附于它,始终没什么作为。
农历5月初5是中国传统的端午节,在邻国韩国,也有过端午节的习俗,不过在现代生活方式的冲击下,一些民俗传统已经鲜有留存。韩国人将“端午”称为“上日”,意为神的日子。过去韩国人家家户户都会在端午节当天摆上白白的散发着艾草和糯米香味..
2025-09-23韩国保宁美容泥浆节节期:7月11日到19日保宁美容泥浆节节日的由来保宁市是一个资源丰富的地方,而这里的人们也过着富足而宁静的日子,因此被称为万世保宁受天祝福的好地方。自1996年,大川海水浴场附近的泥浆成功被研发出泥浆护肤美容品,并且..
2025-09-23要了解韩国的文化,参观它的节日是一个方法。包括农历中的传统节日,韩国人主要有哪些节日呢?韩国元旦:1月1日-2日尽管韩国人过春节,但阳历的元旦也有两天的法定假期而庆祝新年。一般头一天早上家人在家里吃年糕汤,下午开始去长辈家拜年或..
2025-09-232003年2月18日,韩国大邱市发生了一起震惊世界的惨剧,1079号地铁和1080号地铁在上午10点左右被大火吞噬,造成至少198..
2025-08-30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