羌族自古信仰万物有灵,其信仰的诸神各以一块晶莹白石所替代。羌民所信仰的天神“阿巴木比塔”,俗称“天神塔”,在羌人整个心灵世界木中是一个美好而幸福的象征。任何民族都希望本族的兴旺发达,但由于过去生产力的低下,对大自然的不可控制,使人们幻想得到超自然力的帮助来实现美好意愿。这种想象中的超自然力则是主宰万物的天神。在这种对天神和万物有灵至上的信仰下,便出现了火神、天神、林神、六宿神(社稷)等诸神,使羌民对天神塔产生敬畏、膜拜和祭祀。
资料图:羌族的祭山会
农历六月初六,是羌民族一年一度的祭山会。羌民以祭山还愿来表示对上天的崇高敬仰,也是祈盼天神木比塔恩赐百姓来年牛羊兴旺、五谷丰收。所以祭山会成为这个民族的传统节日。届时,巫师释比穿戴非常讲究,要戴猴头帽,戴念珠、手执神杖,主要的法器是羊皮鼓。祭山会的祭品,一般为宰杀后的羊、狗和鸡。三年一轮的“大祭”,要以宰杀神牛(牛)为祭。祭山会围绕天神塔进行祭祀活动,天神塔高约3-4米,状如锥形,顶端有一块较大的白石,周围放数块小白石,以象征其民族信仰的各个神位。祭山会首先由释比领众人围塘而转,口念封山、育山、敬山的经典。如果是三年一次的祭山会,众释比还要为古羌部族、古羌部族的迁徙、部落英雄而诵经,时间时间长达1—2天。
资料图:羌族的祭山会
羌族古老神话认为,羌人是天神的外孙子民,女娲视木吉卓及其祭师阿巴木拉来自上天,他们凭借高耸入云、白雪皑皑的雪隆包来到凡间。羌人祭天神就选择了离天最近,曾经降神于斯的雪山之巅作为圣山。“因高吉高,顺其类也。”班固《白虎通》有“天以高而尊,地以厚为德,故增泰山之高以报天”的封禅之记述。见于客观条件所限,羌民把祭塔建立在环山之中,林木丰茂的村寨半山腰平地上,更增加了它的神奇和幽深。天神塔的白石作为雪山的象征、微缩和移植,并树斗斛于腰,呈现出五谷丰登,六畜兴旺的景象,神塔能传颂出心灵与天地的碰撞,能迸发出灿烂的火花,这是古老羌民族的神圣信仰。来源:中国网
羌族人民在欢度年节、举行婚礼或亲朋聚会时最爱跳喜事锅庄。大家边唱边舞,通宵达旦,非常热闹。喜事锅庄包括在传统婚礼仪式上跳的“仪礼舞”、“祝贺舞”以及“农节舞”、“游戏锅庄”等。在举行传统的羌族婚礼时,首先由村寨的歌舞能手各组..
2025-10-05羌族极为重视丧礼,丧葬仪式古风甚浓,明代《维州志》记载:“人死则座于木架上置之仓舍,衣帽弓俱如生佩服,端公咒一献以猪羊,用火烧之。”羌族举行葬礼的当天夜晚跳忧事锅庄,各地羌寨跳忧事锅庄的动作和名称均不相同。龙溪的“南坎索”,..
2025-10-05羌族古代服饰中以“披毡”最具特色。毡的制作工艺远比纺织毛布简单,其产生应该也是三千年前的事。文献记载,两汉时甘青羌人“女披大华毡以为盛饰”(《后汉书·西羌传·集解》引郭义恭《广志》)。而与之相同时期的“滇族”等羌支民族的贵族男..
2025-10-05羌族服饰较为朴素而华丽,年轻女子在绑腿上缠红脚带子,男女皆束腰带。羌族妇女亦喜缠青色或白色的头帕,青年妇女常包绣有各色图案的头帕或用瓦状的青布叠顶在头上,用两根发辫盘绕作鬓;一般冬季包四方头巾,上绣各色图案,春秋季包绣花头帕..
2025-06-26羌族人民的服饰朴素、美观而具特色。古代羌族多着皮制、毛制衣装。明代以来纺织业发达起来,则较多以麻布衣服取代皮、毛装。解放后至今,服饰的面料更加多样化。男子喜包青色头帕,冬季有的还喜带狐皮帽,穿麻、棉、绸、毛面料的长衫,有的长..
2025-06-26白石崇拜为羌族人有名的信仰习俗。流行于茂县、汶川、理县、北川等地。羌族信仰的神灵很多,但均无铜像,统统以白石为象征,供于屋顶的塔子上,屋里的神龛上、火塘旁,村外的山头上和神林中等。屋顶的白石代表天神,火塘旁的白石代表火神,山..
2025-06-26羌族具有自己民族特色的丧葬习俗。葬式分火葬、土葬、岩葬、水葬几种。人死后遣人到附近亲戚家报丧,请“释比”念经,丧主为死人净身,穿寿衣3~6件入棺,父母健在者穿白色,其余为深色,并在棺内放五谷杂粮,50岁以上病死为寿终归天,要唱丧歌..
2025-06-26汶川县地处四川盆地西北边缘,龙门山脉和邛崃山脉分别位于县域东北与西南部;岷江及其支流杂谷脑河、草坡河、寿江为境内主要河流。这里是世界上最古老的羌文化发源地。羌族是世界历史上最为古老的民族之一,早在炎帝神农所属的姜姓氏部落,即..
2025-02-25羌族人民在欢度年节、举行婚礼或亲朋聚会时最爱跳喜事锅庄。大家边唱边舞,通宵达旦,非常热闹。喜事锅庄包括在传统婚礼仪式上跳的“仪礼舞”、“祝贺舞”以及“农节舞”、“游戏锅庄”等。在举行传统的羌族婚礼时,首先由村寨的歌舞能手各组..
2024-11-16羌族极为重视丧礼,丧葬仪式古风甚浓,明代《维州志》记载:“人死则座于木架上置之仓舍,衣帽弓俱如生佩服,端公咒一献以猪羊,用火烧之。”羌族举行葬礼的当天夜晚跳忧事锅庄,各地羌寨跳忧事锅庄的动作和名称均不相同。龙溪的“南坎索”,..
2024-11-13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