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朵,作为人体头部最重要而且最显著的部位之一,自古以来,就是人类装饰的重点。因此,耳饰品具有悠久漫长的历史。科学考古证实,早在五六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我国各民族的先民们,就开始用玉、骨、石、玛瑙、象牙、煤精及绿松石等多种质地、形状各异的饰品来装饰耳朵了。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人们掌握了冶金技术以后,金、银、铜等多种金属质地的耳饰品又相继出现在各民族的生活之中。各类耳饰品的出土,尤其是佩戴各类耳饰品的人形器皿、军事器械、铜质女佣的相继出土,进一步证实了不同时期耳饰品的客观存在,并反映了当时不同民族的社会习俗。
纵观近现代我国少数民族的耳饰品,从质地上看,金、银、铜、玉、翡翠、珊瑚、玛瑙,应有尽有,不求一律;从造型上看,耳环、耳坠、耳筒、耳牌、耳挂、耳珠、耳针,形形色色,各具匠心;从使用者看,男女老少,各取所需;从规格上看,小的如豆,大的如盘,短的如扣,长的如串。
云南怒族、布朗族、西藏珞巴族都喜欢佩戴大耳环,尤以海南妇女的大耳环为最,直径可达30多厘米,因此被称为“罗活”(意为戴大耳环的人)。从前,蒙古族男子喜在左耳佩戴大耳环。苗族妇女不仅喜欢佩戴大耳环,而且每耳戴三四个不等。云南基诺族无论男女都以大耳垂孔为美,从孩童时代就开始在耳垂上穿孔,起初用细树枝,之后改用粗树枝,逐步将耳孔撑大,待成年时已达到将直径3厘米的耳挡嵌入的程度。广西龙胜瑶族妇女以佩戴银耳挡为美。它们佩戴的银耳挡中空,可存放针线。由于从小佩戴,所以耳孔很大,且下垂,有的甚至下垂及肩。
耳环,在所有耳饰品家族中,其历史是相当悠久的。在历史的长河中,几乎各民族都广泛地使用耳环。有所不同的只是耳环的质地、大小、粗细、扁圆以及是否镶嵌、刻花而已。有些民族男子的耳环,讲究硕大,显得粗犷豪爽。有些民族女子的耳环,则讲究小巧玲珑,显得精致细腻。为便于佩戴,耳环多数为开口式,也有设暗扣的。西藏珞巴族男子佩戴的镶绿松石银耳环直径4.5厘米,单个重23.5克。云南彝族男子佩戴的大银耳环,直径9厘米,单个重41.5克。
耳坠,其实是耳环的延伸和发展,上部为耳环,下部为坠饰。其坠饰呈长方形、圆形、梯形、不规则形、铃铛、银片等多种造型,以及玉珠、翡翠串、银链等多种质地,琳琅满目。青海互助土族同胞佩带的白银耳坠,上部为挂钩,其坠饰为银须,长度达24.5厘米,单个重48克。甘肃肃南裕固族同胞佩带的白银耳坠,上部为大银耳环,其坠饰为珊瑚等彩珠,长度达20厘米,单个重81克之多。
耳挡,在所有耳饰品家族中,其历史是最为古老的,其最初的形态是以煤精制成。据科学考古发现,早在新石器时代,我国东北辽宁沈阳红山文化中已经用煤精制作耳挡。由此可以推断,我国各民族的先民制作、使用耳挡的历史至少有6000年之久。耳挡,又称耳筒、耳柱、耳塞,是一种直接塞入耳饰孔的饰品,及至近现代主要流行于贵州、云南、广西等西南少数民族地区。在历史的长河中,曾相继出现过伞形、鼓形、花形、柱形、丁字形等不同造型、多种质地的耳挡。而且制作工艺也是繁简不一,有的精雕细刻,镶金镀银,镂花嵌珠;有的则简略许多。因此,名称也五花八门,各有不同。云南德昂族妇女佩带的耳挡多为柱形,有的以竹管为胎,外通体包银,银皮上再箍数道黑色马尾鬃,黑白相间,典雅古朴;另有一种银柱耳挡,柱头镶嵌珐琅花,柱顶孔内塞以彩色绒线须,柱身垂有十多条银链,银链下或垂银片或垂银泡,制作独具匠心,富有情趣。
耳牌,是曾流行于云南德宏景颇族地区的一种中年妇女使用的耳饰品,也是景颇族银饰工艺品之一。耳牌,呈长方形,长约13.5厘米,宽4厘米,银片上有精美图案,下端吊坠三串悬铃。
耳挂,硕长、精致,多为珊瑚、玛瑙、绿松石等名贵宝石制成,一般为男子右耳佩戴,主要流行于西藏、青海、四川、云南等藏族地区,造型、规格以及用料在不同地区又有所差异。民族文化宫博物馆收藏的一件藏族绿松石耳挂,长53厘米,重190克。这件耳挂,可分为上下两部分,上部分为圆形耳环,耳环上镶有15颗小绿松石,组成一个圆形;下部分为耳坠,耳坠从上至下依次镶有21颗不同规则的大绿松石,组成一个柱形。这件耳挂的佩戴方式是,将耳环套在右耳的耳饰孔内,耳坠部分则下垂到肩前,为防止过重将耳饰孔撕裂或减轻耳饰孔的压力,还特意在耳环上附加挂绳套在耳朵上。
佩戴耳饰品,是与穿耳的习俗紧密联系在一起的。穿耳的方式也是多种多样的,多数情况是一耳一孔,也有一耳两孔或三孔。云南德宏地区的景颇族妇女40多岁时蓄长发作髻于头顶,包头帕,两耳各穿两孔,上孔戴耳牌,下孔戴耳棒。而浪速支系的景颇族妇女则穿三孔,上孔戴耳环,中孔戴耳牌,下孔戴耳棒。清代满族宫廷中的皇后、皇妃也都有类似的传统习俗。最多的当数云南独龙族,以前曾有“耳穿七孔”的习俗。
文明礼仪是人类为维持社会正常生活而要求人们共同遵守的道德规范。以下关于中国礼仪礼节内容由为您整理提供,欢迎阅读与参考。中国礼仪礼节中国是“礼仪之邦”,礼节之多之全可谓是冠绝天下,举凡宇宙之大、苍蝇之微,只要人类生活中所能碰见..
2025-06-28锡伯族世居呼伦贝尔大草原和嫩江流域。18世纪中叶西迁至新疆察布查尔等地,现多数居住在新疆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和霍城、巩留等县,在东北的沈阳、开原、义县、北镇、新民、凤城、扶余、内蒙东部以及黑龙江省的嫩江流域有散居。人口约20万,新..
2025-06-28“拜年”一词,原有的含义是为长者拜贺新年,也包括向长者叩头施礼、祝贺新年健康如意、问候生活安好等内容。遇到同辈亲友,也要施礼互贺。至今未曾改变这种礼仪,只是在形式上更多元化了。年初一,人们都早早起来,穿上最漂亮的衣服,打扮得..
2025-06-27赖少其(1915-2000),广东普宁人,笔名少麟,斋号,木石斋。他独创的“以白压黑”技法,成为新徽派板画的主要创始人。解放后,历任华东美术家协会党组书记,安徽美术家协会主席,中国板画家协会副主席,上海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广东美术家协..
2025-06-22白伯骅,中国画家,1944年出生於北京一个书香世家。曾祖白恩佑,擅长书画,为清代咸丰年间翰林。1965年夏,毕业於中央美术学院附属中等美术专业学校。1972年师从着名人物画大师蒋兆和先生,潜心研究中国人物画直至1986年蒋先生仙逝,深得先生..
2025-06-21吴休,原名吴衍休,1932年生于四川,1949年肄业于四川省艺专,1961年于中央美术学院毕业后,调入北京中国画院(现北京画院)为研究生,1964年毕业后留任专业画家,1984年任副院长,1992年退休。历任北京画院副院长,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
2025-06-218月1日,第29届世界音乐教育大会开幕式1日晚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举行,这是被誉为“音乐教育领域奥林匹克”的世界音乐教育大会自1953年创办以来,首次在中国召开。简短的开幕式后,大型多媒体音乐舞蹈晚会《五彩丝路》在热情的掌声和欢呼声中上..
2025-06-18发生在中国真实的怪事有哪些:哈尔滨猫脸老太太事件、双鱼玉佩1、哈尔滨猫脸老太太事件 1995年;哈尔滨猫脸老太太事件..
2025-06-16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