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趣历史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元朝的文章,欢迎阅读哦~
元朝(1271年-1368年),是蒙古族建立的王朝,定都大都(今北京),传5世11帝,历时98年。清朝(1636年-1912年), 是女真族建立的王朝,共传12帝 ,统治中国276年。两者都是少数民族入主中原,统治中国。
元朝军队的战斗力,放眼世界历史,也是打遍天下无敌手,兵锋所指,所向披靡。但如此强大的元朝蒙古帝国,为什么统治中国不到百年,远不如清朝统治的时间,几乎只有清朝三分之一?主要有四个方面的原因:
政治制度
孟森先生在《明史讲义》中讲,“凡历朝享国稍久者,必有一朝之制度。制度渐坏,国祚渐衰。有经久难坏之制度,即有历久始衰之国祚。有周之制度,即有周之八百年;有汉之制度,即有汉之四百年;唐宋皆然。”
孟先生所指的制度,即为政治制度,是立国之基石,一个朝代统治国家的长久,也就是政治制度的建立和坚持。元朝虽然武力强大,但其仍然是“马上得之,马上治之”,仍然使用军人统治,没有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治国制度,能统治近百年,已属侥幸。清王朝就非常重视政治制度建设,顺治入主中原之后,认真学习明朝的政治制度,总体继承明制,同时吸取经验教训,作些枝叶的修改。
在中央,设立六部(吏、户、礼、兵、刑、工 ),各部长官称尚书,副长官称侍郎。在地方行省、道、府、县衙门的建置,同时一省或几省设立总督、巡抚。在用人上,进一步吸收和采用明朝的法律和制度,完善开科举取士,为朝廷发现和选拔人才,同时重用汉官和汉族知识分子。
民族融合
蒙古统一中原后,没有真正的推行民族融合制度,仍然将蒙古族的人民称为国人本族,将中原人称为外邦汉人。在意识形态上,就没有真正将汉人作为自己的国民。蒙古统治者实行民族压迫,将各民族分为不同等级,占主体的汉人,定为最低等级,向汉人收取各种名目繁杂的赋税,随意掠夺汉人的财产和生命,残酷剥削汉族群众。
清朝自统一中原后,高度重视民族融合,制定了一系列的政策和制度,真正意义上将汉人视为同等国民,实行满汉一体,真正保障汉人的全命、人格和财产权利,汉族广大人民,也逐步将清王朝认定为自己的王朝。
文化上,自康熙起,大力推行以儒学为代表的汉文化,汉人的传统经典文化,成为包括皇帝在内的满族人必修课。到乾隆中期,满人几乎全部以汉语为母语,满文渐渐成为仅用于官方历史记载用的纯书面文字。
用人制度上,实行开科取士,满汉同等,以科举之路入士,招揽了一大批汉族有士之识为朝廷官员,既满足了人才需求,又笼络了广大的汉族地主阶层,更重要的是,强化了汉人的民族归属感和认同感。
重视民生
民惟邦本。“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一个国家,一个王朝,统治阶级能重视民众,关心民生,则能长久。反之,民众其本生存得不到满足,只有揭竿而起,推翻重来。元朝的统治者,入主中原以来,从来就没有真正地关注关心广大汉民族的民生问题,民众的死活漠不关心,仍然将重心放在四方征伐上面,常年发动对外战征,中原大地民不聊生。
清王朝的统治者却截然相反,一开始就将广大汉族民众视为自己的子民,非常重视民生问题,大力发展生产,提升普通民众的生存生活条件。1669年,康熙下令废除圈地令,永远停止圈地,并将所圈土地退还给农民,陆续放宽垦荒起科年限,促进民众垦荒的积极性,让耕者有其田。 推行一系列地的改革,推行摊丁入亩,改变过去按人丁、地亩双重征收标准,减轻了无地和少地的农民负担;实行官绅一体当差纳粮,改革古代税收制度,改变了原来老百姓既要交税,还要当差服兵役和徭役,官绅则不必当差还不用交税,客观上减轻老百姓的负担。
帝皇作为
历史是由人民创造的,但作为少数精英阶层如皇帝等统治阶级的因素,也会极大地推进或延缓历史的进程。
元朝的皇帝,有能力的,忙于对外征战对外扩张,没有将精力用在国家的治理上;懦弱无能的,陷入内部的争斗,自相残杀,无暇顾及国家的治理,更最有趣的是,在39年的时间里,元朝换了九个皇帝。
清朝的12位皇帝,包括后面的光绪帝,不仅仅说与元朝比,就是与中国几千年的任何一个封建王朝相比,皇帝的勤政廉政、政绩作为,都毫不逊色。如果不是西方列强的入侵,激发了本国的民族主义和民众的觉醒意识,清王朝再延续百十年,也不是没有可能。
2个月前他种部队在一般人心中可是一个神奇的地方,这些部队的军人各个都十分强悍。他们全部都可以飞檐走壁,就像是古装片里面的大侠一样,杀人于无形之中。他们打破人体极限力量,只是为了更好的保家卫国,接下来就有探灵网..
大家好,这里是趣历史小编,今天给大家说说古代出家的故事,欢迎关注哦。很多人以为只要自己想,寺院的大门是向外敞开的,认为入空门没什么好的,只要想来就可以。但事实上中国古代,乃至现在,出家都并不容易,有较..
天下之战国七,而燕处弱焉!独战则不能,有所附则无不重。———《大秦帝国》说起燕国大家的第一印象应该就是弱小,确实如此,燕国可以称得上是战国时代最为弱小的诸侯国,那怕中原地区占地面积甚少的韩国国力甚至都..
徐灵胎这篇文章,重点在讲,作为一名中医,应该在明医道的前提下,借助多种方法治病。我们现在的教育,是分科教育,模仿西医的教育体系,搞针灸的搞针灸,搞中药的搞中药。我是民间中医再到科班,学校的教育固然都有..
“满耳笙歌满眼花,满楼珠翠胜吴娃。因知海上神仙窟,只似人间富贵家。绣户夜攒红烛市,舞衣晴曳碧天霞。却愁宴罢青娥散,扬子江头月半斜。”唐代诗人韦庄所作的《陪金陵府相中堂夜宴》描述了一幅喧闹奢靡、繁荣美妙..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