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魔鬼圣经》是谁写的,世界上现存最大的中世纪手抄本
《魔鬼圣经》(Codex Gigas)是世界上现存最大的中世纪手抄本,于1299年成书于波希米亚地区(今捷克东部)的一所本笃会修道院内,目前存放在瑞典斯德哥尔摩市内的瑞典皇家图书馆。此书因其中的巨幅魔鬼插图和抄书人的诡秘传说故事而以魔鬼圣经之名著称于世。
《魔鬼圣经》用木制封面装订而成,封面包覆着皮革和金属装饰。全书重量为75公斤,长度为92厘米,宽度为50厘米,厚度为22厘米,几乎是完整《圣经》的5倍。该书最初由320张羊皮纸(取自160张整羊羔皮)构成,但目前少了其中8页,至于这8页为什么会消失至今仍然是未解之谜。
《魔鬼圣经》全书均使用拉丁语抄录,收录了包括《旧约》与《新约》在内的全本圣经,其中《使徒行传》和《启示录》为古拉丁语译本,其他部分均为通俗拉丁通语译本。此书同时也收录了塞维尔大主教圣伊西多尔(St. Isidore of Seville)所著的百科全书《词源》(这是一本在中世纪关于医药知识的标准教科书),弗拉维奥约瑟夫斯(Titus Flavius Josephus)所著的史书《犹太古史》,布拉格科斯马斯(Cosmas of Prague)所著的史书《波希米亚编年史》,以及众多涉及历史学、词源学和中世纪生理学的文章,包含亡者录的历书,修道院修士的名单、魔法咒语、驱魔仪式和其他地区记录。
瑞典皇家图书馆的古文学家迈克尔吉利克(Michael Gullick)对《魔鬼圣经》的笔迹分析后发现,该书的抄写者署名为Hermanus inclusus,全书所有书写笔迹完全一致,没有任何一个章节显示出由于年龄、疾病或情绪影响而产生的笔迹变化,因此他认为该书是在极短的时间内由同一个人完成的。但是最近有考古学家经过更为详细的研究后,认为该书的抄写过程花费了20年以上的时间。另外该书使用了红色、蓝色、黄色、绿色和金色作为装饰色,所有的段首字母都被精心的装饰,其中有些甚至夸张地占据了半幅书页,对此吉利克认为,该书是同一个人在抄写时使用了不同种类的墨水。
据史料记载,《魔鬼圣经》成书的本笃会修道院于十五世纪被毁,随后被存放在一所熙笃会修道院内,后又被布拉格的本笃会修道院买下,此后在1477年到1593年间,该书一直被存放在捷克布劳莫夫镇的修道院中。直到1594年,《魔鬼圣经》被作为礼物献给了罗马帝国皇帝鲁道夫二世(Rudolf II),成为了这位痴迷超自然神秘学的君主的众多收藏品之一。
1648年,三十年战争结束后,罗马帝国皇帝的所有收藏被瑞典军队洗劫一空。《魔鬼圣经》也作为战利品之一被带回斯德哥尔摩。在这之后的三百多年中,此书一直被保存在瑞典皇家图书馆。直到359年之后的2007年,《魔鬼圣经》被捷克国家图书馆租下,并进行了为期4个月的公开展览。
《魔鬼圣经》在第577页上用整页篇幅绘制有一幅独特的魔鬼撒旦画像,这也是令研究者们最着迷的地方。而在包括此页在内的附近数页上,文字和纸张都比全书的其他部分出现严重的黑化现象。对于此现象神秘学研究者是这样解释的:
传说中此书的抄写人是一位僧侣,因为触犯了修道院的律条将要被处死。为了在死前留得一世英名,他宣誓要在一夜之间完成一部包含所有人类知识的书籍以永久彰示修道院的荣光。午夜将近时,他明白自己无法完成这个艰巨的任务,于是将灵魂出卖给魔鬼,在魔鬼的帮助下他完成了全书,并将魔鬼的画像加入了书中以展现撒旦的力量。因此该书长期以来一直被邪恶的能量侵蚀,使得魔鬼画像附近的书页如同被火烤炙般黑化了,甚至是书的主人也难逃厄运。
不过也有无神论者认为,发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是,由于这幅魔鬼画像经常被翻看,使此页经常性的暴露在阳光下,从而使羊皮纸张吸收更多的紫外线而黑化。
虽然有这样的传说,但是《魔鬼圣经》并没有受到宗教裁判所的封杀,此书也因而得以被更多学者所研究。许多人认为,之所以会产生这种传说,是因为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出现如此大幅的魔鬼画像确实十分罕见而引人注目,而让这部书更加著名的最好办法显然就是把书与魔鬼撒旦联系起来,而事实证明,确实许多人正是为了一睹魔鬼的形象而被这部书所吸引的。然而很多人都忽视的一点是,在这幅魔鬼画像的对页上,同样用整幅篇幅画着被认为是描述天国景象的画面,或许这正是此书的抄写人为了表示世间善恶并存这一事实的象征。
更新于:9天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