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5日,游客们在南京夫子庙广场上选购花灯。元宵节临近,市场上的各式花灯开始热销,前来购买的市民络绎不绝。元宵节又俗称“灯节”,一般从农历正月十三开始“上灯”,到正月十八“落灯”,期间开展祈福、迎花灯、猜灯谜、舞龙舞狮等活动。中新社记者泱波摄又到一年元宵节。民俗专家向中新网记者介绍,古时元宵节可称“狂欢节”,曾经放假长达十天。不过由于时代变迁以及安全等方面的因素,今天的元宵节虽然恢复了一些旧时习俗,但已不像过去那么热闹。在众多传统节日中,元宵节显得有些“另类”——游艺项目众多且主要在夜间举行。是夜,灯火通明、鼓乐喧天,在习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农耕时代颇为少见。民俗专家认为,元宵节可称是全民的“狂欢节”。不过,随着岁月的变迁和人们生活习惯的改变,传统节日逐渐式微,元宵节也不例外。近年来,在政府的倡导下,不少节俗重新被挖掘出来,灯会、猜谜等活动越来越多。尽管如此,与其鼎盛时期相比,元宵节喜庆是喜庆,“狂欢”意味已经大打折扣。对很多普通的工薪族来说,元宵节当天还要继续上班,劳累的一天与平时没什么差别。吃些元宵(汤圆),再把没放完的鞭炮都放了,这个年也就算过完了。一个本来极富娱乐性的节日,为何在当下难以吸引人参与?中国的“狂欢节”还有可能重现盛况么?不同的专家给出的答案也不尽相同。元宵节:从国家祭祀活动发展成全民狂欢节日
北京大学教授陈连山认为,元宵节起源于汉武帝创立的泰一(太一)祭祀,本身是皇家祭祀。到东汉末年,才开始成为节日。隋初,元宵节完全成熟。明清以来,元宵节通常被百姓当作春节的结束,因而极其热闹。其主要内容是吃汤圆、观灯和娱乐游行。游行活动中有高跷、旱船、舞龙、舞狮、秧歌、抬阁等传统艺术表演。放烟花则是元宵节的高潮。
正月十五“元宵节”从西汉的国家祭祀活动最终发展成一个全民狂欢的最大娱乐节日。
北京市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所长王岗也表示,元宵节发展到明朝时非常受重视,曾一度放假十天。这个节也确实非常热闹,放灯、放烟花等都是一般节日所不具有的。
而今元宵节为何没有了“狂欢”
王岗认为,和其他很多传统节日类似,今天的元宵节之所以显得没那么热闹,可能是由于人们的娱乐方式越来越多了,对于节日的感觉也越来越淡。还有一方面的现实原因是,元宵节没有假期,大家都忙着上班。在他看来,如果过节又不放假的话,就没什么意义了。
陈连山表示,元宵节习俗传承上出现一些波折,有历史上宗教等方面的原因。而且,夜间人群的安全问题也不容忽视,几年前的北京密云灯展踩踏事故就留下了惨痛的教训。
那么,这个节日还能否再重现昔日的繁盛?陈连山认为,现在元宵节的活动已经多起来,很多习俗也恢复了,光北京就有好几个灯会。全国范围内,他认为也有做得比较好的例子,比如河南洛阳的灯会能够盈利,山西柳林的“盘子会”和南方的“烧瓦塔”等群众参与性都很强。不像现在有些地方政府主导的元宵节活动,观看的人还没有表演的多。
7日,在云南省博物馆举行的中国当代最大规模的佛教造像艺术展上,百余件佛教艺术精品引发观展热潮。中国当代艺术手法与佛教传统造像工艺的创新“融合”,使古老佛教造像焕发出新的时代意义。佛教文化是人类最古老文化之一。公元一世纪,随着大..
2025-10-29万里长城在中国可谓是家喻户晓,但是却鲜少有人知道中国还有一条地下长城,沉睡千年没人发现,这里面到底藏着什么秘密..
2025-10-27书法作为我国独有的民族文化,荟萃了中华民族文化的精髓,在其发展历程中,不仅因其独特的雄浑之美使迁客骚人为之醉心,也因其秀逸之美而深受文人墨客的亲睐。随着社会的发展,科学的进步,书法教育改革已成了时代的呐喊和教育的主旋律。要继..
2025-10-12书法是汉民族经过数千年的积累,逐渐积淀、形成、完善的民族艺术,其历史渊薮决定了书法在未来的继承与发展中应当始终具有其相对清晰的发展轨迹。中国书法与其他国家、民族的“书法”虽然有共同之处,有一定的关联,但中国书法是沿着本民族的..
2025-10-11近年来,油画界的盛事很多:海外的威尼斯双年展、巴西圣保罗双年展、巴塞尔文献展等等,这使得国内许多现代派及新生代画家有了向国际艺术市场进军的机会。而国内近年来有影响的展览如成都世纪之门现代艺术展、二十世纪中国油画展等,无疑使人..
2025-10-10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