敖鲁古雅鄂温克族又称使鹿鄂温克,是中国最后一个狩猎部落,是中国唯一饲养驯鹿的少数民族。现在,敖鲁古雅使鹿鄂温克人仅有230多人,却浓缩了整个北极圈的寒带森林文化——敬畏生命,感恩自然。
敖鲁古雅鄂温克族乡位于呼盟根河市最北部的敖鲁古雅河畔,根河市西郊。内蒙古最北的一个乡。是鄂温克族最远也是最神秘的一个支系居住的地方。
“敖鲁古雅”是鄂温克语,意为“杨树林茂盛的地方”。三百年前,他们来自更北方的西伯利亚。他们世代以打猎和饲养驯鹿为生,拥有自己传统的生活方式。这里每人都有一个俄罗斯名字,遇到重名,就在后面加上特徽,比如乡上有三个玛利亚,后面加上大、中、小以区分,也可以加上自己的姓。
五十年代以前,鄂温克族猎民仍然保持着原始社会末期的生产、生活方式,吃兽肉、穿兽皮,住的是冬不防寒、夏不避雨的‘撮罗子’,以驯养驯鹿为生。如今,鄂温克猎民的生活条件发生了巨大变化,但淳朴的民俗民风却使终保留着。
国家给敖鲁古雅乡人建立了定居地,但驯鹿只能生活在森林里,所以除了在定居点的部分村民,密林中还散布着7个猎民点。最近的布冬霞猎民点距市区40公里。前往猎民点前准备耐寒衣物是必须的,并且最好有向导引领以免迷路。除了自驾前往,也可以到市区雇车或打的前往最近的猎民点。
作为一支曾以游猎而闻名的鄂温克部落,枪与山林在每一个敖鲁古雅猎民心中都留下了不可磨灭的痕迹。“鹰的眼,狼的胃,兔子的腿”,猎民们经常这样形容自己。虽然猎民们迁下山来,但是一些老人还住在山上的猎民点里。这样做,一是因为驯鹿要吃山上的苔藓才能生存,二是他们离不开那片养育过自己的山林。
长期的原始封闭状态让敖鲁古雅鄂温克猎民保留了原生态的民族文化。他们信奉“萨满”,拜祭树神,用桦树皮制作生活用具。据当地人讲,鄂温克猎民从不砍伐活树,宁可走到很远的地方去扛回枯死的树木作为烧柴。在野外,他们则吸食一种“口烟”(猎民们自制的一种提神用品),避免吸烟用火。
常年与森林为伴,鄂温克猎民最快乐的娱乐方式就是歌舞了。燃起一堆篝火,男女老少手拉手围着火堆形成圆圈,自左向右转动,歌声由低到高,速度由慢转快,热闹异常。他们唱的歌词大都是怀念故乡、欢迎客人、赞美祖先打猎等,以此表达思念,抒发感情。
贵客进门,绕过地中央熊熊燃烧的篝火,在客位上落座后,女主人会端盘拿碗,把热腾腾的鹿奶,香喷喷的鹿肉或熊肉,烙得焦黄的白面饼,一一摆在你面前请你品尝。这时你会惊异地发现,面前的杯、盘、碗、碟全是用桦树皮制做的。这些桦皮器皿上,还刻有各种花纹、图案。就连你拿在手里的筷子,也是用兽骨精心制做的,洁白漂亮。鹿肉、鹿奶茶,桦皮餐具、兽骨器皿,这些鄂温克人极为普通的饮食和生活用具,可能都是你生平头一次见到和享用,它会令你领略到敖鲁古雅人的风土人情,终生不忘。
书法作为我国独有的民族文化,荟萃了中华民族文化的精髓,在其发展历程中,不仅因其独特的雄浑之美使迁客骚人为之醉心,也因其秀逸之美而深受文人墨客的亲睐。随着社会的发展,科学的进步,书法教育改革已成了时代的呐喊和教育的主旋律。要继..
2025-10-12书法是汉民族经过数千年的积累,逐渐积淀、形成、完善的民族艺术,其历史渊薮决定了书法在未来的继承与发展中应当始终具有其相对清晰的发展轨迹。中国书法与其他国家、民族的“书法”虽然有共同之处,有一定的关联,但中国书法是沿着本民族的..
2025-10-11近年来,油画界的盛事很多:海外的威尼斯双年展、巴西圣保罗双年展、巴塞尔文献展等等,这使得国内许多现代派及新生代画家有了向国际艺术市场进军的机会。而国内近年来有影响的展览如成都世纪之门现代艺术展、二十世纪中国油画展等,无疑使人..
2025-10-10啤酒生产是采用发芽的谷物作原料,经磨碎,糖化,发酵等工序制得.按现行国家产品标准规定,啤酒的定义是:“啤酒是以麦芽为主要原料,加酒花,经酵母发酵酿制而成的,含有二氧化碳气、起泡的低酒精度饮料”。在古代中国,也有类似于啤酒的酒精饮料,古人..
2025-09-28中国的送礼秘诀礼轻情义重赠送礼品应考虑具体情况和场合。一般在赴私人家宴时,应为女主人带些小礼品,如花束、水果、土特产等。有小孩的,可送玩具、糖果。应邀参加婚礼,除艺术装饰品外,还可赠送花束及实用物品,新年、圣诞节时,一般可送..
2025-09-26陈少梅上承马、夏、郭熙、浙派戴进、吴伟衣钵,兼师周臣、唐寅、仇英,一生转益多师,能工能简,水墨与重彩并长,山水、人物、花卉和书法均有一定造诣,为发挥个人的创造性奠定了宽厚的基础。马、夏也好,浙派也好,他们的表现技法更接近于现..
2025-09-20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