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男手表佩戴礼仪你造多少

2024-11-24 08:12历史文化

精品男手表佩戴礼仪你造多少

出席一些社交礼仪场合,腕间佩戴一款得体的名表,更是你的不二选择!佩戴一款正统与简约风格的高纯度冷色调男士腕表,会使你显得更加与众不同,你腕间不经意的一瞥,优雅的气质流淌于腕间!
在正规的社交场合,手表往往被视同首饰,对于平时只有戒指一种首饰可戴的男士来说,更是备受重视。有人甚至强调说:“手表不仅是男人的首饰,而且是男人最重要的首饰。”在西方国家,手表与钢笔、打火机曾一度被称为成年男子的“三件宝”,是每个男人须臾不可离身之物。
与首饰相同的是,在社交场合人们所戴的手表往往体现其地位、身份和财富状况。因此在人际交往中人们所戴的手表、尤其是男士所戴的男士手表,大都引人瞩目。
佩戴男士手表若要正确无误,自然先要了解男士手表,并且善于选择男士手表。选择手表,往往应注重其种类、形状、色彩、图案、功能等五个方面的问题。
(1)种类
根据标准的不同,手表可以分为许多不同的种类。在社交场合,人们一般都是依据价格来区分其种类的。按照这个标准,手表可被分为豪华表、高档表、中档表、低档表等四类。以时价而论,豪华表价格在10000元以上,高档表在2000~10000元之间,中档表在500~2000元之间,低档表在500元以下。选择手表的具体种类时,首先要量力而行,不要作力不从心的事。另外,还要同时顾及个人的职业、露面的场合、交往的对象和同时所选用的其它服饰等一系列相关因素。
(2)形状
手表的造型往往与其身价、档次有关。在正式场合所戴的手表,在造型方面应当庄重、保守,避免怪异、新潮。男士,尤其是位尊者、年长者更要注意。造型新奇、花哨的手表,仅适用于少女及儿童。一般而言,正圆形、椭圆形、正方形、长方形以及菱形手表,因其造型庄重、保守,适用范围极广,特别适合在正式场合佩戴。
(3)色彩
选择在正式场合所戴的男士手表,其色彩应力戒繁杂凌乱,一般宜选择单色手表、双色手表,不应选择三色或三种颜色以上的手表。不论是单色手表还是双色手表,其色彩都要清晰、高贵、典雅。金色表、银色表、黑色表,即表盘、表壳、表带均有金色、银色、黑色的手表,是最理想的选择。金色表壳、表带、乳白色表盘的手表,也能经得住时间的考验,在任何年代佩戴都不会落伍。
(4)图案
除数字、商标、厂名、品牌外,手表上没有必要出现其他没有任何作用的图案。选择使用于正式场合的男士手表,尤其需要牢记此点。倘若手表上图案稀奇古怪、多种多样,不仅不利于使用,反而有可能招人笑话。
(5)功能
记时,是手表最主要的功能。因此,正式场合所用的男士手表,不管是指针工、跳字式还是报时式,都应具有这一功能,并且应当精确到时、分,能精确到秒则更好。只精确到时的手表,显然不符合要求。有些附加的功能,如温度、湿度、风速、方向、血压、步速等等,均可有可无,而且以无为好。总之,男士手表的功能要少而精,并要有实用价值。

  • “创新、风格、精品”投资中国画诀窍

    随着股市击破千点,房地产市场宏观调控力度的加大,艺术品投资逐渐走入人们的视线,成为投资的新热点。投资艺术品,不仅可以得到精神的陶冶,还可以随着时间的流逝,享受到艺术品保值升值的乐趣。艺术品投资需要独到的眼光和深厚的功底。从国..

    2025-05-12
  • 国学中的礼仪

    国学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华,今天www.小编为您解析国学中的礼仪。中华民族有懂礼、习礼、守礼、重礼的传统,所以被..

    2025-04-30
  • 如何教出好孩子?父母必须重视的9种礼仪

    小孩子的发展关系着祖国的未来,承载着家庭的希望,如何教出懂文明、讲礼貌的小孩子成为了不容忽视的问题。(www.)小编建议父母们从以下九个方面入手:(一)形象礼仪1.着装要整洁、朴素大方,扣齐钮扣或拉好拉链,整理好衣领。升、降旗仪式、集..

    2025-04-30
  • 古典礼仪全知道

    随着穿越剧的风生水起,古装剧又火得一塌糊涂了,除了那些华丽的服装,古人优雅大方的举止都给人以美感。今天www.小编..

    2025-04-30
  • 为什么要讲文明礼仪?

    为什么要讲文明礼仪?讲究文明礼仪是构建和谐社会的一项重要内容,作为社会中的一员,如果人人都能讲究文明礼仪、遵守..

    2025-04-29
  • 集会礼仪 学校

    集会礼仪:集会在学校是经常举行的活动。一般在操场或礼堂举行,由于参加者人数众多,又是正规场合,因此要格外注意集会中的礼仪。升国旗仪式:国旗是一个国家的象征,升降国旗是对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的一种方式。无论中小学还是大学,都要定..

    2025-04-29
  • 同学间礼仪

    同学间礼仪:同学之间的深厚友谊是生活中的一种团结友爱的力量。注意同学之间的礼仪礼貌,是你获得良好同学关系的基本要求。同学间可彼此直呼其名,但不能用"喂"、"哎"等不礼貌用语称呼同学。在有求于同学时,须用"请"、"谢谢"、"麻烦你"等礼..

    2025-04-29
  • 学校礼仪 学校

    学校礼仪学校,作为教书育人的专门场所,礼仪教育是德育、美育的重要内容。(一)学生礼仪学生是学校工作的主体,因此,学生应具有的礼仪常识是学校礼仪教育重要的一部分。学生在课堂上,在活动中,在与教师和同学相处过程中都要遵守一定的礼仪..

    2025-04-29
  • 与人见面基本握手礼仪

    与人见面基本握手礼仪(1)男女握手,要由女方先伸手。如果年龄差别明显,则由年长者先伸手。同妇女握手,以轻轻握及即可。握手时,通常都用右手。男子握手,应摘去手套;女士握手,不必脱手套,也不必站,表示谢意。(2)握手时,不要与他人交叉..

    2025-04-29
  • 吃西餐用餐前和用餐时的礼仪

    吃西餐用餐前和用餐时的礼仪在餐桌上,只学会怎么使用餐具是不够的,你还必须懂得如何使自己表现得更得体。用餐前入座是餐桌礼仪的第一步,在比较正式的宴会上,你应从椅子的左边入座。首先站立在座位的左边,左脚先往前迈出一步,然后右脚迈..

    2025-04-29
  • 剪彩的礼仪

    剪彩的礼仪剪彩者是剪彩仪式上的关键人物。剪彩者的仪表和举止,直接影响剪彩仪式的效果。因此,剪彩者应当讲究有关礼仪。剪彩者穿着要整洁、庄重,精神要饱满,给人以稳健、干练的印象。剪彩者走向剪彩的绸带时,应面带微笑,落落大方。若剪..

    2025-04-29
  • 你不可不知的电梯礼仪

    你不可不知的电梯礼仪电梯虽然很小,但是在里面的学问不浅,充满着职业人的礼仪,看出人的道德与教养。1.一个人在电梯里不要看四下无人,就乱写乱画,抒发感想,搞的电梯成了广告牌。2.伴随客人或长辈来到电梯厅门前时,先按电梯按钮;电梯到..

    2025-04-29
  • 公共场所的排队礼仪

    公共场所的排队礼仪排队在很多情况下对全体人员来说是效率较高的解决问题的方式之一。任何人没有特权不排队,你唯一要做的就是接在队伍的末端。排队,简单来说,就是人们按照先来后到的顺序一个挨一个的排列成队,以便依次从事某事。在排队时..

    2025-04-29
  • 西式餐厅饮酒的礼仪

    西式餐厅饮酒的礼仪西式餐厅饮酒礼仪:1.进入餐厅。进入西式餐厅,应在等候区等待领台人员带位,不可以径自进去找到自己认为合适的座位就座。假如您在欧洲这样做则有可能会被请出餐厅。当领台人员带到座位后,应先让女士入座,并将最佳视野的..

    2025-04-29
  • 语言礼仪

    语言礼仪问候用语:标准式问候用语的常规做法:在问好之前,加上适当的人称代词,或者其他尊称。例如,“你好!”、“您好!”、“大家好!”等。迎送用语:欢迎用语,最常用的欢迎用语有:“欢迎!”、“欢迎光临!”、“欢迎您的到来!”、..

    2025-04-28
  • 幼儿春节礼仪教育

    幼儿春节礼仪教育中国历来是“礼仪之邦”。春节期间不管是走亲还是访友,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更加密切。这时正是对孩子进行亲情教育、感恩教育和文明礼仪教育的大好时机。1、教孩子学会称呼外公、外婆、叔叔、阿姨这些常见的亲人很容易称呼,可是..

    2025-04-28
  • 图书馆、阅览室、影剧院礼仪

    图书馆、阅览室、影剧院礼仪图书馆、阅览室礼仪:在图书馆、阅览室要注意整洁,遵守规则。不能穿汗衫和拖拉鞋入内。就座甲,不要为别人预占位置,查阅目录卡片时,不可把卡片翻乱或撕环,或用笔在卡片上涂抹划线。在图书馆、阅览室要要保持安..

    2025-04-28
  • 少儿礼仪教育

    少儿礼仪教育孩子礼仪教育更应该从父母学起与做起父母是孩子的榜样,但一些看似简单的问题,就像是餐桌上如果有人问你要盐或胡椒粉,你该如何传递?就餐时,你的手机和手袋应该放在何处?握手时总是女士伸手吗?什么时间可以往别人家中打电话?无..

    2025-04-28
  • 礼仪教养

    礼仪教养礼仪教养是我们个人呈给社会的一张名片,个人之所以要修好礼仪教养是由于:1.我们应当成为有品位有教养的人。人应该增加文化素养、德性涵养和美感。礼仪是自尊尊人、为人处事的细则要求,也是人的德性品质的具体体现。2.礼仪教养可以..

    2025-04-28
  • 礼仪人生

    礼仪人生为礼仪而活着,是中国古代人的活法,但是讲究礼仪,却一直是中国人的传统。照古人的说法,人之所以异之于禽兽,关键就在于人有礼仪,所以人活着就得有礼仪,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首先是礼仪关系。所以,礼仪人生在中国古代是一种高尚的人..

    2025-04-28

最近更新

月排行榜

微信分享

微信分享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

链接已复制
Copyright © 2025 政卿事迹网 ICP 浙ICP备2023018011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