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帝为何没能力排众议顺利南迁?朝臣们为何不支持他?
嗨又和大家见面了,今天趣历史小编带来了一篇关于崇祯的文章,希望你们喜欢。
崇祯十七年正月,崇祯帝朱由检秘密召见主张”南迁图存”的左中允李明睿,赶走身边侍从后,朱由检才向李明睿吐露心声:“朕有此志久矣,无人赞勷,故迟至今。汝意与朕合。朕志决矣。诸臣不从,奈何?尔且密之”。
接着,朱由检又同李明睿商量了南迁的路线、护兵、粮饷等具体事宜。
此时,崇祯帝朱由检南迁可以说是万事俱备只欠“诸臣赞勷”这一股东风。
崇祯十七年二月,形势急转直下。
宣府、大同守将相继向李自成投降,李建泰老家曲沃被李自成大军攻占,李建泰家产归李自成,李建泰逃往保定,抵御李自成大军的计划破产。
调吴三桂关宁军护卫京师的计划也因粮饷问题而被搁置。
更加严重的是,被崇祯帝朱由检寄希望于封伯换取率军勤王的左良玉、刘泽清、唐通三人均借故不听调遣。
没有办法,崇祯帝朱由检只能再次将目光放到“诸臣赞勷”这股东风上,希望能借这股东风促成南迁。
面对急转直下的形势,大部分朝臣虽然同意南迁,但却希望皇太子南迁、朱由检留守京师。
朱由检被激怒,既然想让我留下,那就都别走了。
崇祯帝自缢殉国后,相继建立的南明各个政权因皇帝法统、血统问题陷入了无休无止的内耗,最终在十余年里被清军各个击破。
南明各个政权相继败亡后,人们对崇祯帝没有南迁的惋惜一直延续至今。
在很多人看看来,只要崇祯力排众议南迁了,大明就能像东晋、南宋那样还有百余年的国祚。
事实上,这种看法有些理想化了,因为崇祯是否南迁的关键就在朝臣是否“赞勷”上。
崇祯十五年,十三万明军精锐葬送于松山,十八万明军溃败于朱仙镇。
崇祯十六年,孙传庭十万大军在南阳惨败于李自成,赵光十一万大军在螺山惨败于八旗军。
此后,不要说拥兵以万计的左良玉、刘泽清了,就连仅拥兵八千的唐通也敢不听崇祯帝调遣。
但是,在朝臣们看来,南迁是崇祯十五年以来屡战屡败下的不得已而为之,必须要有人为南迁前的屡战屡败和南迁后的北方半壁江山沦丧负责,朱由检身为大明皇帝,放弃他并让他来为此负责再合适不过了。
所以,从崇祯十七年二月的李建泰上疏“愿奉皇太子南去”开始到李邦华“皇上自然守社稷”为止,支持南迁的朝臣除了李明睿之外都希望皇太子南迁、朱由检留守京师。
在武将不听调遣、朝臣不愿“赞勷”南迁的情况下,朱由检若强行南迁,好一点会变成汉献帝,差一点就会像哥哥明熹宗一样莫名其妙落水。
况且,朱由检认为国势倾颓至此,皆朝臣所误,如今朝臣却要反咬一口,那就谁都不要走了。
结果,崇祯帝煤山自缢,皇太子和永王、定王被困在京师,相继建立的南明各政权因皇位继承者的法统、血统问题内斗不休,最终,南明各政权仅维持十八年就被清军各个击破。
更新于:21天前-
崇祯帝与皇太极之间曾有过四次议和,如果议和成功会有怎样的不同?
嗨又和大家见面了,今天趣历史小编带来了一篇关于崇祯的文章,希望你们喜欢。崇祯皇帝朱由检继位后,皇太极和崇祯皇帝..
2024-12-23 -
乾隆十分看重永琪,为什么永琪的生母没能母凭子贵呢?
下面由趣历史小编给大家带来永琪的故事,感兴趣的小伙伴接着往下看吧。要说“十全老人”乾隆皇帝最出名的儿子,既不是孝贤纯皇后富察氏所出的永琏和永琮,也不是孝仪纯皇后所出的嘉庆帝,而是英年早逝的皇五子永琪,也就是《还珠格格》中的男..
2024-11-25 -
揭秘:崇祯为什么派人秘密收葬魏忠贤的遗骸?
大家好,我是趣历史小编,说起崇祯皇帝的话,各位一定都有所耳闻吧。崇祯皇帝即位后,立即着手铲除魏忠贤,并在魏忠贤死后,将他碎尸万段、悬首示众。崇祯的行为,赢得了当时人们的称颂。然而,崇祯十七年三月,北京城被农民军围困,崇祯在自..
2024-0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