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鼎立局面形成后,曹魏在西北方向的用兵比较频繁,而三国确立后,魏国在这个方向承受的压力也更大。经常性的用兵打仗也造就了一批名将,而魏国建立后的高级别将领多数都在此地有过任职的经历。在这些大将名将当中,如果说夏侯渊注重后勤善于长距离作战,陈泰善于捕捉战机攻敌于必救,那么,这个大将则最善于危机的处理。这个大将他是谁呢?接下来趣历史小编就带来历史故事,一起看看吧!
曹丕当皇帝,郭淮改任作镇西长史,后又代理征羌护军。黄初元年,郭淮奉命出使去祝贺魏文帝曹丕登基,却在道上得了病,就计算路途远近,停留了几天。由于到的较晚,魏文帝曹丕很不高兴,在群臣面前正颜厉色地呵斥郭淮。郭淮没有强调生病的理由,而是说自己遇得到了盛世明君,知道自己会被赦免。曹丕听了他的话很高兴,不仅没有治他的罪,还提升他兼任雍州刺史,五年后被实际任命作雍州刺史。这应该也算作是一种危机处理吧。
魏明帝太和二年(228年),诸葛亮北攻出祁山,张郃攻击街亭的马谡,郭淮攻击列柳城的高详,两人全部获胜,致使诸葛亮不得不撤兵。不久,郭淮改任扬武将军。
青龙二年(234年),诸葛亮攻出斜谷,并且在兰坑屯田。当时司马懿驻屯在渭南。郭淮估计诸葛亮一定会来争夺北原,应该先去占据它。评议的人多数认为不会这样。郭淮说:“如果诸葛亮跨过渭河,登上北原,把军队一直连接到北山,隔绝了通陇上的道路,使那里的百姓和少数族***不定,这将对国家不利啊。”得到了司马懿的认可,郭淮就在北原驻兵屯田。堑壕和堡垒还没修好,蜀国的大批军队来进攻,郭淮就迎上去攻击他们。过后几天诸葛亮率领大量军队向西进军,各个将军都说诸葛亮想要攻打西围,郭淮独自一人认为诸葛亮把形迹显露在西边,是想让魏国的军队把重兵放在西边去应敌,实际上一定会攻打阳遂。当天夜里蜀军果然来攻打阳遂,由于郭淮有了防备,蜀***队没有能攻上城来。正始年间,郭淮的军职升为左将军改任前将军,其作战对手主要是蜀国的姜维。正始五年(244年),夏侯玄征伐蜀国,郭淮统领各军作为先锋。郭淮估计形势对己不利,突然命令军队出发离开,所以没有大败。回去后,朝廷假授郭淮符节。正始八年,雍州境内的多支羌人发生叛乱,著名的胡人治无戴也起兵来响应他们。郭淮预料姜维一定要来策应并进攻霸城,于是提前赶到迎击,姜维只得退走,叛乱平定。
正始九年(248年),羌人遮塞等人驻扎在河关、白土的旧城,占据黄河,抵御魏军。郭淮进军直奔西海,想要偷袭夺取羌人的物资储存,贵重物品。正碰上胡人首领治无戴返回来,和郭淮在龙夷的北边交战,治无戴被打败逃走。令居在石头山的西边切断了交通大路,截断了朝廷的使节往来。郭淮返回时过去讨伐,把他们打得大败。姜维从石营出来,经过强川,就向西去迎接治无戴,留下阴平太守廖化在成重山筑城,收集被打败的羌人,保护人质。郭淮说服了其他将领,出人意料地分兵攻击,他一面派夏侯霸等人去到沓中攻击姜维,自己则率领军队去攻击廖化。正如郭淮所料,姜维果然赶回来救廖化,胡王治无戴也只好举部落投降了蜀国。
嘉平元年,郭淮改任征西将军,都督雍、凉诸军事。这一年,陈泰被任命为雍州刺史,魏国的西北军事进入了郭淮向陈泰过渡时期。第二年,郭淮在翅上打败了姜维,收降了蜀国的牙门将军句安后,被魏国皇帝任命为车骑将军、还给于了仪同三司和持节的待遇。正元二年(255年),郭淮去世,被追赠为大将军,谥号为贞侯。
郭淮善于危机处理,整个魏国是认可的,司马氏执政时期的魏国皇帝曾下诏说:“过去汉川一战中,几乎遭到彻底失败。郭淮在危险面前来解救危难,功劳书写在王府里。”郭淮在魏国大将当中算不上多么有名,但善于危机的处理,却可以称得上是他的过人之处。
孟婆汤大家应该都不陌生吧,传说只有喝了孟婆汤才能转世轮回,不然就要去必须跳进忘川河接受千年的轮回踩能转世投胎,..
2025-06-30相信大家都听说过眼睛是心灵的窗户这句话但是你们知道吗这句话是真的有符合实际性的今天我就来给大家分享一个跟眼睛有..
2025-06-26今天趣历史小编给大家准备了:秦始皇的路,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草是世界上最顽强的生命,白居易写过一句诗“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草哪怕是被烧了,只要根还在明年春天又会生长出来。尽管草的生命力非常..
那些历史上能够建功立业的大人物,如果已经功高震主,那除了掀桌子、自己当大哥之外,基本没有能够保命的办法了。所以我们要研究的是怎么避免走到这一步。至于方法,咱们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如果想让皇帝相信你没有..
说到三国演义,相信大家都会想到卧龙诸葛的传奇事迹,其中最经典的一幕就是诸葛亮空城计那一战。时至今日,我们依然能想到当年那场对决:刘备去世托孤诸葛亮,诸葛亮大权在握,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和转移蜀国内的“集..
对武大郎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趣历史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我国著名的四大名著《水浒传》中提到了许多历史人物,其中有一名好汉名为武松,他打虎的故事已经家喻户晓,不过其实在真正的历史上,武松打得并不..
在黑暗的欧洲中世纪时期(指公元5世纪到15世纪之间),酷刑通常被用于逼迫犯人提供证词、供出同谋或者是犯案的细节。当时的法律和地方习俗中均未对罪犯待遇或是酷刑种类予以约束。事实上,使用轻刑像是竹签扎脚趾甲..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