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发现一世界级天坑群(西南岩溶地质遗迹调查)
新华社南宁11月16日电(记者赵曼君、胡正航)记者16日从自然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岩溶地质研究所获悉,近日,岩溶地质研究所联合中外专家,开展西南岩溶地质遗迹调查时,在广西西南边境发现一大型天坑群。
据介绍,此次新发现的天坑群,由19个天坑组成,主要分布于广西百色市那坡县的城厢镇和龙合乡,系目前北回归线以南发现的最大天坑群。据调查,那坡天坑群大部分天坑容积在百万立方米以上,原始景观保存完好,人为活动痕迹较少,天坑与地下河及其洞穴系统相连。那坡天坑群形成于定业地下河流域内,地下河汇水面积486平方公里,地下河总长60公里,落差292米。 11月2日,探险队员站在弄羊天坑底部的董棕树林间。 新华社发(中国地质调查局岩溶地质研究所 供图)
这些天坑有的发育于海拔1000多米的高原之上,有的顺着谷地地下河轨迹呈串珠状分布。那坡天坑群的发现对完善天坑演化理论具有重要科学价值。岩溶地质研究所党委***蒋忠诚说。11月2日,探险队在坑底岩屋下休息。 新华社发(中国地质调查局岩溶地质研究所 供图)
那坡天坑群保存有完好的原始植被群落,如董棕、蛇根草、爬树龙、香木莲、棕榈树等,其中国家二级保护植物的董棕群落,林木均高在30米以上。天坑中央香木莲树高50米,仅次于大石围天坑香木莲。 这是11月2日拍摄的弄羊天坑底部的董棕树林。 新华社发(中国地质调查局岩溶地质研究所 供图)
中国地质调查局网站显示,此次调查是全球岩溶动力系统资源环境效应国际大科学计划实施的组成部分。调查结果将进一步丰富和拓展制定相关岩溶国际标准的样本。这是5月3日无人机拍摄的弄羊天坑和天坑中的高大香木莲。 新华社发(中国地质调查局岩溶地质研究所 供图)
据了解,我国的天坑主要集中在广西、贵州、重庆、云南、四川以及陕西汉中。其中,广西的天坑家族规模最大。国内位居前列的大型天坑群,有3个位于广西:最大的是乐业大石围天坑群,共有29个天坑;其次是此次发现的那坡天坑群;第三是巴马盘阳河天坑群,发现天坑15个;第四是陕西镇巴县的三元天坑群,发现天坑13个。11月2日,探险队员安装下降的单绳装备。新华社发(中国地质调查局岩溶地质研究所 供图)
11月3日,探险队员在甲羊天坑相连洞穴探测。新华社发(中国地质调查局岩溶地质研究所 供图)
这是11月5日拍摄的定业地下河出口洞穴石幔。 新华社发(中国地质调查局岩溶地质研究所 供图)
19岁女孩龙其乐在广西涠洲岛失联:酒店留奇怪遗书 最后监控曝光镜头一晃,活蹦乱跳的姑娘就没了。从9月1日晚到现在,四..
2025-07-24壮族传说认为掌管风雨的是青蛙女神,并把青蛙称为蚂拐。红水河沿岸壮族村寨通过祭祀蚂拐,祈求年年风调雨顺,岁岁五谷丰登,四季人畜兴旺。蚂拐节一般从大年初一起至二月初二结束,主要内容有找蚂拐、祭蚂拐、孝蚂拐和葬蚂拐等。壮族蚂拐节(..
2025-07-13夜色朦胧,远山近岫仅存剪影,宛若缎带般平静无波的漓江江面上,一只只点着渔火的竹筏忙碌穿梭。渔火映照江面,如天上星光,与两岸灯火交相辉映,形成一幅“一江灯火满江红”的绝妙佳景,引发游人阵阵赞叹。这是12月3日在桂林阳朔开幕的渔..
2025-06-03有广西人讲普通话,咬字不准,常带明显的地方口音。普遍的是将空读成公,口念成狗,风又念疯,由此闹出以下笑话。:1、有朋友远到,一般吃饭必上一盘田螺,主人夹起一颗田螺一看说:公的!便弃之。又夹一颗又道:公的!又夹又弃,嘴里不断嘀咕:..
2025-05-14禁风节上,瑶族青年唱起瑶歌,传情言志。 在禁风节吹响牛角号的瑶族师公。 2月11日是农历正月二十,在广西临桂县宛田瑶族乡,一万多名瑶族同胞迎来了禁风节。当地人山人海、锣鼓喧天,此起彼伏的山歌,伴着阵阵吆喝声在高山峡谷间飘荡。禁风..
2025-04-23当地时间1月30日,在埃及明亚省拍摄的发掘现场。埃及旅游和文物部长哈立德阿纳尼30日在埃及明亚省一考古发掘现场宣布..
2025-03-20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