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子将79岁母亲活埋进废弃墓坑 3天后被挖出现场令人震惊

2025-03-05 08:08奇闻异事
八字精批2025运势命中贵人八字合婚

原标题:男子将79岁母亲埋进墓坑细节:黄土封住,但没有踩瓷实

靖边县58岁男子将79岁母亲活埋进墓坑内引发极大关注,华商报记者经过采访,挖掘到更多细节。

5月3日23时许,张某梅到靖边县新庄派出所报警称:自己的婆婆王某芳(女,甘肃省庆城县人,79岁高龄)于5月2日20时许被自己的丈夫马某宽(男,靖边县天赐湾人,58岁)从家中(河东团结巷农贸市场附近)用人力车拉走,5月3日凌晨02时许,马某宽一人回到家中,告诉其妻子张某梅说:自己将母亲王某芳送到靖边县新车站,雇佣了一辆面包车送往甘肃省庆城县亲戚家中。

后家人迅速去车站寻找未果,凌晨四点左右,马某宽离开家人的视线,独自一人出走失联至今未归。接警后,新庄派出所民警立即汇报所领导,安排警力对马某宽和王某芳进行寻找,同时到靖边县公安局指挥中心调取相关监控,查找马某宽和王某芳的活动轨迹等线索。

2020年5月5日11时许,民警找到马某宽,对其询问时,马某宽称:将母亲王某芳雇佣面包车送往甘肃省庆城县亲戚家了。经民警进一步调查发现王某芳未到庆城县的亲戚家中。后民警将马某宽带回所内进一步进行调查,在询问期间马某宽言辞闪烁,神色慌张,回答问题前后矛盾,办案民警发现马某宽有重大隐情。

于是对马某宽加大审查力度,最后在民警强大的思想攻势下,马某宽交代:2020年5月2日20时许,自己将母亲王某芳用人力车拉到靖边县万亩林某处,见四处无人后,就找了一个废弃墓坑将母亲王某芳倒进去用土埋了。

办案民警迅速将这一情况向派出所主要领导进行了汇报,所长吴永岗高度重视,立即进行了安排部署,一边对现场进行保护,一边将案情上报县局指挥中心并派人联系刑警大队,并亲临现场对被埋者王某芳展开救援工作。

案件本身不复杂,主要是嫌疑人泯灭人性,有违道德伦理,让人难以接受。靖边县副县长、公安局局长杨利军5月6日下午对华商报记者表示,此案是老人的儿媳妇报的警,涉案嫌疑人是老人的儿子,此次公安及时出警参与营救,挽回一条生命。

目前,这位受害人老母亲在医院接受治疗,生命体征平稳,嫌疑人被警方以涉嫌故意杀人罪刑拘,案件正在进一步调查中。

靖边县公安局相关人员表示,老人本是靖边人,但第二任丈夫是甘肃的,户籍迁过去了,后来又回靖边居住。涉事嫌疑人是老人的大儿子,此前老人和二儿子居住,但二儿子去年生病无力照顾,转由大儿子照顾。可能是照顾的嫌烦了,就做出来这样的事情,老人的儿媳妇回家找不到老人报的警,嫌疑人平时在县城打工居住,农忙时回老家务农。警方称,案发后嫌疑人很快被找到。警方称,由于此案社会关注度高,该局会尽快通报案情。

令人可气的是嫌疑人将老人运至县城河东万亩林一个废弃的墓穴内,并用黄土封住,但没有用脚踩瓷实,老人在暗无天日的墓穴内度过了几天,救出时有些头脑不清,可能是缺氧了,但经过医院救治现在能沟通交流能配合警方谈话。

华商报记者从靖边县中医院内科了解到,老人目前病情稳定,但还在接受治疗。

来源:华商报榆林二三里

免责声明
本站主题以弘扬中华国学文化为主,内容仅供参考学习交流并不代表本站观念,如无意中侵犯您的权益请来信告知,本站会立即屏蔽或根据要求修改或删除处理,联系邮箱 jiuchisu@foxmail.com

最近更新

  • 古代长枪和长棍能有效的克制骑兵 骑兵为什么还如此难打

    很多人都不了解古代骑兵,接下来跟着趣历史小编一起欣赏。纵观古今中外,在冷兵器时代,如果交战双方的兵力、后勤、指挥都相差不多,能够对战争的结局起到决定性作用的就是骑兵了,大家在影视剧或者一些电脑游戏作品..

  • 张亮真的有谋反之心吗?他是怎么死的?

    张亮是唐朝的开国功臣,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原本是瓦岗军的骠骑将军,隶属于徐世勣麾下。徐世勣降唐,张亮也随之归降。而后逐渐得到李世民的赏识,被视为心腹之人。贞观二十年,张亮被告谋反,被斩于西市。在常人..

  • 乾隆有哪三大历史遗留问题?以至于嘉庆都挽救不了

    嘉庆在清代历史上算不上是一个有为之君,他的治国理政能力是无法与乾隆相比的。不幸的是,在大清最需要一个强而有力的人物力挽狂澜的时候,偏偏出了这样一个平庸的守成之君。不过,责任也不能全推给嘉庆,至少在他亲..

  • 远古十大海洋凶猛巨兽排名 灭绝的恐怖海洋生物有哪些

    史前海洋十大恐怖生物排名1. 咬合力最强的生物巨齿鲨身长:20.3米。体重:103吨。咬合力:28-36吨,是咬合力最强的生物。生活于早上新世至晚上新世。它因牙齿巨大而得名,牙齿长15厘米。巨齿鲨以捕食鲸类为生,主要..

  • 诸葛亮第一次北伐有哪些准备?为什么会失败呢?

    诸葛亮本是“躬耕南阳”的一介村夫,但由于刘备求贤若渴,偶然机会得知卧龙盘踞在南阳,于是三次拜访诸葛亮的草庐,诸葛亮被感化,于是写了一篇《隆中对》,这篇创世佳作流传千古,使无数军事家从中获益。这篇佳作深..

微信分享

微信分享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

链接已复制
Copyright © 2025 政卿事迹网 ICP 浙ICP备2023018011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