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行家搅乱收藏热 法律真空亟待填补

2025-03-11 08:14历史文化

我国民间艺术品收藏近年来持续火爆,成为继股票、房地产之后的第三大投资热潮。国内也出现了媒体在鉴宝、卖家在藏宝、藏家在憋宝、买家在找宝的全民收藏和投资艺术品的空前火热局面。然而,《工人日报》的一篇报道认为,如此庞大的收藏队伍和壮观的文化事业,却被一个突出的问题困扰着:这就是藏品的真伪问题。

“鉴定师”多如牛毛并泛滥成灾,但人们仍为不能得到准确的鉴定而大伤脑筋。鉴定面临着空前的信誉危机。

伪专家欺世盗名

“以前我找过几位鉴定专家,他们都说我这两件藏品是真古董,可北京的专家却说它们是赝品,我究竟该听谁的?”不久前,在电视台组织的“民间寻宝记――走进武汉”大型活动现场,武汉市民余先生拿着两只精美的瓷瓶,一脸无奈。

而市民周先生的情况与余先生正好相反:他收藏了一件“青花龙纹高足杯”,此前有专家一口咬定是仿品,在活动现场却被专家当场判定为珍贵的元代青花瓷器。

不同的“专家”竟然“鉴定”出截然相反的结果,人们不免心生疑虑:到底哪位专家能够让人放心?

参加武汉鉴宝活动的专家称:此前他们走了20多个城市,不少地方的赝品率达到了80%至90%。文化部中国艺术品评估委员会副主任王立军说,文物真假掺杂的情况古已有之,普通收藏爱好者大多眼力有限,他们决定是否收藏某件物品时往往需要借助鉴定专家,此时鉴定专家的实力和职业操守就显得非常重要。

据了解,在这些所谓的鉴定师中,有的虽然有一定的专业知识,但是缺乏必要的职业道德。比如,客户请他们鉴定,他们故意低估鉴定物,转手又将客户的鉴定物“骗取”到手;又比如,和有关拍卖公司、古玩收藏商人联手,将真品说成是假的,将赝品说成是真的,翻手为云,覆手为雨,坑蒙拐骗不懂行的消费者;还有的鉴定师看钱说话,只知道投客户所好,讲客户喜欢听的,结果吃亏的还是客户自己。据了解,目前我国各类收藏品鉴定机构有数百家,其中不少机构内的“专家”见了藏品就一律说是真的,还开具毫无用处的鉴定证书,每份证书收取上千元的费用。

还有相当一部分所谓的鉴定家,有的本身就缺乏扎实的文物古玩鉴定基本功,只是略懂皮毛;有的上了几天培训班,混了一张证书,便开始自称鉴定家出来赚钱。

文化部中国艺术品评估委员会副主任王立军介绍说,很多鉴定证书毫无法律效应,只是一些所谓的“专家”利欲熏心的产物。他们三五成群打着“著名专家”、“高级研究员”的旗号四处帮人鉴定,“名为鉴定,实为行骗”。如今这些“伪专家”所出具的鉴定证书已经受到许多拍卖公司和文物商店的抵制。

评估师资质难保

很多业内人士对冒牌评估师的案例保持缄默,但却都强调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即评估师资质难以保证,拍卖公司的鉴定师不是独立的第三方。

文物专家、原中国历史博物馆副馆长杜耀西说:“随着国民经济逐步上升,老百姓日趋富裕,国内的收藏市场形势不错。但是,大部分投资者目前尚未意识到的一个巨大风险主要来自于艺术品评估机构的不完善。”

杜耀西说:“国内最权威的文物艺术品鉴定机构是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他们主要是面向国家收藏的文物进行鉴定。但一方面不可能把所有的收藏品都送来北京鉴定,另一方面中国文物界历来的传统是让有经验的老者对民间传世文物进行鉴定,有时文物专家也很难作出公正的判断。”

中国收藏家协会会长闫振堂指出,收藏行业至今没有专门的法律可依。由于文物保护法针对的是出土文物的管理,市场法律法规针对的是商品交易,而全国收藏业并无政府部门专管,整个收藏界的鉴定、评估和纳税长期处于法律真空地带。

法律真空有望填补

改革开放后,年轻的新生代收藏爱好者涌现出来,而且受教育水平较高,这为收藏业的繁荣提供了难得的土壤。但是,当下最需要的还是“诚信为本”的价值观念与对传统文化的学习和积累。他说:“我认为搞收藏应该以陶冶情操、增长知识为主要目的,当然市场经济也不排斥投资。”

王立军同时提醒广大藏友切不可一味迷信专家,一定要擦亮眼睛、认清谁是谁非。如果要鉴定一定要找一些长期奋战在藏界第一线的实力派专家,只有他们才能说真话、说实话。同时王立军严正指出,请那些“伪专家”尽快收手,不能再继续欺骗广大藏友了,不要再制造一场场悲剧,如果继续我行我素将受到法律的制裁。

近日,为了规范时下日益火爆的艺术品市场,中国文化部艺术品评估委员会率先在四川和浙江成立了工作站。

“人们常说乱世黄金盛世收藏。随着人民生活越来越富裕,收藏行业也出现了越来越多的神话,但神话总有被戳破的那一天。为了整个艺术品市场的健康繁荣,我们文化部艺术品评估委员会必须要出来戳破这些神话。”文化部市场司副司长张新建坦言,收藏业的升温使得伪作泛滥情况越发严重,伪作的水平也在不断提高,这就给鉴定专家的业务水平提出了更高要求。

据悉,国家有关部门正在商讨、制定有关法律、法规,规范我国的艺术品市场并且将艺术品收藏和艺术品鉴定纳入法律轨道,相信到那时那些“伪专家”们将无处藏身。

  • 收藏:不求永远占有 只求曾经拥有

    藏品真与假困惑着人们,赝品否定着真品,道德堕落者不断在制假,藏者的乐趣和智慧便在这真与假的辨识中得到满足和挥发。自信是在智慧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收藏需要自信,但更需要智慧和眼力。所以一般人是“玩”不起的。有心人更将票证时代的..

    2025-08-04
  • 收藏最重的意义在于传承文化

    当今社会多有观点认为目前的艺术品市场以投资为收藏目地的成分太大,艺术拍卖难以体现艺术品真正的艺术价值或文化历史价值。甘学军先生在这一点上持赞同态度。他认为现在国际上却有此潮流。现在的艺术市场已经不是传统收藏的感觉,已经成为一..

    2025-08-04
  • 冷眼面对艺术品收藏热 艺术投资需谨慎

    收藏一直是投资的热门话题,进来艺术品投资火速升温,更有专家认为,高档的艺术品可以称为软黄金,比黄金还有价值。因为艺术品不但可以投资,还可以提高人的美学和精神的境界。那么,面对艺术品投资市场,我们究竟应该拿什么眼光来对待?应该..

    2025-08-04
  • 书画收藏小窍门

    居室挂字画,可以宣染艺术气氛、开拓视野、增添美感、陶冶情操、怡悦身心。但是,挂字画相当有讲究。下面教您窍门1.装裱加框俗话说“人要装,画要裱”,一幅画装裱、加框后,即显露出高雅的魅力。中国字画、源远流长,字画的装裱,也要相益得..

    2025-08-04
  • 中国画市场神话破灭 谁的作品值得收藏

    中国画市场突然繁荣所形成的市场冲击波让许多人一时蒙住了理智的眼睛,往往凭耳朵就开始了中国画投资。于是,一些所谓的老年书画家、速成画家纷纷粉墨登场,而那些早已失去艺术生命和创造力的所谓“大家”也在不断地重复,年复一年地“艺术”..

    2025-08-04
  • 收藏书画艺术品之十八般武艺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尤以中国独有的书画艺术品独具魅力,而书画艺术的稀缺性和不可再生性使它有着坚挺上扬的市场价格,正因如此,诱人的收藏热和由此产生的“收藏文化”的形成也就不难为人所理解。收藏书法和绘画更是学问无穷,要收藏书画艺术..

    2025-08-04
  • 木版水印成收藏新宠

    书画收藏历来是收藏的热门,涉足书画收藏的每一个人,恐怕都不可避免地碰到过木版水印带来的惊喜和烦恼。几年前,一位有着几十年玩画经验的朋友,拿来一幅原装旧裱的张大千的山水画,岁月留痕清晰可见,画款、印俱佳,纸、墨、绢、裱俱老。画..

    2025-08-04
  • 不是说秦朝的法律很严格吗 秦孝公到秦庄襄王期间为何没有农民起义

    很多人都不了解秦国法律,接下来跟着趣历史小编一起欣赏。秦朝的法律有多严格?按照睡虎地秦简记载:偷盗及其他犯罪,..

    2025-06-24
  • 古代的驸马能不能纳妾呢?法律有没有相关规定?

    在古代封建社会的时候都是一夫多妻制,那时候的女性地位是非常的低,当然也有例外,比如王公贵族的女儿,再比如当朝的..

    2025-06-21
  • 禁画撑伞的女人油画,作者因此画终身残疾无人敢收藏

    作为十大禁画之一,《撑伞的女人油画》可能是最容易被忽视的一副,因为它的名气非常大,而往往会让人忘了这幅画其实是..

    2025-06-17
  • 纪念系列藏品要看血统才能具有收藏升值

    春节、2008北京奥运会、2010上海世博会……每到值得纪念的日子,各家发行机构都会推出纪念版贵金属收藏品。金银纪念币、金条银条和各种形式的贵金属藏品在市场上大量出现,每个都打出了“值得珍藏”、“升值潜力无限”的噱头。这些纪念版贵金..

    2025-06-02
  • 酒瓶收藏的意义和价值

    酒瓶是一种特殊的工艺品,集酒艺、酒史、陶艺、瓷艺、考古、文物、绘画、书法、诗词、雕刻、民俗、礼仪、风景名胜于一体,综合体现了悠久灿烂东方文化。同时,也反映了社会政治和经济状况。酒瓶收藏有何价值呢?我认为有三:史料价值、和科技..

    2025-05-21
  • 收藏印章边款很讲究

    自明代中叶以来,篆刻的边款艺术成就与明清流派印章艺术是并驾齐驱的。这一显著特点,说明清流派印章艺术是秦汉印优良传统一脉相承的发展产物,那么,明清卓有大成的边款艺术则是秦汉印苑里所未曾有的全新创作。鉴定一方印章是否为明清时代的..

    2025-05-13
  • 海派“玩家”收藏经:冷门中玩出精品

    关于“玩”,京城大藏家王世襄曾说:“一个人连玩都不会,他还能做什么!”晚他一辈的上海收藏家金晓东把这句话奉为经典。他收藏也是从这个“玩”字出发。不限门类,不论贵贱,全凭自己的喜好。不过海派收藏家与京派藏家也有不同之处。北京人..

    2025-05-12
  • 艺术品投资资本唯炒 收藏唯实

    国人有句流传了上千年的老话:“盛世收藏乱世金”,一针见血的点明了艺术品投资市场的浮沉起落。如今,经历了32年改革..

    2025-05-12
  • 雕塑收藏正当时

    雕塑是一门古老的艺术。人类制造工具时,在对石头、木头、骨头、泥巴等材质加工的过程中,大量运用了雕刻、堆塑等手法,最早的雕塑艺术就这样在原始器物中产生了。后来随着人类思维的发展,开始有了精神文化层面的雕塑追求,生存、祭祀、祈福..

    2025-05-12
  • 收藏家的几点书画收藏和投资经验

    收藏美术作品,已是很多私人和企业考虑的投资意向。确实,在资金充裕的情况下,收藏些美术作品,装饰在居室、会议室时时揣摩、观赏,既陶冶情操,提升文化品位,又使资金保值、升值,进而促进了文化事业的发展,保护了文化遗产,真是几全其美..

    2025-05-12
  • 熊光楷:收藏大可不必强求真迹

    他是一名“武将”,却一直大力倡导读书、藏书,他说,藏书就是藏兵他搞收藏不求经济利益,而在于收藏知识、经历和记忆,他说,最喜欢“见字如晤”的亲切感中国人民解放军原副总参谋长熊光楷上将既是一名“武将”,还是一位成就斐然的学者、收..

    2025-05-12
  • 汉画像石拓片收藏

    收藏汉画拓片之风兴起,汉画拓片成为艺术品市场的亮点。尤其在山东、河南、陕北等地,如何收藏与投资汉画拓片成为收藏者的热门话题。许多地区汉画研究组织不断出现,并成立了很多“汉画研究会”,探讨汉画艺术,使汉画这来自古代的艺术更充满..

    2025-05-11
  • 盘点真实的ufo图片,各国收藏的绝密飞碟图片

    外星人真的存在吗?这是萦绕在所有人心中的疑问,在各国曝光的ufo图片中,我们可以看到有很多种飞碟图片,据说这些老..

    2025-04-24

最近更新

月排行榜

微信分享

微信分享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

链接已复制
Copyright © 2025 政卿事迹网 ICP 浙ICP备2023018011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