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644年,李自成的起义军攻入北京,当时在宁远的辽东总兵吴三桂接到命令,准备发兵保卫京城。部队行至山海关之时,就接到了崇祯皇帝自缢的消息。此时的吴三桂是真正的应了一句俗语“前有猛虎,后有追兵。”前面是李自成的义军拦路,后面是多尔衮的清军追击,无论面对谁,吴三桂都是无力一战的。
曹操就一个被翻案的典型,从乱臣贼子成功翻身为乱世枭雄。《三国演义》最先也是人们茶余饭后谈论的话题,而这也是中国独特的市井文化。为了追求其戏剧性人们往往会添油加醋,再口口相传,这样一来,这段历史故事与正史是会有些出入的。况且美人一旦配合英雄出现,那么可挖掘的情节就更让人垂涎了。
再说吴三桂,因为一位艺伎不惜让自己的国家万劫不复,这种故事应该就是满清统治阶层为了强调忠君爱国,以吴三桂为反面教材,来警告明末残余势力不要继续做无谓的斗争。所以很多人会觉得吴三桂是“冲冠一怒为红颜”而忘记了他全家也被杀了。吴三桂不仅仅是背叛大明,更是背叛华夏,这是槽点之一。
公元1662年,吴三桂进兵缅甸,向缅甸国王要人,要谁?大明永历帝。缅甸国王是无力与吴三桂争斗,只得交出永历帝。可怜的永历帝,在位时就流离失所,都逃到缅甸了,还是被吴三桂抓了回去,甚至觉得留着永历帝夜长梦多,最后就地绞杀永历帝。这一手斩草除根的狠辣程度是槽点之二。
最后一点也就是吴三桂坐镇云南,开藩设府。他想做大清的沐家世代镇守云南,不过清朝对于他的心思看得很透彻,在他杀掉永历帝后便开始制裁吴三桂。随着矛盾的持续尖锐,最后康熙撤藩,吴三桂起兵造反,口号“驱除鞑虏,还我大明。”讲真,如果吴三桂说驱除鞑虏,我们都挺你,但是你说匡扶大明,那么对不起,我们不认识你。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今天趣历史小编来说说太平天国的故事。公元1851年1月11日,洪秀全聚..
2025-04-27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