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收藏赝品多 专家支招辨假货

2025-04-01 08:43历史文化

在日前兰州市举行的一次民间艺术品鉴定会上,一位收藏者带来了一只他花费20万元购进的青花瓷器,可是经专家的现场鉴定,这只他珍藏了多年的“宝贝”竟然是赝品,“李逵”变成了“李鬼”,收藏者的一肚子苦水只能往肚里咽。

目前的文物及艺术品收藏市场上,假货、赝品随处可见,涉及到彩陶、钱币、瓷器、青铜器、玉石、字画等众多文物及艺术品收藏领域。同时,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很多赝品已经达到以假乱真的地步。这些赝品扰乱了人们的视线,令收藏者吃了不少哑巴亏。同时,赝品横行的收藏品市场,也导致了许多问题。那么,作为文物及艺术品收藏爱好者,究竟如何才能尽量少的避免购买赝品呢?记者带着这个问题,采访了我市目前在各类文物及艺术品收藏鉴赏上颇有建树的行家。瓷器风格磨痕藏玄机

据了解,目前收藏品市场上的假瓷器多来自江西景德镇和河南,这些地区自古盛产瓷器,于是就有一些私人作坊,以传统的制作工艺制成的瓷器,加上先进的科学技术,生产出来的假瓷器足以以假乱真。因此,瓷器在真伪鉴别上相当困难。

那么,瓷器收藏者们若要鉴定瓷器的真伪该从哪些方面入手呢?我省收藏协会理事、瓷器收藏家白建军先生介绍,鉴别瓷器的真伪首先应该注意不同年代的瓷器,其风格是不同的。其次,真正的老瓷器,其表面存在自然的磨痕,底面的磨痕也有分段不平的现象;而伪造的老瓷器,其表面的磨痕都是人为打磨的,底面的磨痕也显得平整而不自然。此外,老瓷器虽然经过了百年,但它的釉质感仍旧要比伪造老瓷器要好,瓷性显得温和润泽,有油脂感。而仿制的新瓷“火”气未退,有浮滑感。

他告诫步入瓷器收藏的人:“现在的收藏品市场假瓷器都成灾了,瓷器爱好者要想避免买到假货,少花冤枉钱,就要增强自身的鉴赏能力,多请教有经验的同行或者专业人士,在购买瓷器时,也最好有内行人陪同。”

彩陶颜色、水锈有差异

近三五年来,收藏品市场上的彩陶赝品越来越多,它们主要来自甘肃、宁夏以及河南等地区。彩陶的仿造较瓷器、字画等不同,因一些彩陶在出土时,表面的图案等已经损坏,而坯子完好无损,因此仿造者利用收集的彩陶残片的图案在真坯子上作假画,让人真假难辨。还有把收集的彩陶残片碾磨后掺入陶土,经过仿古勾画烧制而成。造假仿造方法五花八门,不一而足。

对于如何鉴别彩陶的真伪,记者采访了收藏家张兴武和王海东,他们认为,鉴别彩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首先,直观的鉴别即是看彩陶的表面颜色,彩陶多以黑色为主,少有白色,因为白色容易脱落,且出土的彩陶颜色要淡一些,图案也比较质朴;其次,真正的彩陶长久埋在地下,氧化较为严重,一些陶面可见草根的纹路,将其煨在水中,真正的彩陶渗水性好,吸水快,同时还能闻到一股土腥味;还有,真彩陶上会有水锈,复制品上则没有。总之,真彩陶上记载着几千年来大地和泥土的最原始的信息。

字画神韵很难作伪

“瓷糊涂,纸老虎。”与瓷器相似的,字画在收藏品市场上的“李鬼”也不少,且同样难以“抓获”。较瓷器而言,字画的造假因其制作工艺简单而更为容易。字画的造假,随着字画的诞生便开始存在了,二者可谓是“孪生兄弟”。全国各地都在仿造名人字画,而一些大师级的书画作品的仿造则主要集中在京津地区,同样以作坊的形式运作。

目前,大师级书画赝品减少,而二、三流书画家的字画仿作越来越多。那么,真伪字画之间又存在什么样的不同?为此,白建军也向记者作了介绍,辨别字画真伪,首先是从画面效果及落款看“神”。伪造的字画无法达到真迹的神韵,同时,落款的笔力也欠火候,达不到原作潇洒流畅的境界,无法伪造书画家自己独有的特征。

其次,在装裱上看“样”。可以从裱画的特征上判断,真正的古字画是自然的形成上浓下淡且不均匀的陈旧颜色,而伪造古字画的陈旧颜色,由于是用茶水、新颜料或者烟熏,使其看起来显得陈旧,这样的颜色过于均匀因此不自然。再则从纸张上看“旧”,一些书画家有自己的专门用纸来进行书画创作,同时,不同时代的纸张也各有不同。最后在落款钦印上看“伪”,名家的印章多为名家所制,因此在刀法上更为流畅,同时他们对印泥也有讲究,优质印泥不会因为时间的流逝而变色,而作伪的东西显得匠气呆板。

白建军建议广大字画收藏爱好者,在收藏字画的过程中应当循序渐进,从易到难,最好是从本地的名人字画开始收藏,在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和知识之后,再扩大自己的收藏范围,进行更高档次的书画作品收藏。

钱币文字、锈色自不同

钱币因其种类繁多而容易仿造,在目前的收藏品市场上,仿制战国时期的钱币较多,主要因其价格高。而不论是周朝的圆孔圆钱,还是秦方孔圆钱,钱币的仿品和真品还是存在一些差异的。

关于钱币真伪的鉴别,张兴武介绍,可以从四个方面观察:一是钱币的锈色。伪造钱币的锈色不自然,真正钱币的锈色,金变为红色、银变为黑色、铜变为绿色同时泛蓝,而铅则变为灰、白色。二是钱币上的文字,收藏者可以注意这些文字是否属于这个钱币所处朝代的文字;三是出土钱币会有土香味。此外,可以用舌尖轻尝,如果有酸味,则证明钱币还有化学药剂,是伪造的。四是材质,钱币有大小厚薄之分,这些差异与钱币所处时代的国家强盛有关,因此,收藏者可以根据历史来考证钱币的真伪。张兴武先生建议广大的钱币收藏爱好者,要多积累一些历史知识,这对于钱币的鉴别大有裨益。

青铜器用舌尖可以辨真伪

现在,青铜器的收藏在国内古玩收藏界也是五大收藏品之首。目前青铜器的作伪手法较以前更为先进,真伪也较以前难以鉴别。据我省收藏协会副主席李进生介绍,辨别青铜器的真伪,可以从下面的角度入手:首先是看青铜器的图案和器形,看青铜器的器形和图案是否对应。其次是看青铜器的锈色和作旧。一般鉴定青铜器以自然有亮色,用手指抠不下来为主。作伪的锈色看上去没有亮色,用手指抠下来就成粉末,用舌尖舔,舌尖马上就会发麻,用醋泡一夜锈色就全下来了。

李进生告诉记者:“青铜器的作伪方法很多,也很高明,广大的青铜器收藏者主要还是要靠自己平时学习和掌握的经验和知识去鉴别,同时要多向行家学者请教。”

  • 佤族民间是如何看病的?佤族民间诊病法介绍

    佤族民间医生对疾病的诊断方法较为简单,一般常用的方法有:一问、二看、三号脉〈诊脉〉、四顶指甲尖。问,问患者病因、病情、疼痛部位,以及冷热、出汗、饮食和大小便等情况。看,看患者精神面貌,看皮肤。面红发热多为伤风感冒或其他疾病所..

    2025-09-01
  • 七夕民间都有哪些风俗?

    乞巧:七夕乞巧起源于汉代,东晋葛洪的《西京杂记》有“汉彩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针于开襟楼,人俱习之”的记载,这便是我们于古代文献中所见到的最早的关于穿针乞巧的记载。后来的唐宋诗词中,妇女乞巧也被屡屡提及,唐朝王建有诗说“阑珊星..

    2025-08-28
  • 艺术品收藏要盯住六品

    时下,许多人已经渐渐从关注收藏到参与其中,并开始尝试着将收藏当作个人理财的一种方式。我把我自己在收藏方面的浅显体会总结了一下,提醒刚刚“上道”的朋友们注意一些事情。在私人收藏艺术品方面,我认为应追求以下“六品”:第一是“真品..

    2025-08-27
  • 书画收藏之“藏”的学问

    书画收藏的“收”,主要是解决鉴定问题,多有人谈及,令人遗憾的是,很少有人论及书画收藏之“藏”。作为一个书画收藏者,倘若只知“收”,而不知“藏”,那将功亏一篑。书画属于纸绢类文物,纸绢类有机物的寿命有如俗话所说的“纸寿千年绢八..

    2025-08-27
  • 品味收藏:再创造增添收藏乐趣

    收藏不能满足于“收”和“藏”。作为一个成功的收藏者,要善于发掘自身的创造潜能,对藏品进行再创造,使收藏活动增添无穷乐趣。诱人的“奇石宴”安徽池州奇石收藏者龙旺路从多年来收集的池州石中精心挑选,根据石头的色、形、纹制作出一桌拥..

    2025-08-27
  • 国画收藏:由来久远 博大精深

    国画在我国是一个由来久远、博大精深的画种,收藏的人也很多。笔者认为收藏国画需要注意3点。初涉国画收藏,首先要有明确的定位,这是因为收藏和投资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一幅作品艺术水平的高低未必能在市场价位上得到相应的体现,只有那些..

    2025-08-27
  • 浅谈宋元绘画的欣赏与收藏

    艺术品收藏,艺术一般是以绘画、雕塑、建筑为正宗,所谓不是功能性的,这和陶瓷官窑、青铜器、玉雕都不一样,这些在美术史框架中一般被称之为装饰性艺术或者是实用性、功能性艺术。绘画、建筑、雕塑在西方的市场定义中是纯艺术或者是高端艺术..

    2025-08-27
  • 我国书法收藏市场扫描

    人们一定还记得2008年北京奥运会上,会徽“中国印・舞动的北京”惊艳登场。北京的“京”字被幻化成一个奔跑的人形印章,中间的英文“Beijing”和阿拉伯数字“2008”出人意料地用毛笔书法的形式写成,书体风格脱胎于古老的敦煌汉简体,古朴稚拙..

    2025-08-27
  • 开放时代的新收藏观 收藏文化性的转变

    收藏的动力来自何方?开放时代需要开放的收藏观:最高境界是为守护人类文明物证推动文化而收藏,其次是审美境界,讲究个人娱乐和修身养性,第三也要充分肯定投资的动力,但唯有投资而无文化,必然也走不远。我认为开放时代的收藏观要用开放的..

    2025-08-27
  • 早期油画收藏:价格与美术史地位不匹配

    “利玛窦携来西域天主教像,乃女人抱一婴儿,眉目衣纹,如明镜涵影,踽踽欲动。其端严娟秀,中国画工,无由措手。”来自明末清初时期姜绍闻的画史着作《无声诗史》中的一段文字,可窥见西洋画作为域外画种进入我国之始初。西画自明代传入,由..

    2025-08-27
  • 收藏有风险 入“市”需谨慎

    收藏本是一件美好的事情,但当收藏变成了可以升值保值的投资时,一切就都变了。从过亿的拍品,到过亿的赝品,国内的拍卖市场似乎永远不缺少“眼球”。最近在艺术品拍卖市场,一条2.2亿元成交的汉代玉凳同样赚足了眼球,当然它的代价便是赝品..

    2025-08-26
  • 书画收藏的技巧与评估

    收藏书画作品,已是很多私人和企业考虑的投资意向。确实,在资金充裕的情况下,收藏些美术作品,装饰在居室、会议室时时揣摩、观赏,既陶冶情操,提升文化品位,又使资金保值、升值,进而促进了文化事业的发展,保护了文化遗产,真是几全其美..

    2025-08-26
  • 扇面书画收藏日趋升温

    中国扇子历史悠久,从实用品、礼仪物演变为艺术品,经历了漫长过程。近年来,扇画行情水涨船高。2006年,匡时春拍扇子专场,齐白石的大尺寸成扇《红梅蜜蜂》和《蝴蝶兰》以46.2万元和44万元成交,创下当时中国扇画在世界拍卖市场上的新纪录。..

    2025-08-26
  • 李国昌:学术是当代艺术收藏的基本支撑

    中国当代艺术收藏圈子里,李国昌是个响亮的名字。从注重学术推广的墙美术馆(始建于2006年),到全国首家创新性的“艺术银行”(2007年),到创建资本雄厚的中国当代艺术基金(2008年),再到具有良好学术口碑的“中国当代艺术国际论坛”(2009年第一..

    2025-08-26
  • 书画收藏的五个技巧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国内艺术收藏力量不断增强,中国书画的地位及价值将无法估量,对书画有爱好的人,除收藏欣赏之外,还作为一种保值、增值的投资方式。书画收藏与许多投资有相似之处,也有不同之处。关键在于要掌握收藏书画的五个基本技巧..

    2025-08-26
  • 金融资本为收藏市场增添新动力

    近几年,资本市场发育迅速,一些机构投资者涉足收藏,强有力地推动了我国艺术品市场的发展,给传统收藏带来了挑战,也带来了空前的机遇。据笔者了解,这些金融资本的“操盘手”或是以上市公司为后盾,或是某个行业民营企业的经营者,他们携带..

    2025-08-26
  • 收藏书画作品的“门道”

    我们现在说的中国近现代书画,通常是指从辛亥革命开始,到上世纪70年代改革开放之前这一阶段的书画作品。在这一历史阶段中,中国画坛可谓风云际会、群星璀璨,产生了多位划时代的艺术巨匠,如人们比较熟悉的齐白石、徐悲鸿、黄宾虹、吴昌硕,..

    2025-08-26
  • 13个传统民间结婚习俗,婚礼上千万要注意!

    如今,传统的很多婚礼仪式规矩都已经淡忘,其实有许多讲究都是有其寓意和道理的,符合这些中国传统婚俗的规矩,可以让..

    2025-08-25
  • 民间传说中增加姻缘运的猪吹蹄是什么猪蹄

    本文仅用于民间习俗名词解释,请勿封建迷信民间过去有很多有趣的习俗,比如未婚青年不能吃猪蹄叉,如果吃了,想找老婆..

    2025-08-21
  • 瑶族传统文化 瑶族古老的民间文献是啥

    瑶族是一个具有悠久文化传统的跨境民族。据越南有关部门统计,1999年该国瑶族人口为62万余人,到2008年发展为80万人,..

    2025-08-20

最近更新

月排行榜

微信分享

微信分享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

链接已复制
Copyright © 2025 政卿事迹网 ICP 浙ICP备2023018011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