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文化
文是用来记录人类对世界和自身认识、领悟和欲望的文字,除文字之外,还有各种形态和质地的人造物,也记载或呈现了人类对世界和自我的认识、领悟和欲望,比如那些艺术品。
化是这些文字和艺术品对人类的教化作用。
但是文化的内涵不仅仅是这些,文的创造本身也是化的结果。
比如文字的开端象形字,象形文的眼字,就是人对于自然界里的眼睛,经过观察理解之后的形象化表达。从自然界眼睛的形状,到画在岩壁或地面上的眼睛的形象,经历了一个从物到心再到物的过程。自然界的眼睛是物形,象形字的眼字是物相,这是从自然物到人造物的过程。在没有人类之前,就有了自然物,只有在人类出现之后,才有了人造物。
人造物之前,没有任何物种造过物。人之外的所有动物,只会改变物的形状,但不会改变物的性质,更不会造出大地上原本没有的物。在人类之前五亿年的寒武纪,世界上出现了第一双眼睛。但是在漫长的五亿年里,并没有任何物种创造出眼睛的文字,是人类让世界在自然物眼睛之后出现了人造物眼字。自然物眼睛是物化的结果,文字眼字是文化的结果。
在人类没有观察万物之前,万物只是存于世上。虽然动物也能通过眼睛观察到事物的存在,但是它们所观察到的事物只会因为被观察到而发生物理变化。只有人类的观察,才使万物发生了被文化的变化。比如月亮,所有眼力足够的动物都能观察到月亮,但是只有人类的观察,才会让月亮成为“千里共婵娟”的载体。
在人类出现之前,万物是物化的结果;在人类之后,万物除了物化结果之外,还是文化的结果。所以可以说,文是化的结果。
文作为化的结果,它还有化的功能。孔子将西周时代流传于民间或宫廷的诗歌用文字记载下来,编成《诗经》,然后他号召大家学好《诗经》,否则没有以一个文化人的身份说话(不学诗,无以言)的资格。作为中国最早和影响最大的教育家,孔子特别重视教育的文化作用,也就是文的教化作用。比如他的《诗经》,就是有强大教化作用的文集。
文化对世界的最大贡献,就是让世界由物化升华到文化;文化对人的最大贡献,就是让人因文而化。文化的这两种化功是宇宙物化的目的和结果。
作者:王晓阳 公众号:四观堂
以云南省西盟佤族自治县佤族村寨出土的铜鼓为代表的一类铜鼓。时值公元8世纪唐代到20世纪清代末期。流行于云南省西南部的德宏、临沧、西双版纳、西盟等地,是佤族、傣族和克木人所用的乐器。鼓身较小,呈直筒形,面大于胸,腰、足无明显区分。..
2025-07-28“中国书法艺术的光大,是自然而然的事情,你不想让它光大都不可能。”这是欧阳中石先生在中国美术馆就“中国书法的生命力”所作学术讲座中表达的观点,充分表达了他对中国书法文化发展前景的信心。欧阳中石先生指出:中国书法,是闪烁在中华..
2025-07-13相信大家都听说过眼睛是心灵的窗户这句话但是你们知道吗这句话是真的有符合实际性的今天我就来给大家分享一个跟眼睛有..
2025-06-26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