豪族并不是每一代人都有人当大官,成名人才算豪族。汉代豪族有多种类型,有经济豪族,如汉末首富糜竺一族;有累世居官,但经济上不一定富裕的家族,如连续十几代人官居二千石的泰山羊氏(羊续任南阳太守时,穷到老婆儿子来了都没有东西招待);有学术世家的,如扶风马氏,颍川荀氏等;还有世袭的宗室、侯爵之家等等。当然,大多数豪族都同时兼备两种以上类型,比如泰山羊氏,虽然穷,但兼具累世居官,诗书传家两类豪族形态。
想想看,诸葛氏若非豪族,诸葛亮父亲、叔父都能官居高位,又能跟刘表交往密切,诸葛亮一代都能拥有良好教育,并且都与顶级豪族婚姻,这是不可能的。诸葛丰之后,诸葛氏没有名人,说明从诸葛丰到诸葛玄之间这七八代人没人官居二千石以上,或者虽有,但名气不大没有传记而已,要用诸葛亮父辈之前没有名人来否认诸葛亮出身豪族,说不过去。
再说,用诸葛亮自称“臣本布衣”来否认诸葛亮出身豪族,更是错得离谱。布衣指的是没有官职在身的平民身份,跟出身什么家族关系,豪族出身如果不当官时也叫布衣。从诸葛丰到诸葛珪、诸葛玄,不到十代人,传承不容易中断。所以《诸葛亮传》记载他是诸葛丰后人,可信度当然很高。五百年后编纂的《元和姓纂》,与诸葛丰相隔太远,由于材料缺失,诸葛丰到诸葛亮父亲诸葛珪之间没有传承资料,所以没有把诸葛丰列入,可以理解。而从诸葛珪开始,每代人都传承有序,所以诸葛氏也就从诸葛珪开始记载。
诸葛亮和刘表是亲戚,刘表不可能不知道诸葛亮的存在,也不可能没听说过他的才能。问题是刘表手下人才济济,不缺一个诸葛亮。诸葛亮投奔刘表,到头来也就是一个中层干部,这不是诸葛亮的理想。就凭刘表这识人用人的能力,也只能有人死地失的悲惨结局,但当时荆州的确是受战乱波及最小的地方,所以汇聚了很多避难的各路精英,这么多人才不愿为刘表赏识所用也就知道了。
另外诸葛亮也是在南阳“躬耕”遇到的刘备,所以才会表里称本布衣,并不代表没有背景。后边也是诸葛亮诸葛瑾几乎灭族也才有了诸葛诞一家独秀,也并不能代表诸葛诞比诸葛亮更优秀。诸葛亮在刘备生前,不是很受重用,只是军师将军。只是后来刘备,关羽,张飞等死了,蜀国核心荆州集团需要一个主事人,刘备才选了诸葛亮,同时还选了益州集团的李严,诸葛亮的名望主要来源于辅政之后的南征北战。
诸葛亮在荆州的人脉不错,诸葛亮的一个姐姐嫁给了荆州士族蒯越的儿子,另一个姐姐嫁给荆州名士庞德公的儿子庞山民,庞统也是诸葛亮的亲戚,诸葛亮的岳父黄承彦也是荆州名士。诸葛亮在荆州年青一代士族中名声显赫,但是除了名声和人脉之外,确实也没有特别突出的地方。
基诺族男女皆喜欢戴大耳环,耳环眼较大。他们认为耳环眼的大小,是一个人勤劳与否的象征,所以从小就穿耳环眼,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渐扩大。如果一个人的耳环眼小,则会被人认为是胆小、懒惰。基诺族的耳环一般用刻着花纹的竹木或银器做成,精..
2025-09-12日月花饰是基诺族男子的背部装饰。每个男子在衣背中央均缝缀着一块彩色图案,基诺人称之为“波罗阿波”,意为太阳花或月亮花,即日月花饰。日月花饰呈圆形,直径约为10多厘米,用红、黄、绿、白等彩色丝线绣于18厘米见方的黑布上,再缝于衣背..
2025-09-12明代皇帝中,后世对于明仁宗和明宣宗的评价一直很高。继明成祖朱棣之后,明仁宗与明宣宗采取一系列政策使国家出现盛世..
2025-09-06一夫一妻的父权制家庭。在云南镇康县、耿马县的德昂族,其婚姻制度严行一夫一妻制。在父系氏族的大家庭中,妇女还保持一定的地位。盛行的是单线姑舅表婚,每个氏族的男子成员,基本上固定同另外一个氏族女子通婚。若本村互相婚配的氏族中无法..
2025-09-01高山族对子女的教育特别重视。父母为使子女在成年以后成为生产中的能手和村社的保卫者,男女从小就要跟父母或兄长学习各种生产知识。男孩子在家学习制作各种日用品和修建房屋;在农田或山上学习耕种和打猎。住在沿海地区的要学习造船、织渔网..
2025-09-01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