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当中的文臣武将,都在历史的舞台上面崭露头角。他们在属于自己的领域里面发光发热。武将在战场上奋死拼杀,文臣谋士帮助自己的领导,密谋策划于密室当中。当然一个地盘的扩,首先还要有一个重点,那就是一个有才能的人。三国里面公认有才能,最出名的便是诸葛亮、周瑜、司马懿。
法正的家庭背景还是相当雄厚的,西川名士家庭当中。建安年间,法正和孟达原本是好友,正好赶上闹饥荒。两人便一起投靠了刘璋,奈何刘璋这个人,并不是一个明主。法正在刘璋的手底下熬了许久才升官。同在刘璋手下干活的张松,同样是一个怀才不遇的人。两人没事便一起喝酒,感慨领导的不给力。
等到了公元208年的时候,刘备这边开始逐渐的壮大了起来之后。张松和法正便商量着怎么样投靠刘备更为合适。便背着刘璋,暗暗谋划着将刘璋整个地盘送给刘备。当刘备和法正见面的时候。刘备以恩意接纳,尽其殷勤之欢。这样让原本就有着投靠刘备的想法更为坚实。等到法正回到益州之后,便和张松一起谋划背叛刘璋的事情。
有些事情也是需要辩证看待的,三国那种乱局当中。有些时候,是需要看时局的变化,以及领导的重用程度来判定。有一个明智的好去处,岂不是更好的发展呢?刘备在三国里面,众多的诸侯当中,除了极个别的,剩下的差不多都投靠过。那么我们是否可以说刘备也是一个背主之人呢?
答案显然不是,一个人是否是一个背主之人,要看他所做的事情,是否符合历史大局,以及当时世人口中的天下道义。很显然,吕布就是一个很好的反面教材。三姓家奴,的确符合吕布。因为他做的事情,都明显不按常理出牌。刘备则是不同,刘备所做的事情的口号就是,匡扶汉室这面大旗帜,被他运用的淋漓尽致。同时曹操身边的文臣武将,很多都是从别的地方转头过来的,况且再投了新的主人之后,都大都在三国当中发光发热。最有名的莫过于张辽和贾诩。一个名震东吴,一个被评为第一毒士。
我们再看法正,法正在刘璋的手底下,其实并没有得到很大的重用。受到排挤暂且不提,如果一个自认为有才能的人,在三国里面得不到重用,很容易就会被历史的尘埃掩埋掉。如果自己不再争取一下的话,结果只有一个,碌碌无为的度过一生。
天下士人的心,刘备可以说掌控的十分的到位。因为刘备需要得到一块稳固的根据地。同时法正不仅有才能而且家族势力也有,刘备高兴还来不及呢?怎么会害怕法正背叛呢?同时当时的天下能投靠的也就三个,刘备、孙权、曹操。曹操那里人才济济,根本轮不到法正说话。东吴更不用说,一个外来的臣子谋士,在东吴怎可能会有立足之地呢,肯定会受到不同程度的排挤。那么只能选择刘备了。
刘备自然也是一个爱才的人,毕竟各个方面都有用人的地方。法正只能跟着自己建功立业,这样才会又机会出人头地,名流千古。时局的原因,加上法正本身的原因,也就导致了刘备根本不需要怕法正背叛。更何况谁都想有机会在历史上斩露头角,更何况刘皇叔对法正的重用并不亚于诸葛亮。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