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族民间祭祀

2025-05-17 08:57历史文化

祭祀是满族出于对自然和祖先的崇拜而举行的活动,是体现其民族特点的重要习俗。

满族的祭祀有“星祭”和“家祭”之分。

“星祭”是满族自然崇拜观念的反映之一,它如实地记录了满族劳动群众对“北斗”或“北极星”的崇信与他们同自然的依赖关系。“星祭”在秋季九月以后的午夜里天上的星星出全了的时候举行,一般是在居室西窗以外的烟筒后面摆起祭桌,陈放七个香碟、七盅米酒、七盏油灯碗儿(这个数字各氏族之间也有区别)。祭桌之外,另设一个小桌放祭猪,口噙五谷,头朝北斗。

举行“星祭”时,全宗族的人按照辈分面向北斗排列。

满族由于长期在山林中居住和从事狩猎活动,对山川树木的崇拜在满族早期社会中就已形成。他们认为林中山上皆有神祗司之(如旧满洲祭长白山神),所以在经常经过的山林路口的树上挂一些彩色布条或纸条,以奉“山神”,每次进山和出山时都要虔诚地祭祀,以示崇敬。

“家祭”是指满族内各姓氏以血缘族姓为单位举行的祭祀祖先的一种活动。在时间上有朝祭和夕祭之分,“满洲祭神之礼,有朝祭、夕祭。凡朝夕祭,皆有歌,祝之辞”。由此可见当时满族人祭祀的隆重程度。《宁安县志》对清朝末年宁古塔地区满族的祭祀活动作了比较详细的记载:“满族则每年举行两次家祭,祭时于上屋西炕排列木人或各色绫条以代表祖先,祭之前一日,以黍米煮熟捣作饼日打糕,粘后以食。戚族又于族中择一人为察玛,戴神帽系裙摇铃持鼓跳舞,口诵吉词,众人击鼓相和,日跳家神,祭用豕,割豕肉置盎内供于神前,名阿玛、尊肉至碗,复献牲如晨礼,晚间撤灯而祭,名日避灯,祭神之肉不得出门,惟避灯肉可以馈亲友。又立七尺七寸或九尺三寸高细木于院内南隔,置斗其上,形如浅碗,名日祭杆,祭之次日献牲于杆前,谓之祭天,以猪肠及肝肺生置其中,用以饲鸟,又以猪之喉骨带于杆,再祭时则以新易旧”。

宁古塔地区每年举行的春秋两次家祭,一般连祭三日。

第一天是祭祖,先在排列整齐的祖先神位前摆上供品,由穆昆达(族长)率领全族老幼,依辈分排列在神位前,萨满祝词,众人行叩头大礼。接着由“领牲”(主祭人)用烧酒浇猪耳朵,如果猪大声叫或晃耳朵,就意味着祖先领了,为大吉大利。此时萨满戴神帽系裙摇铃持鼓跳舞,并唱《领牲调》,然后再行叩拜礼。晚上是“背灯祭”,背灯后萨满唱《背灯调》,当天祭祀结束后,族人共同分食供肉。

第二天是祭天,平时满族家庭都有在院内竖起一根高过屋脊的神杆(即索罗杆子)的习惯,满族人把神杆视为通天柱。祭祀时,把猪在杆下宰割,“领牲”将猪锁子骨套在索罗杆子顶上,把猪的内脏放在锡斗里,送到索罗杆子顶上去,让喜鹊或神鸦来吃,称为“神享”。三天内吃完,便象征大吉大利。猪肉分“大肉”、“小肉”。“大肉”燎毛后煮熟上供,然后众人分食。“小肉”做成“小肉饭”,众人分食。所有肉、饭三天之内必须吃完,如果剩下,也不能带走,必须埋在索罗杆子底下。

第三天是举行“换锁”。在院内插满三权的柳枝,少年儿童们把彩线系在脖颈上,跪在祖先神像前,以象征子孙如枝之繁,如叶之茂。每年祭祀时都要为儿童“换锁”,直至男婚女嫁。

满族家祭也有明确的禁规,不许孕妇、疯癫者(精神病患者)或戴狗皮帽子者入祭。在祭期内不许借债、讨债、还债,不许争吵,更不许打闹、开玩笑。

满族家祭的神有氏族祖先神、英雄神、察蛮神等,主要有:掇哈占爷(指氏族时代的武将、军事头领)、穆嘎穆哩罕(山名,这里指狩猎神)、代名占爷(神鹰)、嘎斯哈恩都力(神鸟)、阿布卡朱色(天神)、万利妈妈(妇女的保护神)、佛佗妈妈(降福送子的女神)、奥都妈妈(征战女神)等。

满族人祭祀所用的祭品也很独特。如“满洲人家祭……所用香皆自制,谓之年期香,香木产山谷石崖上,高二三尺,叶色浓绿,开红花,花时香满山谷,立秋前采取,花叶阴干之研为细末,烧之香气极佳”。这种香就是现在人们所熟悉的“达紫香”,是属于杜鹃科植物。笔者于1965年曾在黑龙江省宁安县大牡丹村看到过研制这种香所用的器皿,当时保存完好。

满族的祭祀活动是同其宗教信仰和生活习惯相联系的,带有原始迷信色彩,他们把自然力人格化、神秘化,变成超自然的神灵,同时把神灵观念和祖先崇拜作为家族体系的精神支柱,企图通过神、祖的力量摆脱苦难,得到幸福,反映了这个古老民族的纯朴的、美好的愿望。作为一种社会历史现象,这是各民族都普遍存在的,随着社会的发展、满族人民文化科学水平的提高,大部分人对祭祀活动已经有了一个明确的认识,开始运用科学的观点全面地、历史地对待祭祀活动。

  • 彝族新年祭祀面具

    大刀舞面具——孟获大锣笙舞面具——师母大刀舞居住在我国西南部的彝族,按其传统历法,农历十二月下旬和六月下旬为新..

    2025-11-19
  • 《嫁娶通书》民间手抄本

    《嫁娶通书》民间手抄本古籍。pdf电子版大小:86.7MB,合计126页

    2025-11-03
  • 民间恐怖真实灵异事件 鬼存在灵异小故事

    中国民间流传,至今无法解释的真实灵异事件故事一:这个故事是后来听说的,虽然我亲历过,可惜我没印象了,是被我妈抱..

    2025-10-30
  • 满族的夜婚制

    满族入关前,其先世的婚姻制度,曾有过行歌求偶、指腹为婚、服务婚等多种形态。入关后,受汉俗与其他民族婚俗的影响,婚姻制度不仅程序化,而且把本民族的夜婚制度也杂揉其间,形成了既别于汉族婚俗又有自身婚姻特色的一套独特的婚姻制度。清..

    2025-10-16
  • 古人总结的民间禁忌大全

    作为风俗习惯一类的为低级的社会控制动工的民间禁忌,安乡古已有之,而且涉及广泛。过去,乡民的禁忌很多,这些禁忌,..

    2025-10-16
  • 满族的生育习俗

    妇女怀孕,在满族人看来是一件吉事。因此全家人都对孕妇给予特殊的照顾。婆婆不但要向儿媳传授一些保胎、生育知识,同时也提出许多清规戒律。妇女一怀孕,就不能再参加他人的婚礼,更不允许侍奉祖先神。怀孕5个月时,不能到马棚,不许牵马,不..

    2025-10-15
  • 满族的祭祖与祭神竿

    竿祭习俗源远流长。早在《尼汉书》中,已记载了东北地区三韩诸国“邑立苏涂,建大木,以悬铃鼓,事鬼神”(《后汉书》卷85《东夷传》,第2819页)的仪式。有人认为“满入杆祭之俗始此”,(魏声和《鸡林旧闻录》,吉林文史出版社1986年标点本..

    2025-10-15
  • 满族动物崇拜中对其他动物的崇拜

    除了对乌鹊和狗的崇拜之外,在满族的一些氏族,主要是社会形态较为落后的“新满州”人中,还保留了一些与早期渔猎经济密切相关的信仰。史书记载:“(新满州)昔年惟知渔猎,乏农商与工,读书者亦乏其人,渔者系祷河神,猎者系祷山神,究不知..

    2025-10-15
  • 藏族民间禁忌

    民间禁忌,同民间宗教和信仰一样,也较复杂。作为特殊的民俗,禁忌包含三个方面的意义。一是对受尊敬的神物不许随便使用,因为它们具有神圣和圣洁的性质,违犯这种禁忌会招致不幸;二是对受鄙视的财物,不洁、危险之物,不许随便接触,违反这..

    2025-10-15
  • 晚上听到猫头鹰笑?民间十大最恐怖的凶兆

    在民间还有很多关于预兆的内容,比如,左眼跳财右眼跳灾,筷子掉一根在地上了会说还有别人请吃饭,走路遇到蜘蛛垂丝到..

    2025-10-13
  • 外国民间鬼故事,外国人眼中的鬼竟然是这样的?

    这个世界上真的有鬼吗?这是我们一直以来困惑的问题,反正有很多的民间传说,在我们外国人的眼中看来大概是因为坏人越..

    2025-10-11
  • 中国四大民间鬼故事,你所不知道的古代的鬼?

    中国有着非常多的历史文化,早在古代的民间传说中就有妖魔鬼怪的存在,一直在现在,大家对于鬼的存在是最恐惧的,现在..

    2025-10-10
  • 昔日帝王术,民间不得私习!

    中国风水术源远流长,但在唐代以前,天象风水术数皆为帝王皇家的专利技术,风水术数大师也多为御用人员,民间流传很少..

    2025-10-07
  • 清明节的民间习俗,你知道多少?

    清明节是我们汉族传统节日之一,也是三大祭祀节日之一,在我国已经有两千五百多年的历史。原本每年春分后的十五天都属..

    2025-10-07
  • 揭秘民间招鬼的二十种方法,有没有鬼试试就知道!

    对于相信世界上有鬼的人来说,他们认为鬼魂是存在的。对于不相信的人来说,你怎么证明都是没有用的。那么,世界上究竟..

    2025-10-06
  • 民间所说的“鬼”与佛教讲的“鬼”有何不同?

    中国古代传统中所说的鬼神与佛教经典所说的鬼神原是两个概念,不可混为一谈;再进一层分析,佛教六道中的饿鬼与民间俗..

    2025-10-05
  • 揭秘民间流传的十种鬼,那种最恐怖?

    中国最早的鬼并不分男女,而是动物形象动物鬼。原始社会,人们以狩猎为生,相信万物有灵,因此认为人死后会变成某种威..

    2025-10-04
  • 千万注意!民间八大通灵物,一碰就中邪!

    在民间常常会发生一些邪门的事件,比如拿了死去之人的东西,那么,这个人的鬼魂在晚上就会回来找你索要。那么,民间有..

    2025-10-03
  • 细数民间流传的秘术,看后令人大吃一惊!

    在中国很多地方都还或多或少保留着这个传统,当小孩受到惊吓,夜里睡不着觉或者身体出现异样的情况下,大人就会举行一..

    2025-10-03
  • 千万小心了!民间流传各种鬼怪的形成的原因

    各种鬼形成的原因及防范方法!防鬼必看!一、饿死鬼:形成原因:旧社会穷苦人活活饿死怨气所致。 出现方式:常有气无..

    2025-10-03

最近更新

月排行榜

微信分享

微信分享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

链接已复制
Copyright © 2025 政卿事迹网 ICP 浙ICP备2023018011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