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王勃的《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中有这样一句话:“嗟乎!时运不齐,命途多舛,冯唐易老,李广难封。”所以,说起冯唐、李广,大家应该都不陌生,他们的人生经历非常坎坷。冯唐和李广,性格的显著特点,便是他们诚实,不奉承,司马迁在史料中说得非常透彻。
也是因为这个,汉文帝、汉景帝和汉武帝逐渐改变了对冯唐和李广的态度。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由此,进一步体现了冯唐非常直率,不拍马屁。而汉文帝也十分大度,他没有惩罚冯唐,而是问冯唐:“你为什么当着众人面羞辱我呢?私下里说不行吗?”还耐心地让冯唐解释他为什么这么说。于是,冯唐道了歉,说了原因。
曾被免职的云中前首领魏尚,本是一位能与匈奴作战的将军,他之所以被解雇,是因为他在上报朝廷时,多报告了六个人。冯唐说:“对于镇守边疆的将士要给予重视,且要信任他们。魏尚镇守边疆,抵御匈奴,取得胜利,现在只因为一个小错误,他就要受到严厉的惩罚。如果这样,即使你得到了再著名的将军,又能发挥他们的优势吗?”
汉文帝听了,不仅赦免了魏尚,恢复了他的官职,还重用了冯唐。
至于李广,虽然,他朴实直率,不是一个能说会道的人,但是,汉文帝却很欣赏他。李广不仅经常跟随汉文帝打猎,还带病对抗外敌,汉文帝非常钦佩他的勇敢。他亲口对李广说:“你是生不逢时啊,要在之前,你的职位绝不止如此!”在汉文帝眼中,李广的军事能力是出类拔萃的,算是一个杰出的将军。
然而,在汉景帝当政后,冯唐的处境却发生了变化。当时,冯唐被升为了丞相,但是,很快他却丢了官职。这其中的原因我们并不知晓,可是,从汉景帝用人缺乏风度来看,直率不奉承的冯唐,肯定不会被他重用,辞退也是必然。而李广虽未被免职,但是,因其清廉不懂政治,也被汉景帝怀疑。
在七国大乱期间,李广与周亚夫并肩作战,功勋卓然,以夺敌旗帜而闻名。当时,梁王把军印交给了李广,而他却愚蠢地接受了。正是这一点,成为了景帝的大忌,作为朝廷大将军,他怎么能受领藩王的公章呢?因此,战后的其他人都因功获得了奖励,而做出巨大贡献的李广却没有得到奖励。
由此,他为自己的清廉付出了沉重的代价,失去了封侯的大好机会,之后的仕途也不顺利。
汉武帝在任命司令官时,重用外戚,他最开始重用了卫青、霍去病、李广利等圈内人士,可像卫青、霍去病这样才华横溢的外戚却不多见。而且,在卫青、霍去病后,外戚李广利掌管军权,接连战败,最后,向匈奴投降。而李广,既不是外戚,也不会奉承,所以,便失去封侯的大好机会,使得仕途不顺。
此外,关于李广大获全胜的记载很少,却有许多惨败的案例,因此,有人认为:李广大将军的地位名不副实。但我们要肯定一点,李广从军40多年,横跨文、景、武三个朝代,经历了70多次战斗,没有过硬的军事功力,不会奉承的李广肯定得不到帝王们的重用,也不可能让匈奴害怕,并称他为“飞将军”。
因此,李广虽有种种缺陷,但是 ,他却也是一个优秀的将军。
冯唐、李广的人生经历,不仅告诉人们用人要大度,还在不经意间指出了职场中的一些要点。很多简单、正直的人只会低着头拉车,不知道抬头看路,不注意维护与上级和同事的关系,最终,很难得到领导的认可和重用。此外,有些人觉得自己很有天分,有能力做事,但是,他们却不知道,当自己达到一定水平之时,有能力做事未必是领导最看重的因素。
很多时候我们说不喜欢小圈子、关系链,但是,在某个圈子的氛围里,“关系”是非常重要的。也因此,只有善于维护上下级关系,使团队关系和谐顺畅,才是一个职场工作者最重要的事情。而且,冯唐、李广的故事,也只是对这一事实作了一个详细而深刻的诠释。
其实,不管怎样,不管是冯唐还是李广,他们都在自己所处的时代,做出了一个为人臣子该做的事情,这一点是值得世人称颂的。
今天趣历史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禅让制的文章,欢迎阅读哦~春秋时期宋武公十八年(前748),宋武公崩殂,公子力继位..
2025-05-15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