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家分晋后,赵国、魏国、韩国跻身强国之列,又有田氏代齐,战国七雄的格局正式形成,分别是:秦国、楚国、齐国、燕国、赵国、魏国、韩国。值得注意的是,除战国七雄外,还有越国、巴国、蜀国、宋国、中山国、鲁国等大国。小国尚有郑国、卫国、滕国、邹国、费国等。而对于战国七雄之外的诸侯国,基本上都被战国七雄给消灭了。比如韩国吞并了郑国,赵国消灭了中山国,齐国消灭了宋国,楚国消灭了鲁国等。
首先,战国中期,秦惠文王在位时,准备对外开疆扩土。对此,张仪认为应当先进攻韩国,进而一统天下。与此相对应的是,司马错则主张先消灭巴蜀。在一番激烈的讨论之后,秦惠文王采纳了司马错的主张,命张仪、司马错、都尉墨等人率军经金牛道(自今陕西勉县向西南,越棋盘关进四川,经朝天驿往剑门关)攻打蜀国。在秦灭巴蜀之战中,王亲自率军至葭萌(今四川剑阁东北)抵御,兵败遁逃,被秦军杀死,蜀国灭亡。
一方面,在秦灭巴蜀之战之前,秦国的疆域并不辽阔,而通过吞并巴国和蜀国,秦国的疆域获得明显的增加,从而跻身战国七雄的第一阵营。在秦灭巴蜀之战前,秦国的疆域主要集中在今甘肃省、陕西省一带,并包含了今山西省一带的部分地区。在整体面积上,秦国远远不如当时的楚国,对比赵国、魏国、齐国等诸侯国,也没有多大的优势。
另一方面,秦惠文王在位时,山东六国已经形成了针对秦国的合纵联盟。因此,对于秦惠文王来说,如果继续对韩国等山东六国用兵,势必遭到诸侯国的联合攻击。周显王四十七年(前322年),秦国发兵攻打魏国河内,占领曲沃(今山西闻喜东北)、平周(今山西介休西);不久又攻占韩国之鄢陵(今河南鄢陵西北)及义渠国之郁郅(今甘肃庆阳)。周慎靓王三年(前318年),魏相公孙衍发动魏、赵、韩、燕、楚五国合纵攻秦。
由此,在公元前318年,秦国遭到了魏国、赵国、韩国、燕国、楚国这五个诸侯国的联合进攻。因此,到了公元前316年,秦国如果继续攻打韩国,很可能会遭到更大的反击。所以,秦国调整方向,先攻灭巴国和蜀国,不仅增强了自己的实力,也有助于避免山东六国针对秦国的联合进攻。而暂时放缓对山东六国的扩张步伐,也会让山东六国之间互相攻伐,从而给秦国带来坐收渔翁之利的机会。
最后,在秦灭六国中,楚国可以说是最强的对手。而通过占据巴蜀之地,客观上有利于压制楚国。
司马迁在《史记·张仪列传》中记载:秦西有巴蜀,大船积粟,起於汶山,浮江已下,至楚三千馀里。舫船载卒,一舫载五十人与三月之食,下水而浮,一日行三百馀里,里数虽多,然而不费牛马之力,不至十日而距扞关。扞关惊,则从境以东尽城守矣,黔中、巫郡非王之有。
综上,秦灭巴蜀之战,无疑是秦国一统天下的重要一步。在坐拥巴蜀之地后,秦国的人口和耕地明显增加,这支撑秦国发动了长平之战等战役。比如在长平之战中,粮草匮乏成为赵国失败的重要原因。反之,秦国则拥有相对充足的粮草支持。并且,正如司马错所言,巴蜀可从水道通楚,“得蜀则得楚,楚亡则天下并矣”(《华阳国志·蜀志》)。基于此,秦国消灭巴国和蜀国,不仅是开疆扩土,也为秦朝建立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佤族是居于中国西南边疆的一个古老民族。2000年人口普查资料显示,佤族总人口为39.66万人,主要分布在云南省西盟、沧源、孟连、耿马、澜沧、双江、镇康、永德以及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和腾冲、昌宁、景东、普洱等县。其主要居住区位于澜沧江与萨..
2025-09-02保安族的传统民歌,以其生动鲜明的语言,贴切的比喻,优美的曲调,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这些民歌分为花儿、宴席曲、号子、小调、婚礼歌等类型。保安民间“花儿”,在“回汉花儿”的基础上,又吸收了蒙古族、藏族民歌的艺术特点,高亢嘹亮,..
2025-09-01高山族对子女的教育特别重视。父母为使子女在成年以后成为生产中的能手和村社的保卫者,男女从小就要跟父母或兄长学习各种生产知识。男孩子在家学习制作各种日用品和修建房屋;在农田或山上学习耕种和打猎。住在沿海地区的要学习造船、织渔网..
2025-09-011949年前,佤族对青年一代的教育只贯穿在生产、宗教等社会生活活动中,未形成专一的学校教育体系,极少的私塾或学校也未形成正规教育,学校教育机构和人员奇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佤族地区的民族教育事业逐渐兴起和发展。佤族在过去漫长..
2025-09-01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