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不了解:古代小姐嫁人的读者,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古代小姐出嫁的时候,她们为什么要带着一个陪嫁丫头?这丫头陪嫁过去到底有什么作用?
众所周知,古代女性是没有什么地位可言的。古代是一个封建的男尊女卑社会,女人要依靠男人而活。女人在家从父,出嫁从夫,夫死从子,一切都要依靠男人。在古代,女子出门的机会少之又少,女人要做到大门不出,二门不迈。她们也没有什么读书学习的机会,因为古代讲究女子无才便是德。
所以古代的女人尽管你是金枝玉叶也是没有外出的机会。女子在家学习女工,像一些针线活之类的。到了适婚的年龄,父母就会为她们寻找一个门当户对的男子成为她们未来的丈夫。
她们的婚姻大事都是父母说了算,父母觉得可以女儿就得嫁。虽然她们不了解男方的相貌如何性格如何,她们自己对婚姻大事也没有话语权。等到了成亲当日,她们才得以见到自己的夫君样貌。
寻常百姓家的女子是如此,那些王公贵族家的小姐的生活也没什么差别。只不过贵族家的小姐在出嫁时,娘家会给她们准备陪嫁丫鬟。在战国时期,如果是公主出嫁,那么王室都会给她们准备几百甚至上千人作为公主的陪嫁品。而且在春秋战国时期,不只是有陪嫁品还有媵侍,这些人都是要陪同公主嫁到别国。而媵则与平常陪嫁丫鬟不同,她们一般是和出嫁之人是姐妹关系或是姑侄关系,身份地位并不低微。
到了后来,很多皇室贵族或者达官显赫在她们女儿出嫁时都会给女儿准备几个陪嫁丫鬟。陪嫁丫鬟越多姿色越好看的就说明这家人的女儿身份很高,也代表她们的地位不一般。这样女儿嫁到夫家就不会受到欺负,而这些陪嫁丫鬟陪同自己家小姐嫁到夫家一般情况下都是妾的身份。
看到这里,可能很多人对此都难以理解,想不明白为什么这些古代女子出嫁还要带几个丫鬟去。难道她们不介意自己的丈夫有其他女人吗?而且这些人还是自己带去的。她们就真的愿意这么做,心胸真的如此大度。
一、古代女子出嫁为什么要带上陪嫁丫鬟呢?主要有以下3个原因。1、稳固自己地位
相信很多人都看过一些宫斗剧,后宫嫔妃为了得到皇帝的宠爱使尽手段,个个都是勾心斗角,争得你死我活。因为古代是男权社会,盛行一妻多妾的婚姻制度,男子可以娶多个女子,但是元配只有一个。
虽然正室的地位远远高于小妾,但是如果没有丈夫的宠爱,就会受到别人的欺压。既然男人本来就是要纳妾的,何不让自己人去给丈夫做妾呢?这样做的目的是稳固自己的正室地位。
而且陪嫁丫鬟一般都是与自己从小一起长大的,关系亲近。她们做妾不仅可以笼络丈夫的心,还不会成为自己的敌人。有了小妾。丈夫也不会在外面沾花惹草,大家都是同一条战线的人,做事更会齐心协力,少了很多妨碍。要是在夫家受到了欺负,至少还有自己人帮衬着。2、代替自己伺候丈夫
如果自家小姐来月事身体不方便,也就不能伺候自己的丈夫,那么这时候陪嫁丫鬟就发挥了她们的作用,代替小姐伺候丈夫。这样丈夫就不会去外面找其他女人,以免让家里产生不和。虽然我们现代人对于古代这种制度难以接受,但在古代这种事是非常正常的。
3、 传宗接代古代人非常重视血脉的传承,因为古代有句话就叫做不孝有三,无后为大。从这句话我们就可以了解古代人是有多看重子嗣。在当时,如果正室没有生育能力,或者是没有生出一个儿子,那么这是会被夫家看不起的。
如果陪嫁丫鬟能生出儿子,那么她们所生的孩子就可以过继给正室,成为正室的孩子。这样就不会被夫家的人嘲讽看不起了。这些陪嫁丫鬟就相当于是生育和侍奉的工具,她们是没有任何权利的。
总结:古代女子地位地下,***更没有话语权。而这些陪嫁丫鬟陪同自家小姐嫁到男方家里,其实地位更是卑微。不仅主子吩咐什么就要干什么,还要代替小姐伺候她们的丈夫。同时她们还是一个生育工具,对于这些陪嫁的女子来说,她们的命运实属悲惨。她们生在古代就是生不逢时,命不由自己掌握,反而一生都得靠别人脸色而活。
巴音郭楞的蒙古包高大、坚挺、华丽,比起内蒙古的蒙古包,直径大1米,高半米至1米不等,这是由于他们在伏尔加河两岸游牧时,吸收了当地俄罗斯人把房子盖得特别高大的习俗,而且比起现在伏尔加河两岸和内蒙古的蒙古包在内部构造上要密匝、坚..
2025-11-28位于市南25公里处的玉龙喀什河西岸。这是丝路南道上又一座重镇。也有专家认为,它是汉代于阗国都城遗址,兴于西汉初年,衰至唐代末年。故城西有沙山环峙,南倚昆仑山麓。早年尚有内外皆为方形的二重城墙残迹,现已不存,仅留下大小高低不等的..
2025-11-28纳西族在古代无姓氏,只有家名,最早的家名是以氏族名或氏族图腾命名的。如拉木(母老虎)、然(豹子)、泡司(狐狸)、依米(母牛)、茨若(山羊崽)、尤米(母绵羊)、牙米(母鸡)、沙(麻)、尼南(乌木树)等家名,就是沿袭了古代母系氏族的名称或氏族图腾..
2025-11-27布朗族人的名字是按婴儿的性别和出生先后排列的。例如,墨江县布朗族男性、女性分别排行叫:“艾”、“尼”、“桑”、“垒”、“苛”、“拉”;女性排行叫:“月”、“仔”、“也”、“垒”、“姨”、“拉”等。双江县布朗族男性排行叫:“艾..
2025-11-27近年来,由于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收藏汉画拓片之风兴起,汉画拓片成为艺术品市场的亮点。尤其在山东、河南、陕北等地,如何收藏与投资汉画拓片成为收藏者的热门话题。许多地区汉画研究组织不断出现,并成立了很多“汉画研究会”,探讨汉画..
2025-11-23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