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仪中国

2025-06-07 09:02历史文化

国家游泳馆“水立方”建成了,国家体育场“鸟巢”建成了……2008年6月1日,随着42场“好运北京”测试赛的全部圆满落幕,中国人正从容地向世界兑现自己的奥运承诺。

在一个个建筑奇迹与出色的赛会之外,还有一份礼仪文明的考卷摆在国人面前:“迎奥运、讲文明、树新风”,我们将会以怎样的表现践履人文奥运的理念和口号?

礼仪,一道特殊的奥运考题

5月7日,奥运圣火见证了广州的热情,数十万市民涌上街头护送“祥云”。但圣火传递结束后,人们却在网上看到了一些“不和谐”的画面:一些因激动而忘形的市民攀爬大树、踩踏苗木、掀翻围栏、乱扔垃圾,甚至有人将手中的小国旗现场随意丢弃。

5月22日的“鸟巢测试赛”,让北京奥组委奥运村部副部长邓亚萍尴尬不已:“来了很多观众,一半是看‘鸟巢’,一半是看刘翔。刘翔退场,比赛还没结束,人却走得差不多了。”这位昔日奥运冠军对奥运期间中国观众能否展示大国风范心存忧虑。

尴尬不仅仅与体育相关。自去年9月首演以来,国家大剧院副院长邓一江一直为部分观众观看演出时的“失礼”而头痛。“主要问题是乱拍照、乱鼓掌和随意走动。”邓一江说。今年2月,一家英国著名乐团在国家大剧院演出铜管五重奏,就因观众在台下随意拍照,出现乐团幕间罢演风波。“这既是对演员不尊重,更是对其知识产权和肖像权的侵犯。”

据了解,国家大剧院已经被确定为奥运文化活动场所之一,在4月至9月奥运演出季中,来自国外演出团体的节目比例高达48%,这意味着“国外观众的比例大大提高,我国观众的一举一动,直接体现中国人的文明程度”。

马路上,一些行人无视红绿灯,不走斑马线,一些司机不懂礼让,超车加塞司空见惯;社区里,一些居民不重视他人的感受,蹲踩公共座椅,大声喧闹,不尊重他人的休息权利……生活中种种“失礼”行为,正在影响世人对北京奥运文明的预期。

失范,源自公民意识集体缺失

“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孕育的‘礼仪之邦’绝非徒有虚名”。中国人民大学人文奥运中心主任金元浦教授说。

从《周礼》到《礼记》,在中国文化里,“礼”博大精深,几乎无所不包。历史上,中华礼仪一度“出口”至日韩等邻国,并在其礼仪文明体系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然而,曾经的礼仪“输出国”,如今却面临礼仪不断衰落甚至断层的危险。

今年年初,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刘梦溪在谈及中国礼仪现状时忧心忡忡:“百年来西潮冲击,传统解体,我们已经没有了承继民族文化传统、代表今天文明程度的诸种礼仪,包括怎么吃饭,怎么睡觉,怎么穿衣,怎么走路,怎么跟人谈话,基本上都处于失序状态。”现在,国内的一些礼仪教材几乎都是照搬照拿西方商务礼仪,比如怎么穿西装打领带,哪只手拿刀、哪只手拿叉等等。

自周公“制礼作乐”始,中国冠“礼仪之邦”美誉久矣。可是,当奥运的脚步日益临近,五千年的文明史却未能化解国人对于自身“礼仪危机”的深深焦虑。

“我们在打破旧的封建社会时对于礼教的矫枉过正,可能是国人‘失礼’的一个重要原因。”金元浦认为,很多合理的、合乎人们朴素理念的礼仪观念也在历史上被“革去了性命”。另外,我国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主要任务是解决吃饭问题、生存问题,忽视了对自身礼仪体系的建设。“而最根本的一条就是,中国一直缺乏公民社会的构建,我们的国民缺少现代公民意识,内心缺乏对人的尊重,没有意识到遵守公共规范是尊重他人也是尊重自己。”金元浦说,“公民社会中的权利、义务、责任衍生出的公民意识就是要尊重他人、尊重包括礼仪文明在内的社会法则。没有公民社会就谈不上会有公民意识的萌发和自觉。”

尊重,架起中华礼仪接轨国际的桥梁

不久前,一位常驻澳门的记者在博客中发文《国家大剧院真有点消受不起》,对一些观众的“不雅行为”提出批评,在引来28万点击量的同时也引来了网民对观演礼仪“向东看,还是向西看”的热议;一位企业老总在博客中对国内舞会礼仪提出种种批评,也换来了网民“我们为什么要接受西方礼仪”的激烈辩驳。

据考证,“礼仪”一词,最早见于《诗经》和《礼记》。现代社会“礼仪”一词有了更加广泛的含义,其内容包括行礼仪式、礼节及仪式、风俗规定的仪式、行为规范、交往程序、礼宾次序、道德规范等等。

对于当下中国而言,如何在国际标准礼仪和传统礼仪中选择扬弃,进而发展出一套既能和国际接轨,又有中国特色的现代中国礼仪标准体系,已成当务之急。

中国爱乐乐团演出主管庄玉明认为,这是一个很自然的过程:“各国其实都有自己不同的礼仪标准,但却共同遵守着国际社会公认的或约定俗成的礼仪准则。这种国际化对于本土化冲撞带来的阵痛各国都有,只是我们的传统背景更深,带来的思想冲击也更大。”

随着中西文化交流增多,中外日常人际交往也日益频繁,然而中西交往的方式方法上有着明显的差别。中国人热情好客,喜欢嘘寒问暖,对于询问关于年龄、职业、婚姻等问题认为很正常,而这些在西方人看来则是涉及个人隐私,不能直接询问。又如,西方人喜欢频繁致谢,中国人则会认为过分见外;中国人习惯谦虚客套,西方人则会理解为不诚实,诸如此类。

“不同的礼仪标准只是形式上的不同,其内涵是相通的——都是对人的尊重。”北京未来之舟礼仪培训公司培训师周季平以观演礼仪为例解释:中国传统礼节往往是外在的、热情奔放的,比如欣赏相声时的哄堂大笑、观看京剧时的起哄叫好;西方礼节往往是内敛的,侧重于内心的倾听和情感的交流,如欣赏音乐会时的沉浸,面对艺术品时的深思。方式的不同并不能掩盖其发自内心地对演出和表演者的尊重、喜爱、赞赏上的共通,礼仪外在形式的区别并不能割断人性人情的交流和传递。

北京奥组委官方推出的《北京奥运会志愿者培训教材》,则将礼仪的基本原则概括为八项:宽容、敬人、自律、遵守、适度、真诚、从俗与平等。“无论中国还是西方,这些原则都是‘礼仪’二字的核心内涵。”一位专家在采访中谈到。

金元浦认为,在奥运这个大背景下,一套“既有中国特色又与国际接轨”的礼仪规范应当包括三个方面:其一,国际公认的或约定俗成的礼仪准则,我们一定要遵守;其二,中国情景之下的场合要使用我们自己的礼仪,例如中国式的接待;其三,了解一些国家特定的礼仪,这是出于东道主的宽容、豁达、包容。不过,“在展示中国国家形象的重大场合还是要以中国特色的礼仪为主。”金元浦强调。“此次奥运会发奖程序按国际准则进行,礼仪小姐穿的则是中国服装,奖品金镶玉有中国特色。”

重建,兴“后奥运”时代的礼仪之邦

“礼仪差距源于礼仪教育的差距。”北京市一名专门从事德育及礼仪教育的中学教师认为。

虽然近年来,国内礼仪教育日益受到重视,但在实际教学中,模式化的套用、应试的教学方法,礼仪刻意条令化、缺少实际指导等问题依然突出。“礼仪教育覆盖面和影响力还极其有限。”

奥运的到来是一个契机,也是一个强大的动力。

“世界给我16天,我给世界五千年。”北京奥运,给了中国向世界自我展示的机会。无论是广泛开展的“迎奥运、讲文明、树新风”活动,还是国家大力推行的和谐社会理念,无不反映了崇“礼”风尚的复苏。

据北京奥运会、残奥会文明观众、拉拉队工作组负责人李伟介绍,奥组委把文明宣教工作放在十分重要的地位,利用包括宣传片、宣传册、海报、互联网、手机短信等多种手段,向预观赛人群和全社会的群众宣传观赛规则和文明礼仪。日前,一套“加油助威标准手势”经由媒体推向全社会,被网民亲切称为“2008中国第一手势”。

作为北京奥运比赛训练场地之一,北京市第八中学有意识加强了针对学生的礼仪教育。该校德育处一位老师介绍,仅这学期就开展了文明迎奥运演讲比赛、征文比赛、“我看校园不文明现象图片展”、奥运礼仪系列讲座等活动。

强调礼仪文明,显然不仅仅是奥运会这16天的“面子”问题。“一个很重要的工作是如何防止奥运会之后故态复萌。”多名学者在受访中表达了类似的意见。

“奥运会期间,集中显化的只是一种观众观赛观演的文明。”李伟介绍说,“而我们希望能以奥运为契机,以文明观赛为入手点,促进礼仪教育,改变我们现场观众的不良习惯,潜移默化地教育青少年学生,并通过奥运会的辐射影响全社会人群的文明礼仪意识,从而让奥运真正在中国留下一些东西,将和谐社会建设和中华礼仪文明复兴向前推进一步,让我们文明古国礼仪之邦的声名响彻世界。”

“我们要把围绕奥运会所做的一切作为遗产延续下去,尤其是其中比较好的要通过典仪法规的形式固定下来,这需要政府和全社会的努力。”金元浦说。

  • 中国画家:白伯骅

    白伯骅,中国画家,1944年出生於北京一个书香世家。曾祖白恩佑,擅长书画,为清代咸丰年间翰林。1965年夏,毕业於中央美术学院附属中等美术专业学校。1972年师从着名人物画大师蒋兆和先生,潜心研究中国人物画直至1986年蒋先生仙逝,深得先生..

    2025-06-21
  • 中国著名书画家:吴休

    吴休,原名吴衍休,1932年生于四川,1949年肄业于四川省艺专,1961年于中央美术学院毕业后,调入北京中国画院(现北京画院)为研究生,1964年毕业后留任专业画家,1984年任副院长,1992年退休。历任北京画院副院长,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

    2025-06-21
  • 中国的三条龙脉是什么,分别为北龙南龙中龙

    何为龙脉,可能大家知道不是那么清楚。它就是一个风水术语,在实际中指的就是山脉,一般龙脉就是有生气贯通、有始有终..

    2025-06-21
  • 中国有吸血蝙蝠吗,没有/主要生活在北美地区

    世界上存在着许多以吸血为生的恐怖动物,例如吸血蝙蝠就是其中的一种,它常常在晚上出来活动,并寻找猎物来吸取新鲜的..

    2025-06-20
  • 中国三大鬼节盘点,清明节中元节中元节

    中国由于历史十分悠久,从古代就流传着许多节日。自古以来百善孝为先,每年作为后代子女们都会进行祭奠祖先灵魂,所以..

    2025-06-20
  • 世界音乐教育大会首次在中国举办 佛教艺术乐章奏响

    8月1日,第29届世界音乐教育大会开幕式1日晚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举行,这是被誉为“音乐教育领域奥林匹克”的世界音乐教育大会自1953年创办以来,首次在中国召开。简短的开幕式后,大型多媒体音乐舞蹈晚会《五彩丝路》在热情的掌声和欢呼声中上..

    2025-06-18
  • 发生在中国真实的怪事有哪些:哈尔滨猫脸老太太事件、双鱼玉佩

    发生在中国真实的怪事有哪些:哈尔滨猫脸老太太事件、双鱼玉佩1、哈尔滨猫脸老太太事件 1995年;哈尔滨猫脸老太太事件..

    2025-06-16
  • 中国火龙毒性有多强,一毫克能杀死一名成年人

    地球经过亿万年地质变化才形成今天面貌,在时间匆匆流逝中灭绝了不少生物,同时也存活下来一些生物,例如大白鲨、真鳄..

    2025-06-15
  • 酒桌礼仪简介

    对于现在的社会,逢酒席也必须要有一定的礼仪方式,下面我们来学习一下。(一)如果自己真不能喝,就别开第一口,端着饭..

    2025-06-15
  • 怎么吃沙拉好?吃沙拉礼仪简介

    怎么吃沙拉好呢?沙拉作为一道比较简单的菜,还是有要注意的礼仪。下面亲亲宝贝小编告诉你吃沙拉的礼仪吧!沙拉的吃法:..

    2025-06-14
  • 中国十个最邪门的地方解析,船沉灯灭专家吓出精神病

    尽管现在科学技术非常发达,但是依然有许多地方至今依然是谜题,比如中国十个最邪门的地方,每个地方都有蕴含着不一样..

    2025-06-14
  • 中国四大名酒排名,贵州茅台酒是世界名酒代表

    我国自古以来就有饮酒文化,当几个朋友坐在一起吃上烤串,喝上一口清酒,就如同对酒当歌、人生几何,畅想美好时刻。在..

    2025-06-13
  • 寿命最长的狗,中国神犬藏獒可活20年之久

    许多家庭喜欢养宠物狗,它能给你带来欢乐。不过每种动物都是有一定寿命的,一般来说狗的寿命为9-15岁,其中2-5岁是狗..

    2025-06-12
  • 中国外星人,惊现无法解释沙漠怪圈

    人类的科学技术不断的提升,一直子探索着地外的生命也就是俗称的外星人。在全世界范围内,许多人目击了一些不明飞行物..

    2025-06-11
  • 世界上有哪些未破的悬案 中国悬案真实案件有哪些

    世界上有哪些未破的悬案 中国悬案真实案件有哪些今天为各位小伙伴盘点一下世界十大未破的悬案(奇案),这些案件在当时..

    2025-06-11
  • 中国八大名酒介绍

    网路上的说法供参考。中国八大名酒茅台酒尊为中国国酒,以独特的色、香、味为世人称颂。以清亮透明、醇香回甜而名甲天下。茅台酒一般52~54度,产于贵州省仁还县茅台镇,因产地而得名。该厂位于赤水河畔,有270余年的历史。相传公元1704年,有..

    2025-06-10
  • 面试礼仪_面试礼仪常识

    面试是大学生走向社会前的最后一个环节,也是非常重要的环节,因为,对同一个人来说,在同一个单位的面试只有一次,不会有第二次,第一印象就是最终印象。以下关于面试礼仪常识由为您整理提供,欢迎阅读与参考。面试礼仪常识对于初次见面的人..

    2025-06-09
  • 文明礼仪常识_中国文明礼仪常识

    个人礼仪是我们自尊、尊人之本,更是我们立足、立业之源。以下是由为您提供的个人礼仪,欢迎前来阅读与参考。礼仪常识之一--基本礼仪个人礼仪是其他一切礼仪的基础,是一个人的综合体现。一、仪表仪态礼仪保持头发清洁,修饰得体。男士应每天..

    2025-06-09
  • 小学生礼仪_小学生礼仪常识

    以下关于礼仪常识内容由为您提供,欢迎阅读。小学生礼仪常识一、称谓礼仪1、对父母、长辈不能直呼姓名,要用标准称呼。2、对兄、弟、姐、妹不要连姓带名称呼。二、问候礼仪向父母、长辈问候致意,要按不同的时间和场合使用不同的问候语。1、早..

    2025-06-09
  • 礼仪知识培训ppt模板汇总

    我国是礼仪之邦这是所有中国人都清楚的。然而很多朋友却很难做到处处将礼仪做到位。为了方便各位朋友系统的学习一些相关的礼仪知识,今天就由礼仪频道的小编来为大家做一个关于礼仪知识培训的ppt模板汇总,里面涵盖了商务,职场,社交,公关,..

    2025-06-09

最近更新

月排行榜

微信分享

微信分享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

链接已复制
Copyright © 2025 政卿事迹网 ICP 浙ICP备2023018011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