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境内畲族特殊的结婚习俗

2025-07-18 08:05历史文化

畲族分布在安徽省宁国县千秋关一带,约1000余人。20世纪初,由浙江景宁县迁来,最初隐居深山老林,后逐步移居平地,与汉族杂居。他们的婚俗世代传承,有自己的民族特色。

通婚范围:一般不与汉族通婚。在畲族内部,同姓近亲不婚,同姓不同香炉(即同姓不同宗),或同宗已趋过五代者,则可以结婚。

婚制:也是封建包办婚姻制度,要有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双方才能缔结婚约。

畲族是一个爱歌唱的民族,每逢节日,男女青年参加集市活动,往往集体盘歌。其中有《拦路歌》、《有缘歌》、《交情歌》、《付娘(姑娘)歌》、《付郎(小伙子)歌》等等,大都是谈情说爱的唱和,在盘歌活动中是比歌喉较才智,表爱慕之衷情,以求男女间的相互吸引,从而建立亲密的感情。但双方要达到正式结合,仍要得到父母的应允的托媒撮合。

嫁婚方式:有女婚男嫁和男婚女嫁两种方式。一般有女无儿的人家都招男入赘,以婿为子,女方父母视婿如子,亲友也都尊重。赘婿改从女姓,有财产继承权。男婚女嫁,则同汉族习俗。

定亲:男女青年通过盘歌后相互了解和恋爱后,便各自告知自己的父母,如父母同意,男家托媒向女家求亲。女方将亲手织的长八尺到一丈二尺的畲族彩带,由媒人转送给男方,就算正式定亲。

媒人:媒人多为男性,大都是当地有威望的老年人,畲族一般称媒人为“亲家伯”或“行郎”;媒人一般有特殊的技能,即有好“肚才”,会唱一口好山歌。他到女方村寨时,和寨里妹子对歌时,能即景生情,应答如流,就会受到女方及村寨的欢迎。媒人是在男女双方爱恋之后,协助办好订婚手续、商量结婚事宜;并送糯米给女家酿结婚甜酒,婚礼举行时迎新娘等等。

喜期前两日,媒人挑男方礼物到女家,女方村寨妇女热情相迎,将板凳放堂屋东首让坐,他按畲族规矩,将板凳移西首落坐,以示歉意。女方请他抽烟,他回向堂屋内的村寨老小敬烟。以后便开始对歌,媒人要通宵达旦与村寨妇女对歌两晚。如媒人对歌不流畅,就会受到对方的奚落,甚至把他赶出村寨,要男方另请高明充当媒人。

迎亲:结婚日,对歌鏖战两晚的媒人胜利归来后,打扮一新的新郎步行到女家迎亲,女家以丰盛酒宴款待,而酒菜是由男方全部办好,请赤郎子(厨师)挑到女家。当新郎到达宴会场上,席桌空空如也,新郎就开口唱歌,唱要什么酒菜的歌,厨师对歌,一唱一和,新郎所要的酒菜,一样一样地端上桌子,才举行宴会。宴毕,女家收拾杯盘时,新郎和厨师又一件一件地互相唱和,直到收席完毕。

这时,新娘身着盛装而来,头梳螺式或筒式发髻,戴凤冠,插银簪,腰扎绣有“百年好合”的花腰带,与新郎交拜、祭祖,大家围坐唱拜;然后,新娘辞别父母等亲人,与新郎步行去男家。途中,新郎在前,新娘随后,各执雨伞一把,两人边走边唱,喜气洋洋。

婚礼:当新郎、新娘临近男家时,男家亲人和宾客有意躲藏起来,大门内外静悄悄。新娘望着院子说:“你家人都绝代了吗?”这时大家跑出来了,随声回答说:“正等你来家接代啦”!接着,新娘拜见公婆,祭祀祖先,进入洞房。新娘进洞房后,即开喜宴,在“行郎”歌声引导下,长辈和宾客按次第坐下,称为“举位”。酒过数巡,“行郎”唱《劝酒歌》,向宾客劝酒。嗣后,“行郎”手捧底垫红纸,上点一对红烛的木盘,立于中堂檐前,边鞠躬边唱“捉蛙歌”,从首席开始,请宾客将红包(蛙)放入盘内,小红包收齐后,便请新娘舅父点数,如为单数,舅父悄悄地放入自己准备好的一包,凑成双数。然后“行郎”由小伙们相伴,捧着木盘,把“蛙”送到洞房门口,对洞房唱着:

“桃花开,李花开,花盘彩蛙进门来,四幅罗裙结成对,八幅罗裙花盛开,开得好花结好籽,一树红花闹满园,旺出千子万孙万万年。”按规矩,“行郎”只能在洞房门口唱,如跨进洞房内,就要罚酒一壶,因此陪伴新娘的姑娘们总想方设法拉“行郎”入房,而小伙们则尽量保驾,双方拉拉扯扯,大笑大闹,直至新娘接蛙为止。宴会结束,对歌开始,起先是男女双方请来的“行郎”对歌,后是围观的小伙与姑娘们对歌,青年人进洞房时要唱《初看新娘歌》闹房时要唱《闹房歌》。

新婚之夜,全家人和宾客们要长夜对歌。歌词主要是祝福新人爱情坚贞,生活美满。新人要喝十杯酒,每喝一杯,都要唱一首歌。到天亮时,“行郎”唱《十二生肖歌》,这是盖歌,表示盘歌被盖住了,意味长夜对歌已告结束。

嫁妆、贺礼:畲族人家嫁女,陪送的嫁妆,一般是几件粗布衣服、一床被子、一对枕头和一对木箱。另外还有锄头、犁耙、斗笠、蓑衣等劳动用具。男家送儿子入赘时,也陪送劳动工具。亲朋送贺礼,一般只送一尺六寸到三尺青布,给新娘做三角式裹腿,是上山劳动时必备的。也有送一件衣料的。参加婚宴的,要送红纸包。

  • 壮族的拜山习俗

    清明时节,广西生活的汉族人在早几天就开始忙碌了起来,大型超市甚至专门设立了“清明专柜”,“拜山”用的祭祀品一应俱全,其中最抢手的就是“五色糯米饭”,“烤乳猪”,还有各色糕点了。广西的壮族人通常在农历三月初三就已经祭祖完毕了,..

    2025-07-19
  • 东乡族婚礼习俗

    东乡族婚礼受伊斯兰教的影响,基本上由父母决定,男女青年不得谋面相谈,大多由“找赤”(媒人)中间传话。一般先由男方请“找赤”到女家说亲,女方应允后,男方就要送“订茶”做见面礼。“订茶”一般是几斤细茶和几件衣服。之后便履行正式的订..

    2025-07-18
  • 东乡族饮食习俗

    东乡族以面食如小麦、青稞、玉米等为主食,副食主要是洋芋等蔬菜。食牛、羊、鸡、鸭肉,但须经阿訇或伊斯兰教的长辈屠宰,放血后才能吃。遇节日和吃“宴席”,喜以面和清油为料,炸“油香”、“酥馓”等以及各种花果,味香色美,十分好吃。东..

    2025-07-18
  • 甘肃回族的生育习俗

    生育习俗散居在仙桃、洪湖、天门、潜江等地的回族,其生育习俗受汉族的影响颇深。比如小孩满月、周岁、十岁都要请客祝贺,产妇“坐月子”等也和汉族相似,但也有和汉族不同的地方。回族的生育习俗有一个完整的程序,它包括三个环节,即“取经..

    2025-07-17
  • 海南黎族生育习俗

    在原始社会时代,原始人的思维和智力发展到认识生育是人类生存的条件,人们就懂得利用树叶和兽皮遮盖和保护自已的生殖器。黎族地区毛道乡出土男生殖器“石祖”图腾崇拜物、保亭县三道地区黎族崇拜女性乳房的基石,印证了黎族自古以来对生育的..

    2025-07-17
  • 汉族节日——花朝节习俗

    赏花是生活中的一种雅兴,中国人在赏花方面所积累的民俗文化成果尤称丰富,旧时流行于各地城乡的花朝节就是一例。 二月仲春,正值芳菲盛开、绿枝红葩的时节,为花朝节的活动提供了繁丽丰硕的天然背景。这一天花贩在出售莳花时,照例用红布条..

    2025-07-15
  • 畲族历史发源是什么?畲族习俗简介

    畲族,现有630378人,主要居住在福建、浙江两省的广大山区,其余分布在江西、广东和安徽省境内。其聚居点多为数十户人..

    2025-07-06
  • 畲族头饰有什么特色及样式?畲族头饰简介

    畲族头饰因年龄、地区而有差别。一般妙龄少女的头发是用红色绒线掺在一起编成一条辫子,缠盘在头上,做成圆形状,前留..

    2025-07-06
  • 畲族历史起源是什么?畲族发展简介

    畲族是个具有悠久历史而勤劳勇敢的民族。关于畲族来源众说纷纭,莫衷一是,目前尚无定论,还有待于进一步的研究。主要有以下几种说法:同源于汉晋时代,长沙的“武陵蛮”说;东夷说;“越人”后裔说;“南蛮”说;福建土著“闽”族后裔说。其..

    2025-07-06
  • 仡佬族历史发源是什么?仡佬族习俗简介

    仡佬族,现有437997人。主要分布在贵州省务川仡佬族自治县和道真仡佬族苗族自治县。其余少数散居在云南、广西地区。仡..

    2025-07-05
  • 拉祜族的历史发源是什么?拉祜族饮食习俗简介

    拉祜族,人口有411476人。主要分布在澜沧江流域的思茅、临沧以及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拉祜族地..

    2025-07-05
  • 山东人喝酒的礼仪-山东人喝酒习俗

    山东人素善饮,天下皆知。但是,山东人酒桌上的风俗和礼节多,喝法也多。这些东西好坏搀杂,有些增进气氛,而有些则让..

    2025-06-29
  • 少数民族锡伯族习俗礼仪

    锡伯族世居呼伦贝尔大草原和嫩江流域。18世纪中叶西迁至新疆察布查尔等地,现多数居住在新疆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和霍城、巩留等县,在东北的沈阳、开原、义县、北镇、新民、凤城、扶余、内蒙东部以及黑龙江省的嫩江流域有散居。人口约20万,新..

    2025-06-28
  • 福建土楼特色婚礼习俗

    土楼人家娶新娘一般都在下半夜进行。天亮到夫家,意在免受干扰。新娘出嫁一定要哭嫁,一者不忘父母养育之恩,要离开父母依依惜别情;二是哭好命,意味着到了夫家会有好运气。同时一定要有送嫁(伴娘)体现新娘人缘好。出嫁时一定要换上新衣服、..

    2025-06-27
  • 台湾婚礼习俗

    每逢新春佳节,所有喜庆的事儿都往一块儿凑。家人团圆,朋友相聚,就连新人们的婚礼也愿意选在这个时候举办。在台湾,现在的年轻人不但愿意在这个时候结婚,而且他们的婚礼形式也是多种多样。现在我们就一起去看看台湾的年轻人是怎么变着花样..

    2025-06-27
  • 羌族丧葬习俗

    羌族具有自己民族特色的丧葬习俗。葬式分火葬、土葬、岩葬、水葬几种。人死后遣人到附近亲戚家报丧,请“释比”念经,丧主为死人净身,穿寿衣3~6件入棺,父母健在者穿白色,其余为深色,并在棺内放五谷杂粮,50岁以上病死为寿终归天,要唱丧歌..

    2025-06-26
  • 回族祭祀亡人习俗

    回族把祭祀亡人叫“锅里倒油”或叫干“尔麦里”。主要是祭祀直系亲属亡人,祭祀教主等。祭祀直系亲属亡人一般根据亡人“无常”(逝世)时间的长短来采取不同的规模。祭祀从人“无常”后埋葬的当天晚上开始。丧主家要熬“米粥”,炸油香和烙油..

    2025-06-26
  • 回族洗小净的习俗

    小净,回族穆斯林通常称洗“阿卜代斯”(波斯语)。回民洗小净主要在大小便和下气、呕吐、出血昏迷、休克,两手接触了肮脏的东西等情况下洗的。其程序如下:洗两手至腕部。洗两便,回族群众叫“净下”,净下时,须蹲成南北方向,用右手拿汤瓶..

    2025-06-26
  • 回族婚礼撒金豆习俗

    撒金豆,回族群众也叫“撒喜”。当新娘入了洞房,送亲客人进屋后,主人一方面安排接待客人,一方面请阿訇按照回民的习俗,给新郎新娘念“尼卡哈”:在堂屋正中设一张香桌,上方坐阿訇,左右坐证婚人和父母亲。地下铺上毯子,新郎、新娘跪或站..

    2025-06-26
  • 穆斯林饮食习俗

    养身之道,莫大于饮食。自古以来,谁都离不开饮食。但是,穆斯林的饮食却有自己的特点。“当食而不食,有违造化之恩;不当食而食,又属己私之用。”《古兰经》对此阐述得很明确、很透彻,前后几十处反复强调,并作了严格的具体的规定,这对我..

    2025-06-25

最近更新

月排行榜

微信分享

微信分享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

链接已复制
Copyright © 2025 政卿事迹网 ICP 浙ICP备2023018011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