吹吹腔是啥?为何是白族最奇葩的传统文化

2025-07-27 08:43历史文化
云龙白族“吹吹腔”的出现距今约有500年的历史了。主要靠师传和家传传承。云龙白族吹吹腔戏最具代表性的地区是旧州镇的汤邓、下坞、旧州三个村和长新乡的大达村,目前全县已组建白族专业、业余吹吹腔剧团9个:汤邓吹吹腔剧团、上甸尾吹吹腔剧团、三七吹吹腔剧团、丹嘎吹吹腔剧团、丰城吹吹腔剧团,汤涧吹吹腔剧团、大达吹吹腔剧团、箐干坪吹吹腔剧团、云龙县吹吹腔剧团。每个剧团都有戏台。这些剧团逢年过节、迎神赛会、婚丧嫁娶、起房坚柱都要进行吹吹腔戏表演,特别隆重的是春节,节目表演要达三天三夜。2000年7月24日在《云南日报》公布的滇西北保护与发展项目上,将长新乡大达村列为吹吹腔保护村,旧州镇列为白族吹吹腔保护区。吹吹腔是一种古老的民族剧种,行当分工相当细致,“生、旦、净、丑”俱全,讲究手、眼、身、法、步,有一套完整的表演程式及身段谱,步法与唢呐旋律相适应,舞蹈性特别强。吹吹腔以唱、吹为主,吹又以唢呐为主要器乐吹奏过门,故又称“唢呐戏”、吹吹腔每唱四句为一段,唱词格式为“三七一五”山花诗体。白族吹吹腔很具有观赏性。集说、唱、表演、器乐于一体,曲目本身的创作就是社会生活的真实反映,有时就是大家日常生活中的一件件小事,是观众自身的经历,很容易接近观众;它还具有很强的生动性和趣味性,因为它将诗赋、神话、谚语运用于作品中,再加上表演动作的夸张,就使曲目更传神。它还具有很强的民族风格和地方特色,白族语言,唱腔的诙谐,器乐的合理配合,节拍有快有慢,动作有张有弛,节奏十分明显,其中最具代表性的节目《崔文瑞砍柴》、《火烧磨房》等在云龙县山地文化展演活动中深受群众好评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最近更新

月排行榜

微信分享

微信分享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

链接已复制
Copyright © 2025 政卿事迹网 ICP 浙ICP备2023018011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