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齐时期的农业、盐铁业、瓷器制造业都很发达,高洋年轻时可谓是历史上少有的明君。可他从天保六年,开始放荡起来,他经历了什么呢?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趣历史小编一起往下看。
高洋开始不理朝政,由太子监国,自己或者禅修闭关,或者沉湎于酒色之中,他在都城邺(今河北临漳)修筑三台宫殿,十分豪华,动用了三十万民夫,简直是奢侈至极。
思想
以敬儒兴学而言,高洋虽自认鲜卑人,但他还是注意用儒学教训子孙,如《北齐书》卷四四《儒林传·序》就说:“及天保、大宁、武平之朝,亦引进名儒,授皇太子诸王经术。”验诸同书卷五《废帝纪》:“初诏国子博士李宝鼎傅之,宝鼎卒,复诏国子博士邢峙侍讲。”按,李宝鼎即李铉,同书卷四四《李铉传》:“李铉,字宝鼎……废帝之在东宫,显祖诏铉以经入授,甚见优礼。”同卷《邢峙传》:“天保初,郡举孝廉,授四门博士,迁国子助教,以经入授皇太子。峙方正纯厚,有儒者之风。……显祖闻而嘉之,赐以被褥缣纩,拜国子博士。”又史载,天保七年高洋下诏“令校定群书,供皇太子。”其年冬,“文宣召朝臣文学者及礼学官于宫宴会,令以经义相质,亲自临听。”天保八年,高洋还曾下敕,令张景仁授太原王高绍德书。凡此,均可证高洋对于儒学之重视。
高洋之敬儒兴学,还可以从重视史学等方面得到说明。天保二年,高洋下诏撰写北魏历史,命魏收专司其事,并向他保证:“好直笔,我终不作魏太武诛史官。”魏史修成以后,有些人因为书中对其先世有所贬抑,对魏收群起而攻之,在命魏收于尚书省和“诸家子孙共加讨论”之后,高洋拒绝了他们惩办魏收的建议,并且还以“谤史之罪处罚了卢斐、卢思道、李庶、王松年等人,这些人“各被鞭配甲坊,或因以致死”。
1、当我微笑着说我很好的时候,你应该对我说,安好就好。2、不抬头也知道,你在照耀。有人说,我垂首,是因为背负的爱太沉重。其实,那是我一低头的微笑。3、越难过越听情歌,那叫以毒攻毒。4、想与这样一个人相爱,他能读懂我的固执,看透我..
2025-05-23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