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何,西汉开国功臣,汉初三杰之一,他是乱世中少有的清醒人。下面跟趣历史小编一起了解一下萧何的故事吧。
萧何慧眼识人,见识非凡。而且不贪功好利,淡泊名声,当上相国以后也对百姓很好,从来不剥削、欺负他们。这样的人别说是在那样的乱世,就是在后来漫长的历史里,也极为少见。可这个备受好评追捧的老相国,却在晚年时自毁名节,差点断送了性命,却是为何?
事情要从最开始说起。刘邦一生,随从众多,其中和他相识最久的无疑是萧何。早在刘邦还是一个平民的时候,萧何就认识了他。当时二人的地位并不是后来那样,萧何是沛县的一个官吏,而刘邦却是一个生活作息很差的无赖。可即便这样,萧何竟主动接近刘邦,仿佛是早就料到刘邦将来会成为一位君王一般。
不仅如此,萧何让刘邦喜欢的还有他的才能和忠心。刘邦刚开始发展势力的时候,萧何帮助他慧眼识人,找到了具有将才、失落潦倒的韩信,后来韩信果然率军取得了无数的胜利,帮助刘邦夺取天下。可后来,韩信有了异心,又是萧何帮助刘邦除掉了这个祸患。
萧何对于韩信,无疑是有知遇之恩。这一点人情虽在,可他还是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帮助自己,这让刘邦非常开心。他给萧何加封五百户,差遣五百兵丁作为萧何的护卫。
面对汉王的嘉奖,萧何也很高兴。他在家中大摆筵席,众多宾客纷纷前来向他道喜。而古话说,居安思危。喜庆欢乐的气氛里,有一个人看到了可能存在的危险。
萧何很惊讶,自己现在位高权重,而且行事端正,从未有出格之举,有何祸患之说?召平向他解释道:现在高祖忙着四处平定战乱,亲身赴战场,而您却安居长安,没有生命危险,还能加官进爵。我看高祖的意思,就是在怀疑您。您难道这就忘了淮阴侯韩信的下场了吗?
萧何当然没有忘记,毕竟韩信就是自己亲手除掉的。他听闻此言后,果然幡然醒悟。他当时执政清廉,对百姓很好,每次高祖询问左右,都得到了相国深受好评的答案。这样的回答一朵,刘邦就开始担心萧何对自己的统治地位产生威胁了。
于是,另一个门客就建议萧何,要安排一些平民,向刘邦举报自己的不检点行径,这样刘邦见他不得人心,也就不会加害他了、萧何不得已,只好照做。果然,听到有人举发萧何用低价强买百姓的土地时,刘邦不怒反笑。他叫来萧何,笑着说,你堂堂一个相国,还要和百姓抢土地?
不过,这时候的刘邦已经完全不再猜忌萧何,反而是将他当成一个忠君事主的老臣看待,在土地财产上有一些小瑕疵,也并非塌天大事,可以理解了。
总结:刘邦是一个气量并不宽大的帝王,和朱元璋一样,他将自己的皇位摆在最高的地方,而后才是怎样治理好这个国家。萧何尽心尽力帮他管理国家,得到了百姓的一致好评,反而招致他的猜忌。
不得不用自毁清白的方法来逃脱杀身之祸,这样的闹剧实在让人唏嘘不已。要是君臣之间能做到毫无间隙,通力合作治理国家,才是国家之幸事。
酒经就是记载关于酒的酿造,历史的书籍,酒早在古代就有,历朝历代都有热心的文人记载各个时代的名酒,以及其酿造方法,这都是中华民族的财富。 公元960年,赵匡胤废周帝,登极称帝,国号宋,史称北宋。1127年金灭北宋,同年,宋康王在应天府..
2025-10-19北宋太祖赵匡胤原本武夫,与其弟赵光义在文化素养上有所不同,但当他得天下之初(960―975),即留意搜求书面,赵光义时(976―996)更有过之。赵光义以苏大参镇守金陵,即南唐旧都,命其就墨守成规区内访求名贤墨迹,“后果得千余卷上进”。..
2025-10-1124日,青海民族大学科考组宣布,他们在青海省化隆回族自治县5座岩窟内发现总面积大约200平方米的古代唃厮啰时期佛教壁画遗存。壁画画面主要由释迦牟尼、弥勒佛及诸多表示某种佛教教义的几何形图案组成。初步判定壁画作品的年代在公元11世纪至1..
2025-10-07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