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油画收藏:价格与美术史地位不匹配

2025-08-27 08:05历史文化

“利玛窦携来西域天主教像,乃女人抱一婴儿,眉目衣纹,如明镜涵影,踽踽欲动。其端严娟秀,中国画工,无由措手。”来自明末清初时期姜绍闻的画史着作《无声诗史》中的一段文字,可窥见西洋画作为域外画种进入我国之始初。

西画自明代传入,由起初在宫廷范围中仅对其表现手法的借鉴性传播,至今时今日之全面开花,期间艰曲之历程与浩若繁星的先行者之探索,实则为传统与革新之较量与融合之路。这一特征也成为了中国早期油画各艺术大家之艺术风格变更的共性。研究与收藏中国早期油画虽不是件易事,却俨然是件趣事,它不仅从艺术性上使收藏者获得满足,同时从历史角度,为收藏者提供了更多研究空间。早期油画的收藏更需要收藏家的耐心与钻研,耐心之处在于早期油画数量少,等待作品出现时日需加之以待;而钻研则需收藏家对旧时之社会风气,政体民生以及艺术家受教之风格等苦做功课,以期对作品之理解更加深入,对艺术家之历程了解更为透彻。

先行者之路

中国最早去国外学习油画之人是广东的李铁夫(1869-1952),他于1887年(清光绪十三年)前往英国阿灵顿美术学校研习西画,此后陆续前往外邦研习美术之群体愈发壮大,1910年后,出国学习油画的汹涌大潮成为中国近代油画史上最引人注目的现象,据相关资料统计,仅在1887-1937年间,美术留学生有200余人,且在学成归国后大多供职于国内教育部门,以学府之便,以教育之手段不断强化着油画在中国的传播,对中国的美术创作、美术教育乃至文化运动都产生了积极深远的影响。

早期油画家的去向主要是欧美和日本,通常认为,第一代油画家是以1887年留洋的李铁夫为代表,李毅士、冯钢百、李超士、方君璧、李叔同、陈抱一、关良、常玉、余本、徐悲鸿、刘海粟、林风眠、潘玉良、吴大羽、颜文、朱士杰、常书鸿、庞薰、关紫兰、唐蕴玉、周碧初、吕斯百、乌叔养等人。而第二代油画家,则主要是指直接受教于第一代油画家、成名于上世纪三四十年代的吴作人、萧淑芳、董希文、孙宗慰、艾中信、李瑞年、李宗津、张安治、黄显之、胡善馀、沙耆、林达川、涂克、戴泽、莫朴、罗工柳、王式廓、黄养辉、闵希文、刘国枢、费以复、苏天赐、吴冠中、赵无极、朱德群、赵春翔等艺术家。

他们讲究西学东用,将西方学来的理论、技法等美术知识与东方精神想融汇,他们带回的不仅仅是西方的油画技法,更多的是一种独立自主的精神,而这正是处于那个动荡不安中的民族所渴望和亟需的。这也不仅仅是一场简单的艺术寻梦,而是一个民族忍辱负重、发奋图强的过程。

资深收藏者之目光

中国油画的发展历史仅百余年,而作为开篇之早期油画在艺术史上之地位毋庸置疑,而较早意识到早期油画价值的港台及海外地区的收藏家们,已经在早年开始这一板块的钻研与收藏。近年在国内二级市场的拍卖业上,开始系统性梳理并引导国内藏家进入早期油画收藏部分的拍卖行开始逐步增多。以北京匡时为例,自2005年成立初始,在早期油画部分就开始在有意识地进行项目铺垫,从开始时且称不上规模的单件式突破,发展至今一个专场中精选出四十余件早期油画作品。在逐步深耕细作的发展中,在北京匡时油画雕塑专场上为藏家呈现的一系列早期油画大家作品获得了学术界和重要收藏家的肯定。

2010年匡时的春拍上,刘海粟作于1931年的《裸女》成交价超过千万,2010年匡时秋拍赵无极创作于1961年的油画《5.12.61》成交价1288万,2011年春拍匡时首次在内地引入第一代华人艺术大家常玉的作品《曲腿马》获得藏家一致关注,以1552万的价格。匡时在早期油画的深耕也使得更多的中国第一代及第二代的重要艺术家作品逐渐回流到国内,2012年的匡时春拍上就出现了早期油画中的一件美术馆级作品方君璧的《吹笛女》同时也创造了方君璧个人的拍卖市场记录。

早期油画的收藏群体一直非常稳定,换手率较低也体现了藏家对早期油画作品的持有信心。港台地区对老油画的重视开始较早,有一批成熟而稳定的藏家群体,早年他们已经开始在内地搜寻早期油画作品,并进行系统性的研究。而内地也有部分资深收藏家近年开始了对早期油画部分的关注与购藏。

早期油画的收藏中,需要注意的问题是作品的来源,流传及其出版展览等佐证。准确且权威的来源出处,以及作品的流传方式,都对早期油画作品的鉴别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作品有出版和展览也不能尽信,需要考证展览和出版的权威性和可靠性。

老一辈的油画家的艺术成就早已盖棺定论,美术史上诸多先辈们的成就熠熠生辉,然而其市场价格远远与其美术史地位不相匹配,600万元已经能将方君璧的最顶尖的作品纳入怀中,而在其他门类中要以相同价格购入同等份量的作品非常困难。

  • 艺术品收藏要盯住六品

    时下,许多人已经渐渐从关注收藏到参与其中,并开始尝试着将收藏当作个人理财的一种方式。我把我自己在收藏方面的浅显体会总结了一下,提醒刚刚“上道”的朋友们注意一些事情。在私人收藏艺术品方面,我认为应追求以下“六品”:第一是“真品..

    2025-08-27
  • 书画收藏之“藏”的学问

    书画收藏的“收”,主要是解决鉴定问题,多有人谈及,令人遗憾的是,很少有人论及书画收藏之“藏”。作为一个书画收藏者,倘若只知“收”,而不知“藏”,那将功亏一篑。书画属于纸绢类文物,纸绢类有机物的寿命有如俗话所说的“纸寿千年绢八..

    2025-08-27
  • 品味收藏:再创造增添收藏乐趣

    收藏不能满足于“收”和“藏”。作为一个成功的收藏者,要善于发掘自身的创造潜能,对藏品进行再创造,使收藏活动增添无穷乐趣。诱人的“奇石宴”安徽池州奇石收藏者龙旺路从多年来收集的池州石中精心挑选,根据石头的色、形、纹制作出一桌拥..

    2025-08-27
  • 国画收藏:由来久远 博大精深

    国画在我国是一个由来久远、博大精深的画种,收藏的人也很多。笔者认为收藏国画需要注意3点。初涉国画收藏,首先要有明确的定位,这是因为收藏和投资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一幅作品艺术水平的高低未必能在市场价位上得到相应的体现,只有那些..

    2025-08-27
  • 浅谈宋元绘画的欣赏与收藏

    艺术品收藏,艺术一般是以绘画、雕塑、建筑为正宗,所谓不是功能性的,这和陶瓷官窑、青铜器、玉雕都不一样,这些在美术史框架中一般被称之为装饰性艺术或者是实用性、功能性艺术。绘画、建筑、雕塑在西方的市场定义中是纯艺术或者是高端艺术..

    2025-08-27
  • 我国书法收藏市场扫描

    人们一定还记得2008年北京奥运会上,会徽“中国印・舞动的北京”惊艳登场。北京的“京”字被幻化成一个奔跑的人形印章,中间的英文“Beijing”和阿拉伯数字“2008”出人意料地用毛笔书法的形式写成,书体风格脱胎于古老的敦煌汉简体,古朴稚拙..

    2025-08-27
  • 开放时代的新收藏观 收藏文化性的转变

    收藏的动力来自何方?开放时代需要开放的收藏观:最高境界是为守护人类文明物证推动文化而收藏,其次是审美境界,讲究个人娱乐和修身养性,第三也要充分肯定投资的动力,但唯有投资而无文化,必然也走不远。我认为开放时代的收藏观要用开放的..

    2025-08-27
  • 收藏有风险 入“市”需谨慎

    收藏本是一件美好的事情,但当收藏变成了可以升值保值的投资时,一切就都变了。从过亿的拍品,到过亿的赝品,国内的拍卖市场似乎永远不缺少“眼球”。最近在艺术品拍卖市场,一条2.2亿元成交的汉代玉凳同样赚足了眼球,当然它的代价便是赝品..

    2025-08-26
  • 书画收藏的技巧与评估

    收藏书画作品,已是很多私人和企业考虑的投资意向。确实,在资金充裕的情况下,收藏些美术作品,装饰在居室、会议室时时揣摩、观赏,既陶冶情操,提升文化品位,又使资金保值、升值,进而促进了文化事业的发展,保护了文化遗产,真是几全其美..

    2025-08-26
  • 扇面书画收藏日趋升温

    中国扇子历史悠久,从实用品、礼仪物演变为艺术品,经历了漫长过程。近年来,扇画行情水涨船高。2006年,匡时春拍扇子专场,齐白石的大尺寸成扇《红梅蜜蜂》和《蝴蝶兰》以46.2万元和44万元成交,创下当时中国扇画在世界拍卖市场上的新纪录。..

    2025-08-26
  • 李国昌:学术是当代艺术收藏的基本支撑

    中国当代艺术收藏圈子里,李国昌是个响亮的名字。从注重学术推广的墙美术馆(始建于2006年),到全国首家创新性的“艺术银行”(2007年),到创建资本雄厚的中国当代艺术基金(2008年),再到具有良好学术口碑的“中国当代艺术国际论坛”(2009年第一..

    2025-08-26
  • 书画收藏的五个技巧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国内艺术收藏力量不断增强,中国书画的地位及价值将无法估量,对书画有爱好的人,除收藏欣赏之外,还作为一种保值、增值的投资方式。书画收藏与许多投资有相似之处,也有不同之处。关键在于要掌握收藏书画的五个基本技巧..

    2025-08-26
  • 金融资本为收藏市场增添新动力

    近几年,资本市场发育迅速,一些机构投资者涉足收藏,强有力地推动了我国艺术品市场的发展,给传统收藏带来了挑战,也带来了空前的机遇。据笔者了解,这些金融资本的“操盘手”或是以上市公司为后盾,或是某个行业民营企业的经营者,他们携带..

    2025-08-26
  • 收藏书画作品的“门道”

    我们现在说的中国近现代书画,通常是指从辛亥革命开始,到上世纪70年代改革开放之前这一阶段的书画作品。在这一历史阶段中,中国画坛可谓风云际会、群星璀璨,产生了多位划时代的艺术巨匠,如人们比较熟悉的齐白石、徐悲鸿、黄宾虹、吴昌硕,..

    2025-08-26
  • 收藏:不求永远占有 只求曾经拥有

    藏品真与假困惑着人们,赝品否定着真品,道德堕落者不断在制假,藏者的乐趣和智慧便在这真与假的辨识中得到满足和挥发。自信是在智慧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收藏需要自信,但更需要智慧和眼力。所以一般人是“玩”不起的。有心人更将票证时代的..

    2025-08-04
  • 收藏最重的意义在于传承文化

    当今社会多有观点认为目前的艺术品市场以投资为收藏目地的成分太大,艺术拍卖难以体现艺术品真正的艺术价值或文化历史价值。甘学军先生在这一点上持赞同态度。他认为现在国际上却有此潮流。现在的艺术市场已经不是传统收藏的感觉,已经成为一..

    2025-08-04
  • 冷眼面对艺术品收藏热 艺术投资需谨慎

    收藏一直是投资的热门话题,进来艺术品投资火速升温,更有专家认为,高档的艺术品可以称为软黄金,比黄金还有价值。因为艺术品不但可以投资,还可以提高人的美学和精神的境界。那么,面对艺术品投资市场,我们究竟应该拿什么眼光来对待?应该..

    2025-08-04
  • 书画收藏小窍门

    居室挂字画,可以宣染艺术气氛、开拓视野、增添美感、陶冶情操、怡悦身心。但是,挂字画相当有讲究。下面教您窍门1.装裱加框俗话说“人要装,画要裱”,一幅画装裱、加框后,即显露出高雅的魅力。中国字画、源远流长,字画的装裱,也要相益得..

    2025-08-04
  • 中国画市场神话破灭 谁的作品值得收藏

    中国画市场突然繁荣所形成的市场冲击波让许多人一时蒙住了理智的眼睛,往往凭耳朵就开始了中国画投资。于是,一些所谓的老年书画家、速成画家纷纷粉墨登场,而那些早已失去艺术生命和创造力的所谓“大家”也在不断地重复,年复一年地“艺术”..

    2025-08-04
  • 收藏书画艺术品之十八般武艺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尤以中国独有的书画艺术品独具魅力,而书画艺术的稀缺性和不可再生性使它有着坚挺上扬的市场价格,正因如此,诱人的收藏热和由此产生的“收藏文化”的形成也就不难为人所理解。收藏书法和绘画更是学问无穷,要收藏书画艺术..

    2025-08-04

最近更新

月排行榜

微信分享

微信分享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

链接已复制
Copyright © 2025 政卿事迹网 ICP 浙ICP备2023018011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