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此能与文字同效,中华文明至少提前3000年║五行里的中国

2025-08-29 08:15民俗

孔子在《易传》中写到:“天尊地卑,乾坤定矣;卑高已陈,贵贱位矣。”也就说:在这个世界上,很多事情都是有尊卑贵贱之分的。

尊卑贵贱,是一种高低之分,是一种阶级区别,是一种时代特征。不同的时代背景产生不同的思想文化,不同的思想文化就会有不一样的尊卑贵贱。

阴阳五行和干支,是中华文明中形成最早、也最成熟的思想文化体系之一,是中国辩证哲学的起源、古典哲学的核心,是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瑰宝。

然而,一脉相承的文化体系,却体现着不同的尊卑贵贱。

弄清阴阳、五行、干支的尊卑之变化,便可理解其背后的时代之变迁;理解华夏文明之源的时代背景,便可确定中华文明的最早形成时期。

若此能与文字同效,则中华文明可至少提前3000年。

一、尊卑之别

1、阴阳之序

阴阳,是华夏大地上的古圣先贤通过对山川河流、日月星辰、飞禽走兽、花鸟鱼虫等诸事万物的观察与思考,归纳总结而来。

阴,代表事物的初级或本源阶段,比如:柔、弱、小、黑、冷等;阳,则代表事物的高级或盛极阶段,比如:刚、强、大、白、热等。

后通过不断归纳与总结,又衍生出很多引申含义,比如:

月亮的出现通常意味着黑夜的来临和气温的降低,太阳的出现则意味着白天的到来和气温的升高,黑、冷为阴,白、热为阳,故月亮为阴、太阳为阳。

女人柔弱,男人刚强,柔、弱为阴,刚、强为阳,故女人为阴、男人为阳。

阴阳的排列顺序是阴在前、阳在后,先后之不同、排序之区别从某种程度上反映了社会地位之区别,也就是尊卑贵贱之不同。

阴阳之序反映出:阴尊阳卑。

注:常规情况下,权力制定规则,规则塑造行为,行为形成文化,文化再反过来影响行为。文化之影响,潜移默化、润物无声。

2、五行之序

关于五行的传世信息,极少,既无传说,亦少古籍记载。有人说五行与阴阳同时出世,有人说五行源自战国时代的五行学说。

根据事物的正常发展规律,我觉得五行应该源自阴阳,通过下面的理论分析以及后面的文化考古,也大致可以佐证我的结论。

我的推断:

阴阳太过于概括和笼统,很多事物不够细化或量化,于是创造五行理论。

阴阳为两极,若将阴阳再分阴阳,配之以中立之极,即有五极,可谓之五行:金、木、水、火、土。金、水为阴,木、火为阳,土为中立,配之四方。

五行之序:金、木、水、火、土。

金、木一组,金在前、木在后;水、火一组,水在前、火在后。金、水为阴,木、火为阳,也就是说,五行之序仍为:阴在前、阳在后。

五行之序,依然阴尊阳卑。

注:关于五行的顺序,老百姓称之为金木水火土,易学爱好者称之为木火土金水,这里采用前者(口口相传数千年的可能才是正宗),后者的来历下文会有详解。

3、干支之序

干支,其实是两部分:天干和地支,合称干支。既是两部分,就需分而论之。

① 天干之序

十天干,是五行再分阴阳的结果:阳木为甲、阴木为阴,阳火为丙、阴火为丁,阳土为戊、阴土为己,阳金为庚、阴金为辛,阳水为壬、阴水为癸。

十天干之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的排序,其五行之序为:木、火、土、金、水,也就是从阳到阴,事情发生了质的变化。

十干之序,变成了阳尊阴卑。

注:此即木火土金水之序的由来,实为十天干之五行排序。

② 地支之序

十二地支,是五行再分阴阳、土配四方的结果:亥、子、丑为北方水地,寅、卯、、辰为东方木地,巳、午、未为南方火地,申、酉、戌为西方金地。

此四方之配,第一个为阳,第二个为阴,第三个为承载之土。从方位之配置上而言,排序原理与天干相同:阳前阴后。

十二地支之分,同十天干:阳尊阴卑。

③ 干支组合

从上面的分析大家可以看出:阴阳五行体系到了干支的时候,尊卑之位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从阴阳五行的“阴尊阳卑”变成了干支的“阳尊阴卑”。

天干与地支的分法,也体现出了上下之分、尊卑之别:阳为天、阴为地,阳为上、阴为下;天、上在前,地、下在后,尊卑定矣。

因此,单从天干或地支的排序来看,阳尊阴卑;若从整个天干和地支的理论体系或组织架构(天上地下)而言,亦同样是阳尊阴卑。

可见,干支组合亦为阳尊阴卑。

④ 干支之首

阳尊阴卑、天尊地卑,那么天干与地支如何组合?双方应分别以谁为首席?

原理:各守本位。天干为阳,阳中之阳为首;地支为阴,阴中之阴为始。

木火为阳,木为阳中之阳、火为阳中之阴,所以木可代阳,十天干之首必须从木开始,而甲为阳木,又为阳中之阳的代表,故十天干以甲木为首。

金水为阴,金为阴中之阳、水为阴中之阴,所以水可代阴,十二地支必须从水开始,子为阴水,可谓阴中之阴的代表,故十二地支则从子水而始。

干以甲为首、支以子为头,此即“甲子”为干支六十柱之始的原因。

注:关于十天干和十二地支的更多内容,大家可翻阅前面“干支前世今生”文章。

二、文化考古

明·万民英《三命通会》论支干源流:

“昔盘古氏明天地之道,达阴阳之变,为三才,首君以天地,既分之后,先有天而后有地,由是气化而人生焉。故天皇氏一姓十三人,继盘古氏以治,是曰天灵淡泊,无为而俗自化,始制干支之名,以定岁之所在。”

1、天皇是谁

关于盘古氏的神话,一是出现比较晚,二是也查不到什么有用的信息,因此我们将考证的重点放到天皇氏身上去,看看这个天皇氏究竟是谁?网搜如下:

“天皇氏继盘古氏以治,其继盘古治所在良渚古城中的莫角山台址上。公元前9684年-公元前7884年在位,天皇氏为创世大神盘古氏之子,地皇氏之父,开天辟地之后的首位中国部落首领。”

“天皇氏,三皇之一,五龙之首,开天辟地后第一代天下君主。古越族,姓望,名获,字文生。别号天灵、防五、天雾、天尊、元始天王、中天皇君。共有兄弟十二人(一说十三人)。岁纪摄提,以木德王天下。天皇氏继盘古氏以治,其治所在浙江良渚古城中的莫角山台址上。在位年代:2607BC-2575BC。”

同样的搜索平台,不同的搜索结果,懵不?不过这个事情也确实不能怪平台,因为都是传说,谁都搞不清。

难道我们就没有办法了?那也不一定。

2、真假天皇

虽然说天皇氏(一姓十三人)的生活时代有点难辨,但历史功绩那是大家都没有争议的:制干支之名,以定岁之所在。

前文我们做过分析,阴阳五行的排序为“阴尊阳卑”,天干地支的排序为“阳尊阴卑”。阴阳之引申义:男为阳,女为阴。

也就是说:阴阳五行的时代背景为“女尊男卑”,可能处于“母系氏族”时期;天干地支的时代背景为“男尊女卑”,大约在“父系氏族”时代。

再搜:母系氏族时期约在公元前4.5万元左右-公元前3500年前后,而父系氏族社会约在公元前3500年-公元前2000年左右。

小结:公元前9684年-公元前7884年在位的天皇氏估计是个冒牌货(其为盘古氏之子、地皇氏之父,且在位1000多年的说法也有点相当不靠谱)!

3、文化时代

确定了天皇氏时代:公元前2607年-公元前2575年,那么其他事情就好办了。

干支诞生:天皇氏时代,约在公元前2500年左右。

五行诞生:母系氏族时期,至少应在公元前4000年前后。

阴阳诞生:母系氏族社会、五行诞生之前,约在公元前5000年前后或更早。

阴阳思想只有两个玩家,五行理论是五个角色,复杂程度就高多了。老祖宗的智慧确实让人叹服,一个中立之土的加入,更是让辩证哲学登峰造极。

先贤古圣,真牛!

三、明言文明

1、文化考古

对于远古的历史,确实非常难以考证;对于没有任何文字记载的思想文化,要想确定其真实性和时代背景更是难上加难。

所幸,文化是有内涵的,内涵是有背景的。

通过对文化内涵的挖掘,可从蛛丝马迹中确定其诞生的时代背景;再通过对时代背景的考证,又可验证此思想文化的合理性。

比如上述关于阴阳、五行和干支的探讨,单就字面而言,只有六个字;单就其内涵而言,有些人觉得这是辩证哲学,有些人觉得这是玄学的基础。

可是,关于其背后的时代背景和尊卑变移,又有多少人注意到呢?

通过这些分析,我们不仅可以佐证中华文明的最早形成时间,而且对于传统文化的爱好者而言,也至少可以不再盲信五行源于战国或商周时期的说法了。

此,为一种变相的考古。

2、文化自信

国际上对古文明的评判标准,主要有三个:

第一,要有城市,就是要有城市和乡村的对比和差别。这个标准还有量的限制,作为一个城市要能容纳五千人以上的人口。

第二,要有文字,没有文字的文明很难想象,因为没有文字的发明,人类的思想文化的积累就不可能存留和传播。

第三,要有复杂的礼仪建筑,就是为了宗教、政治或经济的原因而特别建造的一种复杂建筑,比如金字塔,代表了文明时代的阶级分化和统治。

由于古代遗留的信息很少,因此上述标准只要具备两条就够了。而在两条里面,文字是不可缺的,有了文字再有其他的一种,就可以认为是文明社会了。

但对于上述标准,一直是存在争议的。

文字,主要作用在于对思想文化及科学技术的记载传承,但传承并非只有文字这一种手段,比如阴阳、五行和干支文化的传承就未必依靠文字。

按现行标准,中华文明因无文字及复杂礼仪建筑的支撑,因此只被评定到了公元前2000年左右(甲骨文被发掘),这显然是有失客观的。

若能将本文的文化考古理念与传统的历史考古相结合,中华文明也许会有更大的惊喜,也许可以至少提前3000年。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绵延不绝,是一种跨越数千年的传承。

中华文明,带给我们的自信植于心、骨于身,可直面百年未有之变局,可引领千年一遇之复兴,更可创造出更加辉煌的中华文明。

文化自信,自信文化。

下一次,标准由我们说了算!

  • 浅谈中国书法教育对大学生的影响

    书法作为我国独有的民族文化,荟萃了中华民族文化的精髓,在其发展历程中,不仅因其独特的雄浑之美使迁客骚人为之醉心,也因其秀逸之美而深受文人墨客的亲睐。随着社会的发展,科学的进步,书法教育改革已成了时代的呐喊和教育的主旋律。要继..

    2025-10-12
  • 名家谈中国书法的三性与三境

    书法是汉民族经过数千年的积累,逐渐积淀、形成、完善的民族艺术,其历史渊薮决定了书法在未来的继承与发展中应当始终具有其相对清晰的发展轨迹。中国书法与其他国家、民族的“书法”虽然有共同之处,有一定的关联,但中国书法是沿着本民族的..

    2025-10-11
  • 中国油画值得收藏吗

    近年来,油画界的盛事很多:海外的威尼斯双年展、巴西圣保罗双年展、巴塞尔文献展等等,这使得国内许多现代派及新生代画家有了向国际艺术市场进军的机会。而国内近年来有影响的展览如成都世纪之门现代艺术展、二十世纪中国油画展等,无疑使人..

    2025-10-10
  • 中国古籍中的解语猫

    1起初,我对猫不能讲汉语感到遗憾,因为我往往不明白猫在讲什么。后来,我却渐渐能够听懂复杂多变的猫语,甚至为之叹..

    2025-10-10
  • 中国四大民间鬼故事,你所不知道的古代的鬼?

    中国有着非常多的历史文化,早在古代的民间传说中就有妖魔鬼怪的存在,一直在现在,大家对于鬼的存在是最恐惧的,现在..

    2025-10-10
  • 传说中的中国灵异事件,那些曾经被冰封的秘密

    中国历史源远流长,发生过很多的故事,有些故事非常的具有灵异性,有一本图书叫做《中国真实灵异事件绝密档案》,里面..

    2025-10-09
  • 盘点发生在中国的怪异事件,科学根本无法做出解释!

    中国幅员辽阔,在广袤的大地上,曾经发生过很多的奇奇怪怪的事情,这其中的有一些科学根本无法做出解释,正因为如此,..

    2025-10-08
  • 中国最邪门的四大职业,你觉得哪种最可怕!

    随着社会的进步,很多职业逐渐被机器取代,因此很多职业只能在偏远的欠发展地区和书中才能见到,这些职业千奇百怪,也..

    2025-10-05
  • 读中国古籍有什么用

    人们都知道,活到老学到老,学以致用。具体而言,人是需要通过读书去增加本领,从而使得自己能更好的生活,与社会、自..

    2025-10-03
  • 文字的魅力

    西安小李是做古砚生意的后起之秀,与湖南的阎赛、北京的张元有砚林“三剑客”之称。他们三个年龄都不大,三十刚出点头..

    2025-10-02
  • 818被藏在大英博物馆里逆天的中国文物

    《女史箴图》我是一张来自唐朝的绢画。众多人千里迢迢慕名而来,只为了一睹我的风采。我到底有什么神秘之处呢?让我想..

    2025-10-01
  • 武则天创造了哪些文字?沿用至今的是哪个字?

    武则天除了是我国历史上的第一位女皇帝以外,还有很多值得赞颂的地方。她进一步发展了科举制度,打击世袭官职的陋习,..

    2025-09-29
  • 中国的啤酒

    啤酒生产是采用发芽的谷物作原料,经磨碎,糖化,发酵等工序制得.按现行国家产品标准规定,啤酒的定义是:“啤酒是以麦芽为主要原料,加酒花,经酵母发酵酿制而成的,含有二氧化碳气、起泡的低酒精度饮料”。在古代中国,也有类似于啤酒的酒精饮料,古人..

    2025-09-28
  • 转引文字要详标称呼

    在写文章时,常常需要从其他书中转引某位学者的话,而不是从该学者本人的著作中征引。例如可以从《太平御览》中征引其..

    2025-09-28
  • 以文字悟道

    我们说觉者都是一样的,因为我们都是道生出来的,我们面对的都是同一个道。这也就是说,造字时候的觉者与儒释道时候的..

    2025-09-27
  • 中国的送礼秘诀

    中国的送礼秘诀礼轻情义重赠送礼品应考虑具体情况和场合。一般在赴私人家宴时,应为女主人带些小礼品,如花束、水果、土特产等。有小孩的,可送玩具、糖果。应邀参加婚礼,除艺术装饰品外,还可赠送花束及实用物品,新年、圣诞节时,一般可送..

    2025-09-26
  • 历史上的刘伯温有哪些功绩?真的能与诸葛亮相比吗?

    三分天下诸葛亮,一统江山刘伯温,刘伯温是跟诸葛亮齐名的人物,传说中,刘伯温精通算卦,占卜等各种秘术,感兴趣的读..

    2025-09-25
  • 中国最贵天然奇石图片 中国十大奇石有哪些

    中国最贵天然奇石图片黄金有价,奇石无价,这句顺口溜在石友中流传甚广。近日,一男子捡块石头竟价值一亿,让人瞠目结..

    2025-09-24
  • 古代中国一直是地广人稀和人力资源紧缺

    2021年中国人口出现负增长,让我们深刻认识到“人”才是社会最宝贵的资源。中国古代始终处于地大物博、但地广人稀的状..

    2025-09-23
  • 谋臣张纮为何能与诸葛亮齐名?

    张纮(153年-212年),东汉末年吴国谋士,和张昭一起合称“二张”。那他为何能与诸葛亮齐名?感兴趣的读者和趣历史小编一..

    2025-09-22

最近更新

月排行榜

微信分享

微信分享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

链接已复制
Copyright © 2025 政卿事迹网 ICP 浙ICP备2023018011号-7
蜂鸟影院2048影视资源论坛熊猫影视河马影视星辰影视萝卜影院八哥电影网人人看电影无忧影视网橙子影视网叮当影视网天天影视网青青影视网电影天堂开心追剧网西瓜影院麻花影视网70影视网年钻网茶小舍电影藏影堂新神州影域煮酒观影体积影视爱看影院星光电影至尊影院极影公社超清视界